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答案资料

2023-11-25 · 7页 · 264.9 K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0级高三第二次统一监测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2.A3.D4.C5.D6.C7.A8.B9.B10.A11.C36.(24分)(1)位于沿海地区,离市场距离近(2分);受火灾、洪水、沙尘暴、高温等地面环境因素影响小(2分);海底水温低,有利于设备散热、降温,降低能耗和用水成本(2分)。(2)海南海域面积大,海底土地广阔、租金低(2分);政府政策支持(2分);海南数字经济建设及未来自贸港对数据需求大,市场广阔(2分)。(3)海底环境特殊,现场施工难度大(2分);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施工成本(2分);减少对海底环境的干扰,保护海洋生态(2分)。(4)该海底数据中心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可以提供数据商用服务;该海底数据中心技术先进;该海底数据中心位于海南,与新加坡距离适中;我国国内政治经济稳定;新加坡经济发达,对数据服务需求高。(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7.(22分)(1)呈正相关(或最大海冰距离越大,海冰面积越大)(2分);辽东湾(2分)。(2)黄河流量较(海河)大,注入莱州湾的水量更大(2分),莱州湾盐度较低,冰点较高(2分),冬季更易结冰;黄河含沙量较(海河)大,入海泥沙多,莱州湾泥沙淤积更严重(2分),海水深度较小,水体热容量较小,冬季降温速度快(2分),冬季更易结冰。(3)亚洲高压:位置偏北(2分),势力偏弱(2分)。2002年冬季,南下冷空气势力弱,渤海受寒冷气流影响小(2分),海水温度较高,最大海冰距离较小(2分),造成海冰面积较小(2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2分),势力偏强(2分)。2002年冬季,向北输送的暖空气势力更强,渤海受温暖气流影响大(2分),海水温度较高,最大海冰距离较小(2分),造成海冰面积较小(2分)。43.(10分)采用真人实景游戏方式,能使游客更好了解当地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增长见识,陶冶情操(2分);有趣的互动,沉浸式体验,满足玩家的体验和社交需求(2分);大部分演职人员由村民出演,提供就业机会(2分),增加当地居民收入(2分);带动交通、商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2分)。44.(10分)沼泽、湖泊广布,生物多样性丰富,科研和生态价值高(2分);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2分);穿越活动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分);高寒缺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穿越活动安全隐患大(2分);地广人稀,基础设施不足,救援难度大(2分)。第1页共7页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0级高三第二次统一监测地理试题解析1.C根据材料信息“柘城县在牛城乡规划建设万亩辣椒种植示范区”可知,政府规划该示范区的直接目的是做好示范作用,引领全县辣椒种植发展方向,故C选项正确。2.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辣椒新品种研发院士工作站建在柘城县是因为柘城县是“辣椒之都”,市场广阔,A正确;院士工作站从事辣椒新品种研发,技术水平高,不是柘城县技术水平高,B错误。故A选项正确。3.D与传统育苗相比,编绳育苗法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利用种绳制定适宜的株距和行距进行播种,可以节省种子,可以均匀播种,减小水肥竞争,利于培育壮苗,D正确;种子发芽、出苗的时间,主要由环境的水热条件决定,编绳育苗法没有改变育苗的水热条件,故不能缩短育苗时间,A错误;编绳育苗法需要把种子编织进绳中、制定株距和行距进行播种,没有减少育苗环节,B错误;编绳育苗法节省了种子,但需添置编绳机器、土豆淀粉等,没有减少育苗成本,C错误。故D选项正确。4.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会通河段位于京杭大运河全线地势最高处,河水向两侧流失,小汶河、泉河等人工河渠连接了汶水河和会通河,为会通河提供水资源,同时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可知,图示区域东北高西南低,所以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故C选项正确。5.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会通河段地势较高,多个水闸联动可以调节运河水位,保障船只通行自如,D正确;水闸通过调节水位高低来控制船只航行方向,与水质和服务范围关系不大,A、B错误;水闸会减缓流速,导致泥沙淤积加重,C错误。故D选项正确。