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3-11-26 · 8页 · 621.8 K

沈阳二中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高三(23届)历史试题命题人:高三备课组审校人:高三备课组说明:1.测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表1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表1技击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健身观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意境观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抱拳礼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A.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2.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摇身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遴循的行为规范。汉代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有所提升3.兴起于北魏的关陇集团因籍贯大多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得名,主要是由汉人豪族和鲜卑权贵共同组成的集合体。集团中人人则为相,出则为将,影响直至唐朝。西魏、北周、隋、唐多个王朝的建立者出自这一集团,他们在政治上结成一体,又都与鲜卑独孤氏联姻。这一现象A.推动了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的形成B.有利于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整合C.表明中央对周边族群实行开明政策D.完善了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4.1077年,北宋政府下令允许川南的戎州、泸州(今四川宜宾、珙县、合江一带)在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开设草市,以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还规定各地草市与城镇一样归属县尉主管。这一现象反映,宋代A.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B.人身依附关系削弱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门第观念日渐淡薄 5.嘉庆前期,江南官民不再以传统的奢华与精致为时尚,转而追求西方器物与审美。海宁人陈鳣细致地记录了这一风俗变化,谓:“夫居处之雕镂,服御之文绣,器用之华美,古之所谓奢也。今则视为平席无奇,而以外洋之物是尚。”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受到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对外贸易政策发生异变C.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D.东学西渐影响社会风尚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洋务运动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背负传统包袱的官吏们无法挣脱对商人之藐视,他们压制民办实业和私家竞争,并且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该学者认为洋务运动败于A.缺少民众的支持B.民族资本的竞争C.内忧外患的环境D.贪污腐败的官僚7.表2所示为1932—1936年华商、日商、英商纱厂,棉纱、棉布销售量所占百分比变化情况(单位%)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表2年份棉纱(以各商总计为100%)棉布(以各商总计为100%)华商日商英商华商日商英商1932~193369.128.52.435.655.39.11933~193168.130.61.336.157.36.61934~193569.429.31.335.059.25.81935~193666.132.61.330.263.76.1A.中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增强B.日资企业加紧在华进行扩张C.列强资本逐渐退出中国市场D.英国丧失工业经济大国地位8.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人民”一词逐渐上升为党的重要理论概念;大革命失败后,“人民”一词有被“群众”“民众”等取而代之之势;1935年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启用“人民”的概念,而且对“人民”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建构。这一变化A.表明马克思主义已逐渐中国化B.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D.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的不断扩大9.1959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东北松辽盆地发现工业性油流。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开展石油大会战,终于建成了现代化的石油企业。1964年,党中央对全国工业战线提出“工业学大庆”号召。上述事件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B.实现了石油供应的自给自足C.塑造了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D.构建了国家完备的工业体系10.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凡是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宜于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城市工厂要把一部分宜于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一决定A.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B.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C.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D.消除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11.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两年后,他开始了著名的东征。在东征途中,他一路上建立希腊式的城市,并把许多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强行安置在其中,这些城市多位于商贸要道上。其中最大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一举措A.客观上改变了希腊文化的落后面貌B.加速了横跨东西方的民族迁移C.促进了帝国内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D.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阻隔状态12.欧洲从13—15世纪陆续办起旨在培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有教养的世俗学校,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A.植根于西欧的历史文化传统B.说明西欧宗教信仰遭到否定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D.表明西欧出现人文精神萌芽13.16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商人、冒险家在王室的支持下以走私和海盗的方式对西班牙的独占贸易提出挑战。1577年至1580年,德雷克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向西环球航行,沿途抢劫西班牙领地,三年航行使他满载而归。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A.国家主导资本原始积累B.政府力量助推海外殖民掠夺C.海上实力源于商业发达D.