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2023-12-04 · 10页 · 40 K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人文学科研究突破旧有的范式,在与多学科的交合中创建了“数字人文”这一新型研究领域。其研究是基于大数据资料库,对充满主观性的人文学科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结论,以追求获得研究的客观性、全面性。而数据及由此得出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这涉及获取样本的方法、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问题,绝对“量”的大小不能说明问题。以文章《多即不同:作为大数据的微影评及其远读》为例,该文称在互联网平台“豆瓣”上抓取了1500条评论进行分析,得出了电影《流浪地球》在网络舆论场中存在评论极化现象等结论。首先,这个研究的所有数据皆来自“豆瓣”这一个平台,而其他不同媒介场域下的数据都没有被纳入考量范畴。特别是考虑到互联网媒介环境中的社群化倾向,导致任何平台都有其特定的“用户群”,而这一特定的“用户群”拥有相对稳定的身份特征和行为偏好,所以在单一的互联网媒介平台中收集到再多的数据都只能说明本社群的情况,而不能用以说明整体。其次,乍一看该文收集到了1500条评论,绝对数量不小,但是原文中也提到了,《流浪地球》在豆瓣上共有654914条短评,而其选取的研究对象只是“豆瓣”平台筛选后所展示的1500条。简而言之,“豆瓣”平台作为“守门人”已经将数据筛选过一遍,而研究者看到的只是平台让你看到的那一部分数据,也就是说,这1500份数据能否代表“豆瓣”用户社群都要存疑。这篇文章暴露出来的就是方法论上的谬误。在统计学方法论中,存在一个核心的概念——样本。样本是总体中抽取的所要考察的元素总称,通过“概率抽样”或“理论抽样”等科学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出样本。获得样本数据之后还需要通过各种检验手段,用以证明样本具有说明整体的能力。我们在“大数据”的乐观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研究的范围和边界,即使一个研究分析了海量数据,也不等于分析了全部数据,研究者需要在研究中对数据的来源和范围做详细的汇报,即使数据的绝对值再大也要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清“大数据”的边界,数字人文绝不是数量大小。量化研究的本质在于对现实世界的测量,而使测量能够达成必须对所要测量的事物概念化,通过指定一个或多个指标,赋予概念一个明确的意义,使指涉的事物绝对具体、不会模棱两可。同时,量化指标的形成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检验方法作为支撑。相较于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构建、汇报指标的严谨性,有的数字人文研究者在研究实践中的指标构建则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以《文艺报》上发表的文章《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为例,文章将中国文学70年的世界影响划分为传播范围的大小,专业研究、评价的有无,读者反馈的多寡三个指标维度,随后分别罗列了传播范围大小的一些数据、评价的一些数据、读者反馈的情况,得出了《白毛女》至《三体》一至十名的影响力排序。该文除了存在上文所述数据库使用单一、只注重绝对值和未能说明所用数据和整体数据的关系外,还存在未对使用的概念进行清晰的定义、三个指标维度的建构极其随意等问题。具体而言,其一,传播范围的大小只是数量的关系,量大的未必效果好,量小的未必影响差,传播数量的大小本身说明不了传播效果。其二,该文所述专业研究、评论的多少和有无依旧只注意了数量多少,而专业评论的长短、褒贬,在这个研究中并没有进行区分。其三,在读者反馈的多少这一部分中,文章并没有区分作品生产的时间和读者反馈的时间,读者反馈的内容也被排除在外,依旧只关注反馈数量多少问题。读者反馈的长短、喜欢的原因及其程度以及如何区分等,我们都看不到。其四,该文还存在关键指标维度的缺失。以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理论,评价中国文学70年的世界影响,仅用以上三个指标维度是显然不够的,有一些关键指标维度未被纳入考量范畴。比如,作品的典范性、美誉度和传阅度三个维度,每一个维度相应的指标及其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的权重。基于以上分析,本次研究活动的结论是没有学术价值的。在此,还是要强调指标构建中的科学性问题以及学术生产、汇报流程的严谨性问题。