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全国通用新教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赏赐土地制度日益普遍。如晋平公时大夫赵孟以绛县人筑杞城有功“与之田”;魏国名将吴起为西河郡守,悬赏部下能先登秦地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侯国君权力不断加强 B.授民授土分封制仍被沿袭C.商品货币经济普遍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正在确立2.据《魏书》记载,496年,孝文帝曾责备留京官员:“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装特点)……卿等何为而违前诏?”据此可知,当时( )A.传统习俗影响改革效果 B.汉化改制成果有限C.官僚集团阻碍改革进程 D.改革缺乏社会基础3.《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图中的女子们正对镜梳妆,仪态宛然,细节描绘精微。榜题“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该作品( )A.反映儒学仍占统治地位 B.体现文人画的艺术风格C.表现魏晋女性爱美风尚 D.彰显审美与教化相结合4.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单位:项)》。它表明( )陕西河南山西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唐3211324420429北宋127258618445金及同时期南宋4214185361463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土地兼并的抑制C.灌溉工具广泛使用 D.经济重心的南移5.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十八日,军机处呈递奏片:“查向来钦奉谕旨及批折内交各部院衙门会议、速议、核议、议奏等件,该部院于议奏后并不知照军机处……谨公同商酌拟交片各部院衙门嗣后遇有各项交议折件,于议奏奉旨后,将原奏及如何奉旨之处一并钞录知照军机处备查。”该奏片奉旨依议。这说明( )A.军机处职权有所扩大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中央集权出现了危机 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6.19世纪60年代,为解决生源问题,清政府规定同文馆的学生可以拿薪水。开始年薪为36两银子,后又提高到120两,最高时达到140两。当时七品官年薪才45两,五品官也不过80两上下。这从侧面深刻反映了( )A.科举制度渐趋衰落 B.官办学校待遇较髙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7.1903年,晚清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写作为主要手段(工具),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载体),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等,自然也包括白话小说、戏曲、通俗歌诗等文学体裁。这说明清末民初( )A.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日益深入C.各种进步势力达成改革共识 D.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8.下图为近代某刊物刊登的一组漫画,依次以“镇静!”“抗争?”“谅解!”和“前进!”为配文。第一幅中左下角是日本军队,中间为燃烧的沈阳和歌舞升平的北平;第四幅则表现了当时中国堪忧的“前途”。这组漫画讽刺的是( )A.清政府割让台湾岛给日本 B.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C.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D.日本侵略者实行“以战养战”9.某次国际会议上,通过中国一系列艰苦而充满智慧的工作,一些对新中国存疑虑甚至视中国为和平威胁的国家改变了认知,逐步认同和接受新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巴基斯坦首相阿里说:“中国无侵略意图,共产党与非共产党国家能够合作。”上述外交活动( )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超越意识形态 B.积累了塑造国家形象的经验C.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D.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10.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11.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 )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 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12.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新纲领宣称:“在今日以前一切都受到宗教的管辖,今日以后,却是理性管辖的时代了……从前的宗教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应该用哲学的宗教,即理性的光明,来为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可见,雅各宾派的新纲领( )A.使阶层间分化日益严重 B.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深入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D.得益于启蒙运动的开展13.如图是1933年中国《时事月报》上刊登的一幅名为“石油之战”的讽刺漫画,这幅漫画以当时爆发在拉丁美洲的两个为争夺石油产区的国家间的战争为背景,漫画中一个玻利维亚人和一个巴拉圭人站在石油桶上你来我往的拼刺刀,前者头戴印有美元的旗帜,后者戴着画有英镑的方旗。这幅漫画反映了( )A.拉丁美洲各国间的矛盾尖锐 B.英美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C.中国政府关注世界局势变化 D.拉丁美洲的革命任务艰巨14.如图是关于IMF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致力于改善各国基础设施建设 B.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帮扶对象C.维持有序汇兑并避免汇兑贬值 D.投票规则致危机管理难奏实效15.20世纪60年代,教皇保罗二世认为欧洲应该首先是一个基督教的欧洲;1983年的“所罗门宣言”建议把一个共同的文化遗产有意识地确定为欧洲认同的一个因素;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强调了欧盟的统一公民资格和防务认同。“欧洲认同”理念( )A.推动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 B.弥合了欧洲的文化差异C.旨在复兴欧洲的古典文化 D.实现对民族界限的超越16.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埃及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发起努比亚行动计划。这个保护行动共耗资8000万美元,其中有4000万美元是由五十多个国家集资而来的。这反映出文化遗产的保护( )A.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B.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法律支持C.应核算保护所需经济成本 D.应坚持文化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唐宋变革的重要表现在于宋代政治文化风格的转变。具体表现为集文化政治精英身份于一身的士大夫的家国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成为众多出身庶民的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历代传颂不衰。践行者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士文天祥。——摘编自魏巍《朱熹·宗族·社会——宋代的士大夫与社会变迁》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士人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时候是如此感知和行动的:“对正统观念较强的士大夫来说.他们认为当时的天下是乱哄哄的。”所以希冀恢复儒家的礼治来重建四民社会的秩序.并对抗当时亦十分流行的佛道礼义。江浙地区的士人们还编撰和刊行行为仪则的小册子,多以“戒”或“约”为名.其中以刘宗周的《人谱》最具影响力。这股风气的涟漪投放到日常生活中.便是具有公开性质的日谱的大量出现.而此种修身日记的内容则体现着道德的判断标准由内转向外,由虚转向实。——摘编自程曼《“风”过而“心”动:清代政治压力引起的文化反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人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士人主张重建四民社会的背景。(6分)18.【中华民族多元一体】(16分)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其中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各自撰写的《中国民族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汉化一途。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材料二 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切认同感的群体。”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材料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引发了中国民族史的撰述热潮,诸多撰述纷纷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主线考察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出现民族史撰述高潮的历史背景,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王桐龄、吕思勉等著述观点的局限。(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8分)19.【近现代西方职业教育】(12分)材料一 路易十四时期,重商主义思想萌发,重商思想与教会强权在碰撞中开始法国职业教育世俗化的主进程。在国家的重视下,培养制造业工人被视为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军事教育、工艺和高职院校相继出现。1791年颁布《塔列兰法案》规定,以学区为单位设立中等教育机构,一方面进行普通教育,另一方面教授为生活做准备的职业科目。.1792年孔多赛提出取消宗教课程,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外,也应学习技能,例如测量土地、农业、手工业等。1880年颁布《关于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补习学校的法律》将徒工手工学校划归国家初等学校,由教育部、商业部共同管辖,管辖方式为财政补助。——摘编自潘雅《法国职业教育世俗化:历史演进及特点》材料二 1933-1934年,职业教育工作者与联邦紧急救援署密切合作,为失业工人提供培训机会。同时,联邦紧急救援署聘请了许多失业的职业教师来培训其他工人。在大萧条期间,这些新政救济机构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极大的丰富和补充了学校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课程包括非全日制和夜校课程,保证了学员可以在业余时间参加职业再培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受场地和设施所限,学校内的职业课程偏向理论和学术型课程;而大萧条期的这些职业培训以快速就业获得薪水而开设的,因此针对性更强,甚至有的是边实际工作,边进行培训,可以更快的获得职业所需的技能。——摘编自李纯童《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推动近代法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近代法国相比罗斯福新政时期职业教育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影响。(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长城”的称呼不同。战国时期称为堑;汉代和唐代称为塞;金代称为界壕;明代则称为边墙。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全国通用新教材)(考试版)
2023-11-23
·
8页
·
1.5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