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答案与评分标准)

2023-11-23 · 6页 · 201.5 K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01语文一积累运用10分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三顾频烦天下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1)B(2)C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3.B4.D5.B6.d理由:该段落主要论证了公共说理背后的“公共理性”是一种处理不同意见的对话模式。当各方无法说服对方时,能够有让各方达成共识或妥协的机制。该段的第一句和对“公共理性”的理解,承接第8段形式逻辑只强调逻辑推理,不强调“公共理性”的论述;该段的最后一句“到此为止,做一了结”的机制引出第9段图尔敏说理分析模式“着眼于权威的第三方”的特征,且法庭或委员会判决的例子呼应了第9段法官和陪审员裁决的例子。因此选D最合适。(选择1分,理由3分)7.【答案示例一】说法一不符合本文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图尔敏论证模式包含主张、前提、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六个部分。说法一主张上海不该动态清零。论据是“无限期封城使经济发展停滞、影响生活生产且不讲人权”。(2分)“经济发展停滞”并没有具体的数据作为前提进行佐证,而“影响生活生产”“不讲人权”的前提可能是根据慢性病患者看病难等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况,用“身边统计学”或是“特例”作为前提缺乏支持的;再者论据的“语气”所表达的“肯定要”过于绝对化的;最后该说法通过“反驳”排除掉的不是小部分,而是真正的大多数,比如不“动态清零”之后生命权、健康权没法保障,病毒残害病人的情况等。没有人民生存何谈人民民主等。说法二通过夸大舆论,夹带私货,进而去反对“动态清零”科学政策,并非“公共说理”。(3分)【答案示例二】说法二符合本文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图尔敏论证模式包含主张、前提、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六个部分。说法二主张上海要动态清零。论据是“只有第一时间统筹调配检测、流调、转运、隔离、收治等力量,快速、精准切断传播链,才能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防控成效”;支持是“从2020年至今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实践证明”;反驳是“虽说短期来看,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难免会让一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语气上有“不及时控制,影响更大”等比较的语气。说法有理有据、客观到位,符合“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公共说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8.划线句为语言描写,“弟弟”这个称谓,传递了阿姨对于“我”长辈般的关爱;(1分)“我帮你放在下面的橱柜里”,体现了阿姨的细心,(1分)“在角落里”的补充,更加表现了阿姨希望为我留下那本书的诚恳。“他”是指男店员,“我也会跟他说的”反映了她与同事的默契,阿姨的语言亲切质朴,多用短句。(1分)9.第⑧段运用插叙的方式,写了现在的“我”买糖炒栗子时的纠结,突出了“我”脸皮很薄的个性。(1分)结构上,承接了前文“我”不好意思请书店阿姨帮我把《静静的顿河》从橱架上取下来,下启了后文因没钱买书而赶紧离开的叙述。(1分)内容上,突出了“我”对阿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的感激之情。(2分)10.构思巧妙独特。“我”和《星期三书店》中的老人一样,一直看书却不买书,书店阿姨和年轻女店员一样,给与顾客以关爱;《星期三书店》的故事多次穿插,两个故事虚实结合,使叙事更加充实。(1分)第④段引发回忆,使叙事流畅;第28段写阿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包书、留书,虽然没有法国店员那样漂亮精致,具有节日的仪式感,却传递了那个特殊年代特有的质朴温情。《星期三书店》是“我”现在常给儿童讲的故事,表现出阿姨的温情关怀对“我”的影响深远,丰富了文章的主旨。(1分)构思虽然独特,但是将《星期三书店》的故事穿插在“我”的回忆中则较为生硬刻意。(1分)比如第12段、25段的穿插,在叙事推进上比较突兀,影响了叙事的流畅性;《星期三书店》中的老人得到了书店营业员的馈赠和关怀,与我得到书店阿姨关怀的经历相类似,两个故事内容上比较雷同,文章的内涵没有得到扩展提升。(1分)11.以第30段结尾更好。结构上与开头的“整整五年”这两套书在书店那个位置没有动,形成照应;“我”的纳闷引起读者猜想,这两套书在特殊年代得以在书店陈列,可能是出自营业员阿姨的善意,可能是因为小店很小不引人注意。(2分)同时暗含了“我”对于在懵懂之中受眷顾感激,余韵悠长。而如果以29段结尾,仅表“我”对往事的追忆之情。(2分)或:以29段结尾更好。29段写出了那个特殊年代世事无常的怅惘之情,面对世事的变化,“我”的回忆则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突出了书店阿姨对于我的影响之深。结构上和文章的开头呼应;照应了标题。而以30段结尾,写“我”对于那两套书一直陈列在书店的纳闷,则有削弱文章的情感抒发,有别生枝节之嫌。(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12.A13.B14.①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②表达了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③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答出1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15.伤害感慨,愤激(每空1分)16.(1)D(2)B17.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每处1分)18.(祖逖)严于律己,致力于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也加以礼遇。(“务”,致力于;“劝课”,勉励督促;“附”,归附的人;“虽”,即使。每点1分,句意2分,共6分)19.