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模拟(仿新高考II卷)-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解析版)

2023-11-24 · 22页 · 721.2 K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仿2023年新高考Ⅱ卷)第二模拟(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那么,气候变迁是否真的会带来毁灭性后果?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非常多,但预测结果相差也很大。2022年,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合作的一项成果,他们认为:约3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期间,曾发生一次短暂的巨量碳排放事件,引起了海洋缺氧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碳排放导致的升温,而3亿年前的这次事件之所以吸引科学家的目光,是因为当时的地球环境与当前非常类似。这一成果也是世界上首个以冰期为背景研究全球变暖的成果。北美高温、欧洲暴雨、亚洲洪灾……很多人可能还记得2021年,全球各地出现许多极端天气。而在大多数人视线之外的地方,环境变化同样让人担忧:格陵兰冰川加速融化、亚马孙雨林频现干旱、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礁大面积死亡、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开始消融、大西洋环流自1950年开始变缓。“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当前,我们生活的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专家表示,当今地球正处于从3400万年前开始的新生代冰室气候。然而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冰室气候大背景下快速升高,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全球变暖原本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科学家研究结果,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气温是呈现周期性变化,而且绝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比较高,此时地球表面没有大陆冰川或者冰盖的覆盖,我们将这些时期称为温室期。如果地球表面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状态,导致整个地球表面被冰雪所覆盖,我们就会将这些时期称为冰室期或大冰期。比如在前寒武纪大冰期,地球就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冰冻,这段时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一度跌到了零下50摄氏度左右,史称“雪球地球”。但不是所有大冰期都像“雪球地球”那样冷。大冰期还分为冰期和间冰期,它们是交替出现的。目前地球正处于间冰期当中,温度要相对高一些。不过,现在地球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冰川和冰盖,主要集中在格陵兰和南北极区域,这也是冰期最显著的特征。那么,当前的全球变暖,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根据当前环境变化的观察数据很难预测未来的长期趋势,我们需要通过对地球历史上冰室气候的研究寻找答案。”专家说。在3.6亿年至2.8亿年间的晚古生代,地球也出现过一次大冰期。当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也与现代相当,因此这一时期可以与现今人类生存的冰室气候环境很好地进行类比。专家认为,研究晚古生代大冰期已经发生过的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将有益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在冰室气候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势。3亿年前的石炭纪,地球大陆与现在并不一样,大片陆地集中在低纬度地区,我国的华南板块则是大洋中的一个孤岛。因此,华南板块有大量的海相沉积地层,这为研究当时的海洋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样本。研究人员在此开展了近十年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首次发现了石炭纪晚期冰室气候下的一次巨量碳排放事件。研究结果显示,石炭纪晚期(约3.04亿年前)冰室气候下,约9万亿吨碳在30万年内排向大气,从而引起了当时全球气候的显著变暖。这期间海水表面温度升高约4摄氏度,全球海洋缺氧面积增长了18%,从4%扩张至22%,海洋生物多样性在短期内显著下降。研究人员推测,石炭纪晚期的巨量碳排放,与广泛的火山喷发有关,据其他学者研究,现在的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当时都曾发生大规模火山活动。而石炭纪又是集中的成煤时期,大量的植物以固体碳的形式被埋藏在地下,岩浆喷发前可能侵入到这些煤层中,导致短期内碳排放迅速增加。为什么研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需要考察地球大的气候背景?专家表示,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冰室气候与温室气候下,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大不相同的,必须予以科学论证。通过比较地质历史中不同气候环境下的碳排放事件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海洋缺氧状态,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在同样的碳排放速率下,相较于温室气候,冰室气候下的海洋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缺氧状态。9万亿吨碳在30万年内排向大气,听起来数量惊人,但比起近200年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还远远不及。那么,当前的全球变暖,会颠覆地球周期性变化吗?根据科学家研究,如果对当前的碳排放速率不加以限制,地球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可能会被打破,地球或许会进入温室气候状态。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室期”是指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地球表面没有大陆冰川或者冰盖覆盖的时期。B.“雪球地球”是指整个表面被冰雪覆盖的地球,地球表面因此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的状态。C.“间冰期”指两次冰期之间相对温暖的时期。目前地球正处于间冰期,温度相对高一些。D.3亿年前的石炭纪是集中的成煤时期,那时大量的植物以固体碳的形式被埋藏在地下。2.(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全球各地出现许多极端天气,如北美高温、欧洲暴雨、亚洲洪灾等,科学家因此提出了“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的观点。B.研究人员认为石炭纪晚期的巨量碳排放与广泛的火山喷发有关,岩浆在喷发前可能侵入到地下的煤层中,导致短期内碳排放迅速增加。C.在地球的历史上,虽然绝大多数时间温度都比较高,但气温还是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如果不对碳排放速率加以限制,周期性气候变化可能会被打破。D.研究团队认为,相较于温室气候,在同样的碳排放速率下,冰室气候下的海洋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缺氧状态,而当前地球正处于冰室气候。3.(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近百年来,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全球气温快速升高。B.我国的华南板块曾是大洋中的一个孤岛,华南板块有大量的海相沉积地层,可作为样本研究石炭纪晚期的海洋环境。C.