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地理答案

2023-11-15 · 16页 · 2 M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三校联合考试(高2024届)地理试题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8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黑色签字笔。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中学生利用暑假到我国某地旅行,在当地一处遗址公园发现一赤道式日晷(日晷的晷面与赤道面平行,晷针与晷面垂直),拍照如图。他发现,拍摄时晷针的影子落在午时中央,手表时间显示为12:00(北京时间),并测得晷面与底座的夹角约为60°。该同学的旅游地可能是()A.拉萨 B.北京 C.杭州 D.重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图可知,拍摄时晷针的影子落在午时中央,地方时是12点,手表时间显示为12:00(北京时间),说明该地经度为120°E;据材料“赤道式日晷(日晷的晷面与赤道面平行,晷针与晷面垂直)”可知,晷针与地面的夹角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由于晷针与晷面垂直,因此晷面与地面(底座)的夹角与晷针与地面的夹角互余。该地晷面与底座的夹角约为60°,说明纬度为30°N,选项中杭州的经纬度是(30°N,120°E),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这里的人们发现夏季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的“白夜”现象。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A.暖流流经,增温增湿B.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C.暖锋过境,气温升高D.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该地夏季可以看到“白夜”现象的原因是()A.海拔高 B.大气散射作用 C.纬度高,有极昼现象 D.晴天多,光照充足【答案】2.B3.B【解析】【2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北美的西部地区,而且处于西风带的纬度范围。结合北美地形分布可知,K城处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愈接近地面,温度愈高。从而使积雪迅速融化,B正确。暖流只能影响到沿海地区,冬季暖锋活动少,反气旋活动不会使积雪迅速融化,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白夜”现象是发生在高纬度的一种现象。所谓“白夜”,是在纬度达到一定度数的地区(中高纬,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在我国最北端漠河附近,夏季接近夏至日时,会发生“白夜”现象。出现“白夜”的地区从纬度48°34′起,纬度越高“白夜”出现的时期越长,天空也越亮。到了北极圈(66°34′)以后,就成为极昼。而这种天还没黑就出现黎明的现象正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使得空中隐有光亮。B正确。海拔高、晴天多不是主要原因;该地区没有极昼现象,ACD错误。故选B。【点睛】到了春季,只要温暖的风一吹来,厚达10厘米以上积雪会在一天内快速融化。积雪融化,大地迅速回春,草原又变绿了,当地的牧民就可以开始放牧了,这种天气现象,帮助了当地牧民的生产,所以当地人把这种温暖的气流称为“吃雪者”。在气象变化中,这种温暖的风最有可能就是“焚风”,而落基山脉的存在,确实为焚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下图为某年12月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季节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 B.甲地吹东南风C.图示季节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D.丙地风力最强【答案】A【解析】【详解】图示季节亚欧大陆出现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而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发生在北半球夏季,C错误,A正确;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方,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风向为西北风,B错误;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弱并非最强,D错误。故选A。比湿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空气湿度,水库周边的比湿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日变化。如果不考虑背景风(盛行风)的影响,水库局部气流对水汽的水平输送是影响比湿的重要因素,当空气水平流动较弱时,强烈的空气对流则会导致近地面比湿降低。下图示意密云水库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黑点为气象测站)及水库周边比湿的日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夜间水库北比湿明显小于水库南,直接影响因素是()A.气温日变化 B.降水日变化 C.海拔高度差 D.山风与陆风6.关于水库周边比湿日变化的说法成立的是()A.3:00水库南水平输送较强 B.10:00水库南对流扩散较强C.15:00水库北水平输送较强 D.20:00水库北对流扩散较弱【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该库区南北相距较近(约10千米),夜间气温南北相差较小,因此气温并非是空气湿度差异大的直接影响因素,A错误;本题中并未分析降水,且库区面积较小,局部降水依然会覆盖整个库区,所以降水并非直接影响因素,B错误;通过对图中等高线的分析,夜间水库南北都在同一海拔高度,所以海拔高度也不是直接影响因素,C错误;夜间水库北比湿明显小于水库南,受山谷风与湖陆风影响,具体来说是由于夜间山风与陆风叠加,导致水平气流向南运动,使得北部空气运动强烈,水库北近地面比湿降低,D正确。故选D。【6题详解】根据第二幅图分析,3:00处水库南的比湿小(即空气湿度小),所以水平输送并不强,A错误;10:00处水库南的比湿下降,但是比湿变化平稳,且数值较高,所以对流扩散并不是很强,B错误;15:00处水库北的比湿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说明空气水平运动强烈,水平输送较强,C正确;20:00前水库北的比湿高,但是却呈急速下降趋势,所以空气对流扩散较为强烈,D错误。故选C。【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域,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下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甲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A.1月 B.4月 C.7月 D.10月8.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表层水温 B.大气环流 C.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9.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滑坡 B.暴雨 C.旱灾 D.