①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②治军有方,震慑后赵,以至对方示好,要求通史及互市;③祖逖没有阻止民间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的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每点1分)20.对祖逖的形象有影响。(1分)删减部分写了祖逖尽管心怀忧愤,甚至即将病死,但却没有停止复国的努力。(2分)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祖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删减后似显他心胸狭小,有争名之嫌。(2分)参考译文:①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②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假如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③这年秋天八月,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长江,船行驶到江心时,祖逖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尤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④大兴三年,祖逖则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士兵截击后赵军队,后赵国镇守的士兵归降祖逖的很多,后赵所占的领土日渐狭小。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致力于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也加以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心这件事,于是到幽州为逖修了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家替他们看守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祖逖没有回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禁止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⑤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守合肥,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感慨愤激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⑥祖逖去世后,后赵多次侵犯黄河以南,攻取了陈留,梁、郑之间又骚乱不安了。6题参考译文:祖逖认为戴渊是吴地人,虽具有才能和名望,但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远见卓识,而且自己披荆斩棘,收复河南失地,而戴渊却从从容容,突然前来坐享其成,心中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和刘隗等人结怨有矛盾,担心将发生内乱,大业不能成功。思虑成病,就把妻室子女送到汝南大木山下。祖逖虽然心怀忧愤,但仍不放弃前进复国的主张,营建修缮了武牢城。城北紧邻黄河,西接成皋,四下里非常开阔,祖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堡垒,就派侄子汝南太守祖济、汝阳太守张敞、新蔡内史周闳带领士兵修筑营垒。营垒尚未修成,祖逖病情加重。不久死在了雍丘。(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21.A22.B23.画线句整散结合。以一个散句开首、结尾,表达国破家亡的愤慨。(1分)用整句铺排,描绘从天府之国到潼关、中原,故国被清军烧杀抢掠,百姓哀鸿遍野的场景。(1分)语言富有气势和节奏感,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与无奈之情。(1分)24.①大明灭亡,山水不在,何来“山来”?②国破家亡,士大夫却歌舞升平。不应写“记”。③人生如梦,所谓拥有,不过是暂时的寄居而已,何必有“记”?④纵肆放浪,身名空虚只是苟安于眼前罢了,无以为“记”。⑤不敢窃先贤的美谈来标榜自己,不敢有“记”。(每点1分)参考译文:    ①桃叶渡的旁边,有一处园子,十分广阔,有几十弓,是宋以伟建造的。此地有花栏竹林,可以用来悦目;收藏着古今名人字画,可以让人静心;积累下来的书有千卷,可以探求圣贤的道理,知人论世;此地还有阁,高三层,可以站在上面远望。    ②癸卯年春天,我来到南京,曾经登到阁上,远望钟山。宋以伟胸怀志向,不肯与流俗之士为伍,常常招来四方的士人,举办盛大的宴会,作诗喝酒不停。我心里当然赞赏他。但是宋以伟,是魏国公的女婿,遭遇时代的变迁,魏国公的旧宅已经废置不住了,东园的槛栏台榭已毁坏,如寒烟一样消失了;中山王徐达留下的功业,已经无法知道了。可是宋以伟还有这园阁来悠闲地过着日子,抬头与低头之间,他能没有昔盛今衰的感慨吗?    ③我离开这里差不多三十年了,庚午年的秋天又来到这里,住在园中。虽然这里风景依旧,但是书画散失,阁已减去了最高的一层,比以前矮了,不能像从前那样望得那么远了。宋以伟也已白发苍苍,老了。阁上原来的匾额题为“容安”,宋以伟为我的到来感到高兴,就将它改为“山来”。然后他举起酒杯,请求我写一篇记,并引用苏轼写《苏程菴序》的事例,以此作为理由。我不敢应承,就告诉他说:“现在天下何尝有山水呢?我生长在陕西,那里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但现在成了荒地好久了。近来出潼关,城池百姓,都已不是以前的样子了。路过洛阳的郊外时,看到当年的战场,夜里有青青的鬼火,白天有死于战事的鬼叫,祖宗的恩泽,一天天地消失了,有不能承受的悲伤。可是这里风景美丽,士大夫还能够吹着管弦唱歌跳舞,粉饰那嬉戏宴饮的快乐。至于街市喧闹奔竞的习惯,接连不断没停息过,这真是有道的人所惧怕的现象。况且人生如梦一样,来来去去的踪迹,哪里有什么呢?我居住在这里,不过是有个寄身之地罢了;就是你拥有这园阁,也只是有个寄身之地罢了。纵肆放浪在造化中,身名湮灭无闻。苟且适应眼前的形势,为什么要多追求呢?怎能窃取前贤的美谈来夸赞自己的行为呢?    ④宋以伟不回答,我也睡觉了。恍恍惚惚,像从前望见的情景,郁郁葱葱直扑到窗上来,我不觉肃然恐惧,静静地悲伤起来,一下子醒来了。我于是披了衣服写作,把它命名为《山来阁记》。三写作70分25.略【参考立意】(1)需要纯粹,也要效率。(2)在纯粹前提下提高效率。(3)纯粹值得赞美,效率也要提升。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