专家认为,冰室气候与温室气候下,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其结果必须借助地层学等综合研究予以科学论证。D.石炭纪晚期冰室气候下,在30万年内约有9万亿吨碳排向大气,当时的碳排放速率与当前的碳排放速率基本相当。4.(4分)为什么科学家要对3亿年前地球上发生的巨量碳排放事件进行研究?5.(4分)面对地球再次进入温室气候状态的风险,人类应如何应对?请从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国际合作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A3.B4.①3亿年前巨量碳排放发生时的地球环境与当前的地球环境十分类似,地球都处于冰室气候,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也相当。②根据当前环境变化的观察数据很难预测未来的长期趋势,而通过对3亿年前晚生古代大冰期已发生过的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的研究,有益于人类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在冰室气候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更准确地预测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势。5.①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②相关主管部门应大力宣传与监督,使环保减排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注重环保的社会氛围。③国家应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制定和落实环保规划。④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遵守相关的国际公约,落实节能减排的国际义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地球表面因此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的状态”错误。由原文“如果地球表面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状态,导致整个地球表面被冰雪所覆盖,我们就会将这些时期称为冰室期或大冰期”可知,“地球表面因此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的状态”因果颠倒;“‘雪球地球’是指整个表面被冰雪覆盖的地球”错误。由原文“比如在前寒武纪大冰期,地球就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冰冻,这段时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一度跌到了零下50摄氏度左右,史称‘雪球地球’”可知,“雪球地球”不是指所有的冰室期或大冰期的地球,而是特指在前寒武纪大冰期的地球。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科学家因此提出了‘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的观点”以偏概全。由原文“格陵兰冰川加速融化、亚马孙雨林频现干旱、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礁大面积死亡、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开始消融、大西洋环流自1950年开始变缓”可知,科学家提出“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的观点,原因除了全球各地出现的极端天气,还有环境变化。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导致全球气温快速升高”错误。由原文“然而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冰室气候大背景下快速升高,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可知,选项因果颠倒。C.“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是大不相同的”错误。由原文“冰室气候与温室气候下,全球变暖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大不相同的,必须予以科学论证”可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其结果必须借助地层学等综合研究予以科学论证”于文无据。D.“当时的碳排放速率与当前的碳排放速率基本相当”错误。由原文“9万亿吨碳在30万年内排向大气,听起来数量惊人,但比起近200年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还远远不及”可知,二者的碳排放速率是相差很远的。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而3亿年前的这次事件之所以吸引科学家的目光,是因为当时的地球环境与当前非常类似”“约3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期间,曾发生一次短暂的巨量碳排放事件,引起了海洋缺氧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当今地球正处于从3400万年前开始的新生代冰室气候。然而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冰室气候大背景下快速升高,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可知,3亿年前巨量碳排放发生时的地球环境与当前的地球环境十分类似,地球都处于冰室气候,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也相当。由原文“根据当前环境变化的观察数据很难预测未来的长期趋势,我们需要通过对地球历史上冰室气候的研究寻找答案”“研究晚古生代大冰期已经发生过的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将有益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在冰室气候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可知,根据当前环境变化的观察数据很难预测未来的长期趋势,而通过对3亿年前晚生古代大冰期已发生过的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的研究,有益于人类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在冰室气候下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与反馈机制,更准确地预测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势。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根据科学家研究,如果对当前的碳排放速率不加以限制,地球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可能会被打破,地球或许会进入温室气候状态”可知,人类应该对当前碳排放速率加以限制,避免地球再次进入温室气候状态。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倡导绿色出行,使用清洁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量。从相关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应大力进行宣传,让百姓和企业认识到温室效应的危害,对企业废弃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监管,在废弃物排放前要进行污染处理,使环保减排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注重环保的社会氛围。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除了相关部门的宣传和监管外,国家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使企业在减排中有法可依,并且相关部门在监管和治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更好地制定和落实环保规划。由原文“近年来,全球气候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