高考历史易错点0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023-11-15 · 8页 · 17.6 K

易错点05晚清时期内忧外患救亡图存易错点【01】虎门销烟并非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名师点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处于君主专制社会末期,政治腐朽,经济、军事落后;对外实行闭关锁国。而同时期的英国经济上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军事上装备先进,具有海上霸主的地位;积极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在与清朝的贸易中,又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故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因素。而中国的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导火索。【一点一题】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占领香港岛,将其发展为“好望角以东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并成为英国扩展东方贸易的基地,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好几年,就已经是英国政府和商人的共同诉求了。材料表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需要A.打开中国市场 B.占领香港岛扩大殖民据点C.解决贸易纠纷 D.满足商人的政治利益诉求【详解】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将矛头指向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发动鸦片战争,故选A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不是要占领香港岛,排除B项;鸦片战争不是为了解决贸易纠纷,排除C项;满足商人的政治利益与鸦片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易错点【02】正确看待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名师点拨】这两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比较典型的农民运动,从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地位较高,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二者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目标、方式以及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小农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既带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一点一题】范文澜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太平天国“这些特性”的是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变乱D.颁布《资政新篇》【详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为争权夺利而引发的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是农民阶级局限性最为突出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A、B项;《资政新篇》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D项。易错点【03】《资政新篇》并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名师点拨】《天朝田亩制度》是l853年初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是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而《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歼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二者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一点一题】某班级同学在讨论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时,有一个同学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小林同学马上进行反驳。小林反驳的观点正确的是①两者内容不同②两者所设想的目标不同③两者的社会经济主张不同④两者实施的结果不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详解】《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都无法真正实施,所以结果相同,④的表述错误;二者的内容、目标、经济主张都不相同,①②③表述正确,故A正确。易错点【04】民族工业和近代工业并不相同【名师点拨】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一般地,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近代工业:是指使用近代机器生产的工业,包括资本主义工业但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工业。【一点一题】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织品由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这种变化说明(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政府重视重工业的发展C.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D.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占进口净值比重日益减少,同时钢铁等重工业增长幅度较大,说明此时期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自然经济解体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政策的支持,排除B项;材料显示是进口数值的变化,不能说明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排除D项。故选C项。易错点【05】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名师点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以维护腐朽的专制统治,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点一题】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目的是A.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C.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D.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详解】甲午战争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赔款2亿两,为了减轻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正确;A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客观影响;该举措并不是顺应历史潮流,C错误;洋务运动此时已经失败,D错误。易错点【06】康有为尊孔实质目的是宣传封建旧文化【名师点拨】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和科学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奴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一点一题】目前,全球已建成26所孔子学院,分布已远远超出历史上儒家思想影响较大的东亚而到达了美国、瑞典、德国等西方国家。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孔子已不仅仅是中国的了,他属于整个世界”。但是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两人看似相反的行为,相同目的却是:A.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详解】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不敢去放手发动群众,所以不可能借助“尊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另外,“尊孔”不是否定孔子,是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所以B、C两项的说法错误。康有为和陈独秀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进行思想启蒙而分别选择了“尊孔”和“排孔”,这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因此选D。易错点【07】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学习西学、反封建各有其特点【名师点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其宣传西学方面各有其特点,并不是完全一脉相承。维新派是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是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学习西方的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矛头直指正统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一点一题】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下图。此论战的双方是中国的国民“既缺乏自治之习惯”“又不识团体之公益”“程度未及格”,“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若君主则不过某国构成某机关之人耳,无君主则人民利益不能调和之说,已失立足之地也”“欲得立宪,必民权发达,有革命之能力,然后事能达其目的也”。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 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 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详解】根据“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可知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据“欲得立宪,必民权发达”可知这是革命派的主张,故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C项正确;顽固派固守中国传统反对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不改变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