海啸【答案】7.C8.B9.C【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渔场位于索马里半岛东侧,印度洋海域,北半球夏季时,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影响下,盛行西南季风,而甲海域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水位低,上升补偿流形成,为寒流性质,使得水汽容易凝结成雾,因此,甲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7月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甲渔场渔汛应在7月(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而乙渔场的渔汛在1月(1月份受西北季风影响),导致两渔场渔汛不同的原因为大气环流,B正确;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与表层水温、光照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渔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进入渔汛期,而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说明西南季风较弱,影响印度半岛的时间短,雨季短,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植被护坡作为坡面保持水土以及涵养水源的有效措施,已逐渐成为公路和铁路路基重要的护坡形式。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植被在削减坡面径流、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通过观测,记录了3种下垫面类型坡面在不同强度的降雨中初始产流时间,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探索路基坡面植被对降雨径流泥沙的调控能力。右图示意不同降雨强度下垫面初始产流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关于产流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裸露坡面 B.灌草坡面产流时间晚于植草坡面C.降雨强度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早 D.相同坡面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负相关11.灌草对产流时间产生影响的原因是()A.增加了地表粗糙度 B.植物吸收雨水C.雨水下渗速度变慢 D.蒸腾作用增强【答案】10.D11.A【解析】【10题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不同降水强度下,植草坡面产流时间有可能早于于裸露坡面,A错误;同样在不同降水强度下,灌草坡面产流时间也有可能早于植草坡面,B错误;相同坡面降水强度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早,不同坡面之间初始产流时间和降水强度之间的关系无法比较,C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相同坡面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负相关,D正确;故选D。【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灌草相较植草和裸露坡面,植被覆盖度更高,地表粗糙度更大,降水时对雨水的阻碍更明显,因此产流时间较晚,A正确;植物吸收雨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降水时植物吸收雨水对产流时间的影响较弱,B错误;灌草会增加雨水的下渗,C错误;蒸腾作用在降水时对产流时间影响并不显著,D错误;故选A。【点睛】产流是指降雨量扣除损失形成净雨的过程。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其中以下渗为主。产流量是指降雨形成径流的那部分水量,以mm计。由于各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和各次降雨特性的差异,产流情况相当复杂。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合称“一江两河”,是西藏的“三大粮仓”。“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西藏粮仓集中分布在“一江两河”河谷地带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C.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D.劳动力充足13.关于该地油菜籽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籽粒大、品质优、单产高原因说法错误是()A.纬度低,生长期长 B.昼夜温差大C.海拔高,光照充足 D.病虫害少【答案】12.C13.A【解析】【12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不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与成熟,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发展种植业,C正确;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劳动力充足,均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但由于青藏高原制约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因此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才是西藏粮仓集中分布在“一江两河”河谷地带的最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该地虽纬度较低,但总体海拔较高,气候高寒,生长期较短,A错误,符合题意;该地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B正确,不符合题意;海拔高,光照充足,有利于油菜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地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虫卵越冬,病虫害少,使得油菜籽粒大、品质优,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中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昼夜温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某年秋末,我国南方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同一种槲树在甲区域的树叶较乙区域明显要“红艳”,而且落叶较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甲区域的槲树生长有别于乙区域,因为甲区域()A.东北部有高地阻挡冷空气 B.比乙区海拔高光照条件好C.比乙区坡度缓土壤更肥沃 D.比乙区更宽阔通风条件好15.图示公路最大高差可能为()A.40米 B.60米 C.70米 D.80米【答案】14.A15.C【解析】【14题详解】依据图中方向标和等高线分布可推断出,甲区域东北部海拔较高,有高地存在,可有效阻挡冬季冷空气,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所以更为“红艳”,且落叶较少,A正确;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