6.C根据材料信息,该河段地处东北平原,且四地相距不远,河床陡缓变化小,水流速度差异不大,A错误;该河段无支流汇入,且河段仅66km,径流量和降水量差异不大,B、D错误;在径流量(水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河道越宽阔,水体深度越小,河道越狭窄,水体深度越大,故C选项正确。7.A该河段为南北走向,且有凌汛现象,说明该河段自南向北流,结合材料信息“河流依次经过的甲、乙、丙、丁四处断面”可知丁处位于该河段最下游,即该河段的最北处(纬度最高),水温最低,解冻时间最晚,B、D错误。结合第6题可知,丁处河道宽度在4处中较宽,其不是影响冰塞的主要因素,C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丁处河水深度较小,且解冻最晚,因此在封冻的冰层下方江道容易被碎冰临时阻塞,缩小了河流过水断面,冰块运行最易受阻碍,造成冰塞最严重,故A选项正确。8.B该河段位于东北地区,4月初为春季,河水补给方式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河冰解冻。2014年4月初,水体深度较常年偏大,说明融雪补给、河冰解冻产生的径流量较大,融雪补给量较多反映出之前降雪偏多,积雪偏厚,故2014年1~3月降水偏多;河冰解冻量较多反映出冬季河冰冻结厚度更大,故2014年1~3月气温偏低。故B选项正确。9.B根据沉积岩层“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岩层在上”的岩层沉积规律,可推知③岩层比②岩层形成早,②岩层比①岩层形成早。根据“侵入者形成晚,被侵入者形成早”的岩层形成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④岩层入侵了①、②、③岩层,可推知④岩层形成最晚。故四第2页共7页类岩层按照形成早晚排序依次为③②①④。故B选项正确。10.A沉积岩层的厚度大小,主要与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强弱和形成后的侵蚀作用强弱有关。该区域泥岩层厚度较黄土层小,可能是因为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弱,沉积物厚度小,也可能是因为形成后的侵蚀作用强,导致岩层厚度减小。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泥岩层呈水平状分布,没有侵蚀面存在,而黄土层地表崎岖不平,有侵蚀面存在,说明形成后泥岩层没有遭受明显的侵蚀作用,而黄土层形成后反而遭受了较强的侵蚀作用,故排除泥岩层形成后的侵蚀作用强,只可能是泥岩层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弱。故A选项正确。11.C区域地壳抬升会造成侵蚀作用加强从而形成侵蚀面,侵蚀面的数量与地壳抬升次数相同,即一个区域有多少个侵蚀面就反映出该区域经历了多少次地壳抬升。结合图示信息,图中有3个侵蚀面(其中页岩表层的侵蚀面因为断层而错位,属于同一个侵蚀面),由此推测该区域至少经历了3次地壳抬升。故C选项正确。3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常生活、工业生产、金融贸易等活动对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需求越来越大,数据中心既能拉动消费惠及民生,又能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被列入了我国“新基建”的重点发展领域。本题采用现实情境,以我国“新基建”领域的最新发展为背景,考查了海底数据中心的传输优势、区位选择的原因、工厂预制的好处、新加坡选择合作的理由。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调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比较思维和逻辑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设问层次和梯度分明,第(1)问通过与内陆地区相比,找出海底数据中心数据布局的优势,需要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比较分析。第(2)问考查海底数据中心建在海南的有利条件,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和提取材料信息能力的考查。第(3)问缩小设问切口,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工厂预制和模块化部署的原因。第(4)问从区域认知素养的角度,考查新加坡选择与我国H公司海底数据中心合作的原因,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情境中运用综合思维分析的思维和能力。(1)数据中心本身具有高耗能、高耗水的特点。与贵州、内蒙古等内陆地区的数据中心比较,海底水温低,有利于设备散热、降温,减少能耗和用水成本。受火灾、洪水、沙尘暴、高温等地面环境因素影响小。数据中心位于沿海地区,距离我国东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较近,市场广阔。故归纳出相关答案:位于沿海地区,离市场距离近;受火灾、洪水、沙尘暴、高温等地面环境因素影响小;海底水温低,有利于设备散热、降温,减少能耗和用水成本。(2)数据中心的区位条件即服务业的区位条件,包括市场、地租、交通、政策等。首个海底数据中心选址在海南,一方面是海南海域面积大,海底土地广阔、租金低,另一方面,海南省大力发展自贸港和数字经济,对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加之政策支持,因此选择在海南投资。