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测试 历史

2023-11-17 · 7页 · 179 K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初学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23.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周人的世界,从此便是一个‘天下’,而不是一个‘大邑’。中国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延续和发展的长篇史诗。”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A.原始民主遗存发挥作用 B.政治文化心理认同出现C.天人感应观念迎合需要 D.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2.秦朝乡官中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徽等,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其中三老掌教化,有秩掌听讼、收税、差役等,啬夫职掌与有秩相同,游徽掌巡察、逐捕盗贼。秦朝的乡官制度()A.加强了地方基层自治 B.形成了权力制衡机制C.实现了农村地区稳定 D.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3.《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汉武帝时下诏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这一变化()A.健全了货币体系 B.减轻了农民负担C.抑制了市场活力 D.加强了经济集权4.北魏晚期,以龙门、巩县石窟为代表的中原风格造像艺术中的飞天形体姿态亦变得多样,他们面貌清瘦,眉目疏朗,褒衣博带,长裙裹足,随着漫天的云气、鲜花轻快地飞翔。新的飞天形象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原地区()A.民族之间交融发展 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C.深受西域文明影响 D.飞天艺术进入全盛5.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阶层群体士族小姓寒素朝廷品官66.2%12.3%21.5%司法官大理寺卿69.84%11.11%19.05%刑部侍郎93.48%6.52%0.00%刑部尚书95.90%3.28%0.82%A.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 B.门阀观念不断强化C.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 D.科举程序存在弊端6.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录》、《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A.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 B.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C.知行合一的哲学主张 D.日益普及的自然科学7.元朝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行省高级官员分别掌握行政、财政、军事及司法权等,互相制衡,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等要接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朝廷遣官巡察成为定制,行省官员定期朝觐述职。这说明元行省制()A.首创“犬牙交错”划界原则 B.有效地防止地方割据C.杜绝了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 D.造成所握权力大而专8.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据此分析,“贡回市茶”有利于()A.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 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C.推动边疆社会经济发展 D.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9.1864年,曾国藩重修江南贡院,其后几任两江总督也不停扩建贡院号舍,1875年在此举行的乡试应试人数竟达20600余人。而在此期间各地督抚创办的众多新式学堂却被时人戏谑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B.民族工业发展缓慢C.学堂教育脱离社会 D.缺乏相应社会环境10.1872年李鸿章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为第一家使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在不断投入设备的情况下,雇佣工人达到了三千多人,产量达到了每年70~80万吨,煤炭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械局。这一类企业()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以实现自强求富为目的C.规模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拨款 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11.“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这种主张A.已认识到国家落后根源 B.践行预备立宪的主张C.有助于减少变法阻力 D.突破中体西用的思想12.1901年,清廷下诏停止49个城镇文武考试五年,涉及到直隶省、山西省、河南省、东三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辛丑条约》签订 B.财政不堪重负C.清末新政废科举 D.广设新式学堂13.1912年2月下旬,临时参议院开会讨论《临时约法》,对于女子参政权写入宪法一事,参议员“不赞成者居中多数”。1912年底,北京参议院再度否决“女子完全参政权案”。这表明()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尚未突破“女性附庸”的传统观念C.近代社会嬗变的复杂性 D.专制思想阻碍参政主体多样化发展14.1921年8月,上海烟草工人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随后,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上海邮务友谊会先后成立。1921年下半年,各地广大工人群众开展多次罢工斗争。这反映当时()A.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B.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15.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会师,陈毅在第二年写给上级的报告中写到会师后,两支部队合计人数如下:朱(德)部2000余人,湘南农民8000余人,毛(泽东)部1000余人,袁(文才)王(佐)各300余人。这近1万2千人整编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为我党我军军事上逐渐发展壮大的一颗最重要的种子。这一局面的形成根源于A.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北伐 B.中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C.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16.1944年1月,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贺电()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营造了坚持抗战的政治氛围C.使敌后军民民族意识萌发 D.扩大了人民军队的后备力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初赋效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宋,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效,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用其言,因赦令行之。——《资治通鉴》卷226材料二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赞《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白居易集》卷2《重赋》(1)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和内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时人关于两税法施行的观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同样表现为“人的自觉”。无论是孔孟学说还是程朱理学,儒家文化始终执着于强调人之为人的道德性。同时,它对道德性的强调以维持社会的秩序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便使其所强调的道德限定在伦理道德的范畴。儒家文化在晚明时期发生了裂变与分化。李费发挥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对自然人性的肯定,着眼于“我”之真实;对个性意识的推崇,侧重于“我”之独立,二者共同体现出晚明人文精神的“人”不再是儒家文化中伦理型的人。但这股人文主义思潮并未掀起类似西方文艺复兴那样深入持久的文化运动,在中国文化史中昙花一现。——孙桂丽《对中国古代主流人文精神的反叛》材料二在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5世纪,也是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演;此外,他还可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1)据材料一,指出晚明时期中国文化自觉的内涵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15世纪意大利文化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意两国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不同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是马星驰1919年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的一幅政治漫画。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5年《东方杂志》转载了夏曾佑的一篇文章,谈到过去读书花费不多,且有仕进荣升之诱,废科举兴学堂之后,“恐中国识字之人必至锐减,而其效果将使乡曲之中并稍识高头讲章之理之人而亦无之,遂使风俗更加败坏,而吏治亦愈不易言”。——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相继开辟了井冈山、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领导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合理任用日益成为一个关系苏维埃政权稳固的关键问题。1931年10月,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以后,根据地度过了一年多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党领导苏维埃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权建设,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苏区实际斗争的需要,在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苏区工作人员的任用提供了强固的政权载体。——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1)据材料一,指出夏曾佑对废科举的态度及其理由。(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3)据材料三,概括30年代苏区干部任用制度建设时考虑到因素。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