通过暴力方式实现贸易自由14.在欧洲传统社会,家庭是基本生产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商业经营,家庭成员在一起工作。到19世纪,家庭成员在一起工作变得不常见,家庭成员过着越来越彼此不同的生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C.宗教改革D.殖民扩张15.列宁的“政治遗嘱”如下:HYPERLINKhttp://www.zxls.com/据此可知,列宁A.仍然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主张用革命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D.积极探索自身建设道路16.G7即七国集团,由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组成,被喻为“富人俱乐部”,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加入成为G8。1999年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除原有的八国,还有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G7到G20的变化反映了A.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频发B.全球化背景下欧盟仍是主导C.国际性贸易的均衡发展D.多极化形势下呼唤全球治理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元末,群雄纷争,干戈不息,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出现人烟断绝、土地荒芜的凄凉景象。鉴于此,明初政府强制移民内地和边疆,从事开荒和调军屯垦。十五世纪中叶,政府强制移民运动已结束,农民自发的流动成为主流。到了十六世纪,代之而来的是从农村流入城镇,实现空间上的流动:另一种则是弃农迁业,虽然空间上没有流动,但是从生产的内部分工观察,他们则由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由农转而为工、商。这一发展趋势最早从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村开始。——摘编自林金树《明代农村的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变革》材料二  中古时期英国劳动力流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农业,农业生产率提高了,则城市化和非农产业获得显著发展,农业生产萧条萎缩则劳动力转移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英国劳动力流动历时长达六七个世纪之久,但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比例的21%,农村人口中的大部分仍旧从事农业和依靠农业为生。这一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路线相对集中,其中尤以向首都伦敦的移民规模最大,使得首都的城市化进程最快。英国的农民也有行业上的流动,主要集中在纺织等轻工业部门。——摘编自谷延方《中古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农村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英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积极影响。(4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国际法”一词最早是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法学家边沁提出来的,他所指的“国际法”是在此之前一个多世纪就已形成的一种源于欧洲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律规则体系。这样的国际法最初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体现出来的以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欧洲国际法。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后来成为国际法的普适性基础。但他们并非天然就具有普适性。国际法在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伴随着殖民主义和所谓文明优越的原罪。在殖民时代,欧洲列强不仅对所谓的未开化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否认其国家与欧洲圈的“文明”国家之间存在着平等关系,无视或贬低其主权,甚至以“欧洲中心论”否认非欧洲文明和国家权利,如印度这样的古代文明,欧洲就实行完全剥夺其主权的做法。——摘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非洲国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自由表达主张、开展法律实践。1960年,22个非洲国家连同部分亚洲国家向联合国提案,并一致投票支持通过《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民族自决的原则得到落实。1964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非洲国家之间边界争端的决议》,首次在国际法律文件中提出成员国保证尊重国家独立时业已存在的边界。经非洲国家广泛实践,该项内容被奉为国际社会处理边界问题的圭臬,并由国际法院确立为一项国际惯例。1972年,塞内加尔首任最高法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次将发展权定义为人权。发展权自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被1979年联合国《关于发展权的决议》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摘自洪永红《试论非洲国家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非洲国家在国际法发展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从1780年到1880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与孟加纳、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的煤炭一起共同支撑起了英帝国。进入20世纪,石油替代煤成为最新和最为有用的化石燃料。从大约1900年到1947年,美国主导着世界石油生产。美国在20世纪的繁荣,依靠的就是石油提供的能源优势。由于英国缺少石油,而且在煤矿上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技术闭锁。到1938年,煤炭在英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达到了历史峰值(97.7%),它的钢铁业所使用的机械都是按照烧煤的方式设计的。这种变化损害了英国,并最终成全了美国。随着二战以后国际石油供给环境的改善,再加上自己发现了石油,英国才逐渐实现了向石油系统的转型。——据约翰·R·麦克尼尔《能源帝国:化石燃料与1580年以来的地缘政治》等整理材料二  旧中国石油工业基础薄弱,中国石油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要量的10%,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煤炭占能源总供给的96.3%,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石油人以兴油报国之志,很快恢复和扩大了原有油田的生产,并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进行了石油勘探和开发。1960年发现了大庆油田后,在缺资金和技术、气候恶劣的情况下,石油职工住地窝子,饮雪水,但他们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激昂,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探明了大庆油田的储量并投入开发。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已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要。后来,石油人又相继展开了胜利、大港、江汉、辽河、冀中等一系列石油大会战,到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04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