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2023-11-27 · 4页 · 354.5 K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联盟校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材料中许倬云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并且新的封国与原居民揉合,这推动了各地文化交融,故选C项;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那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而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是西周,排除A项;材料中许倬云指出分封不只是“殖民队伍”占领东方一部分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强调分封制推动民族交融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西周通过分封制,扩大了疆域,同时进行了“人口的再编组,推动了文化文融,没有体现诸侯权力过大,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2.D【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对皇帝文书有特殊的命名,这些命名是皇帝独享的、这体现了皇帝的权威与尊严,故选D项;皇帝文书的命名方式体现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不能保障政令的畅通与效率,故排除A项;这种命名方式具有保密性,故排除B项;这一特殊命名强化了君主专制,并未激化君权与相权间的矛盾,故排除C项。3.A【解析】据材料“陈列古代英雄......定契约可知,泛希腊运动赛会举办各种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宣扬希腊文化,推进民族认同,故选A项;增强了城邦的独立自治意识与“陈列古代英雄......定契约”不符,排除B项:“陈列古代英雄事迹......讲演或展览会强调希腊文化的民族认同,与协调了各城邦之间政治关系无关,排除C项;培育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与“陈列古代英雄事迹....讲演或展览会”不符,排除D项。4.C【解析】据表格可知,1789~1889年美国总统运用否决权干预国会立法,这是美国总统按照宪法行使权力的体现故选C项;表格信息与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A项;这一做法正是美国总统与国会权限分明的体现,故排除B项;这些做法并未背离联邦宪法的精神,故排除D项。5.B【解析】据材料“《当局今后之责任》……两组人员正齐心协力将这面写有‘中华民国’的大旗和两面五色旗插到火车头上”可知作者主张呼吁政府合作实现民主政治,故选B项;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排除A项;铁轨弯曲预示着民主政治的曲折,排除C项;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发布退位文告,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12日帝制已经结束,排除D项。6.C【解析】据材料可知,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人员构成中,既有工人、贫农、中农,还有富农、地主等,这种构成在当时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民主协商的信息,故排除A项;表格信息并未凸显中共的领导地位,散排除B项;当时政府属于抗日政权,并不属于人民民主专政,故排除D项。7.B1{#{QQABJQSUgggIABAAAAgCEwXQCgGQkBCCCKoORBAMMAIAgRFABAA=}#}【详解】这一材料出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作者主要论述的是北魏政权的改革为统一打下基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A项不是再统一契机的主要内容,因为后来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C项说法不准确;D项政权封建化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8.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斗争大恶霸”“要回咱那宅子地”“翻了身”等信息可知,这一历史事件中地主阶级被斗争,土地被重新分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故选D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A、B.C三项。9.A解析:本题考查隋唐选官制度。材料表明,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九品中正制渐被废除,反映了世家大族趋向没落,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九品中正制渐被废除,反映了门阀观念日益淡化,C项错误。D项与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相悖,排除。10.D【解析】根据材料“明中期后,相继出现了总督某某等地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某某等府州县兼管河道的官名”可知此时总督的权力扩大,地方机构权力趋向集中,故选D项;根据材料“明中期后,相继出现了总督某某等地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某某等府州县兼管河道的官名”可知此时总督的权力扩大,地方机构权力趋向集中,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并非“得到空前加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总督权力变化,未涉及其他监察机构,无法得出“监察体系更加完备”,排除B项;根据材料“明中期后,相继出现了总督某某等地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某某等府州县兼管河道的官名”可知此时总督的权力扩大,提高行政效率,并非“走向低效”,排除C项。11.B【详解】本题考查清末官僚政治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晚清捐纳的官员中大多数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这些官员与传统官员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后来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故选B项;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因为捐纳制度的推行,故排除A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清朝的财政困难,不属于自救运动,故排除C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确实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并不表明捐纳制度的推行就解决了财政危机,故排除D项。12.C【解析】据材料可知,1933年4月至1936年年底,国民政府的简任官和荐任官绝大多数都接受了专科以上的教育,这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散选C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官员选拔具有深厚的党派性,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考试制度的信息.故排除B项;D项的“唯一”表述绝对,故排除D项。13.D【解析】对于通过考试的考生,美国多采用聘任制,这就形成了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强化了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公务员的能力要求、而不是道德要求,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公务员的政治中立,故排除C项。14.A2{#{QQABJQSUgggIABAAAAgCEwXQCgGQkBCCCKoORBAMMAIAgRFABAA=}#}【解析】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可知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考核更侧重专才,结舎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率命对于文官队伍专业技术的要求有关,故选A项: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家干预力度还渐减小,排除B项:材料反映文官制文改革中受侧重专才,与福利国家无关,排除C项;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制度,不属于议会制度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15.A【解析】根据材料“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可知中国古代司法重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A项;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主要是外儒内法,并非“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排除B项;根据材料“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可知中国古代司法强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意义,并非“家庭伦理”,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司法中的法治精神,未涉及德治,排除D项。16.A【详解】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以儒家正统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圣谕宣讲”制度,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并重视在乡里宣讲,这说明了国家对基层治理的重视,强化对基层民众的教化,故选A;汉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故B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圣谕”、乡约在基层宣讲,而不是政令的传达,故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对于宗族自治的态度,故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1)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干枝一体。(3分)作用:密切了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任意2点得2分)(2)不同:材料一主张干枝一体,材料二(韩非)主张强干弱枝。(1分)表现: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6分)18.(14分)(1)特点:古代雅典:直接民主;主权在民;抽签选举;法律至上;法律面前平等;司法独立;注重防范官吏滥用权力。(3分,答出三点即可)近代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实行责任内阁制;贵族掌握政权。(3分,答出三点即可)(2)意义:古代雅典: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培养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为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4分)近代英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4分)19.(13分)(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机构独立化(或专门、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监察范围广(官员之违法与不良行为)等(4分)背景:中国幅员辽阔,各级官吏贪腐空间大;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2分)3{#{QQABJQSUgggIABAAAAgCEwXQCgGQkBCCCKoORBAMMAIAgRFABAA=}#}(2)不同:分权制衡,通过司法机关、议会进行监督;民众的民主监督;媒体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4分,答出3点即可)认识:注重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强化民众监督意识;注重法制建设与宣传;注重道德教育等。(3分,答出三点即可)20.(13分)示例论题:中国古代教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2分)论述:儒家思想自诞生之初就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孔子强调要教育、培养士人,使其担当起教化民众的责任并进而改造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是“仁义道德”,教化的媒介是灌注“仁义道德”精神的诗、书、礼、乐;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文化的普及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士人的推动,使得官方的教化和律令呈现儒家化的特征;封建社会后期,伴随着理学的发展及儒家士人投身于基层教化的推动,乡约治理由此出现,儒家伦理开始不断滲人乡村治理之中。(9分)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教化的儒家化特征,推动白姓教化移风易俗,完善了基层治理,稳定了社会秩序,对我们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4{#{QQABJQSUgggIABAAAAgCEwXQCgGQkBCCCKoORBAMMAIAgR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