故归纳出相关答案:海南海域面积大,海底土地广阔、租金低;政府政策支持;海南数字经济建设及未来自贸港对数据需求大,市场广阔。(3)海底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困难有海底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较长、易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等。因此采用全工厂预制、模块化部署方案,零部件的生产和组第3页共7页装都在工厂中完成,然后在海底直接进行大型模块的组装,减小海底特殊环境对施工的影响,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同时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故归纳出相关答案:海底环境特殊,现场施工难度大;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对海底环境的干扰,保护海洋生态。(4)新加坡经济发达,对数据服务的需求量大。我国H公司在海南建设的海底数据中心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技术先进,为新加坡提供优质数据商用服务;离新加坡距离适中,数据传输速度快而稳定;我国政治经济稳定,能够长效稳定服务。故归纳出相关答案:该海底数据中心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可以提供数据商用服务;该海底数据中心技术先进;该海底数据中心位于海南,与新加坡距离适中;我国国内政治经济稳定;新加坡经济发达,对数据服务需求高。37.海冰是海中一切冰的总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海洋中的冰主要是由海水冻结而成的,也有一部分是来自江河注入海中的淡水冰。海冰的形成可以开始于海水的任何一层,甚至于海底。由于深层冰密度比海水密度小,当它们成长至一定的程度时,就将从不同的深度上浮到海面,使海面上的冰不断地增厚。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我国也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海区。渤海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内海,面积7.7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海区半封闭,由三个海湾组成:位于北部的辽东湾,位于西部的渤海湾和位于南部的莱州湾。渤海海冰都为一年冰,冰期一般从该年11月下旬到次年的3月上旬。海冰严重时,不仅是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1969年的渤海大冰封,整个渤海被坚冰封堵了50天之久,多艘客货轮被困,船只被挤压变形,钻井平台被推倒,损失惨重;即使是在常年,渤海的渔业、港口贸易、运输、石油平台等也受其影响。所以对海冰的监测和预报非常重要。受亚洲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不同年份我国渤海海冰面积不同,在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根据资料统计,严重的和比较严重的海冰灾害大致每5年发生一次,而局部海区出现海冰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1959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海滨冰情观测规范》,开始了全面展开海滨常规海冰观测工作。上世纪70年代初,开展了地面雷达海冰观测工作和接收极轨气象卫星海冰图像;从1986年起,开始使用航空遥感观测海冰,1989年应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海冰。从1913年起,世界22个主要海运国家联合成立了一个“国际浮冰监测委员会”,在每年冰山旺发期,他们每天定时向各国发布海上浮冰情况。目前,监测站已经利用气象卫星上的遥感装置观测冰山踪迹,可以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昼夜进行全天候监视,以减少冰山造成的灾害。预计将发生严重海冰灾害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国家主要媒体向社会发布海冰警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海冰警报信息,均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网站http://www.nmefc.gov.cn/上公布。试题以渤海三大海湾的最大海冰距离的年际变化为材料,通过图文信息让考生明确最大海冰距离与海冰面积的关系和理清不同海湾影响海冰面积的原因及不同年份渤海海冰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从时空角度将考生潜移默化地带入学习探究情境。试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分析材料信息和调用必备知识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