在今日人类学术文明中,人们划分了“实然”和“应然”,并将讨论“实然”的部分划出了“人文”的范畴。人文学科伟岸之处在于批判性地思考人及其社会,指引人类文明朝“应然”的方向前进。18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指出,对于道德问题,科学是无能为力的,科学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事实”命题不能推导出“价值”命题。这一论断对于数字人文的研究极具启发。数字技术赋予了人类前所未有地把握整体世界的能力,但是,这种把握即使能够了解世界的全貌也只是“实然”层面上的,而不是“应然”层面。然而“实然”不能等于“应然”,更不能推断出“应然”,尤其是在涉及价值判断的研究中,此二者的界限必须明确。(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字人文研究基于大数据资料库,对充满主观性的人文学科进行量化分析,但是绝对“量”的大小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B.《多即不同:作为大数据的微影评及其远读》一文,暴露的谬误是样本在抽取中有局限,不具有说明整体的能力。C.《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研究指标构建不科学,学术生产、汇报流程不严谨,研究结论没有学术价值,因此该研究没有任何意义。D.“这一论断对于数字人文的研究极具启发”,“启发”指的是数字人文研究应只是“实然”层面上的,而不是“应然”层面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对于一些基于大数据得出的结论,有些是带有单一媒介社群化倾向性的,有些是平台过滤后的,我们都不可盲目采信。B.第二段中,数字人文研究时因构建的指标维度有谬误而导致“研究不成功”,可见“量化指标的构建”决定着研究的质量和价值。C.文中提到的两篇文章,都有数据库使用单一、只注重绝对值和未能说明所用数据和整体数据的关系的问题,可见对“样本”的抽样和检验非常重要。D.从全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数字人文可以解决传统人文学科中“客观性”“全面性”的不足及证据欠缺的问题。3.下列选项,最符合本文对数字人文研究主张的一项是(3分)A.南京大学但汉松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国际工作坊”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数字人文应该继承但有别于这些领域已经做出的跨学科尝试。B.中国文学的数字人文研究领域已形成较大体系,如利用GIS技术的古代文学地图研究,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不断对数据的来源和范围做详细的分析。C.数字人文的先行者芝加哥大学莫莱蒂教授在访谈中说,人文学科需要自我救赎,“数字人文”仍在起步阶段,他甚至认为“数字人文”这一术语没有“意义”。D.亚当·克思奇的《科技接管英文系:数字人文的虚假承诺》中说:“也许有一天我们醒来突然发现,我们卖掉了与生俱来的权利,换来的却是一堆乱糟糟的应用软件。”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5.某机构打算基于10年内历届大学生深造和就业情况的大数据进行数字人文研究,以期对2024届毕业的大学生在深造与就业方面提供指导。请结合文本为该机构提几点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倪焕之叶绍钧吴淞江上,天色完全黑了。浓云重叠,两岸田亩及疏落的村屋都消融在黑暗里。近岸随处有高高挺立的银杏树,西南风一阵阵卷过来涌过来,把落尽了叶子的树枝吹动,望去像深黑的人影,披散着蓬乱的头发。江面只有一条低篷的船,向南逆风行驶。后艄两支橹,天气很冷,他们摇橹的手都有棉手笼裹着。手里的橹,每一回扳动都得用一个肩头往前一掮,一条腿往下一顿,借以助势。舱里小桌子上点着一支红烛。靠后壁平铺的板上叠着被褥,一个二十五六的人躺在上面。他虽然生长在水乡,却似乎害着先天的晕船病,船身晃几晃,便觉胃泛头晕。加上逆风,上船时便横下来,到现在还不曾坐起过。躺着,自然不觉得什么;近视眼悠闲地略微闭上,一支卷烟斜插在嘴角里,一缕青烟从点着的那一头徐徐袅起,可见他并不在那里吸。他的两颊有点瘦削,端正的鼻子,不浓不淡的眉毛,中间加上一副椭圆金丝边眼镜,就颇有青年绅士的风度。在板床前面,一条胳臂靠着小桌子坐的,是一个更为年轻的青年。他清湛的眼睛凝视着烛焰,正在想自己的前途。他感觉烦闷的生活完全过去了,眼前闷坐在小舱里,行那逆风的水程,就是完篇的结笔。等候在前头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是称心满意的事业,是理想与事实的一致;这些全是必然的,犹如今夜虽然是风狂云阴的天气,但总有个笑颜似的可爱的朝晨。初次经过的道路往往觉得特别长,更兼身体一颠一荡地延续了半天,这坐着的青年不免感到一阵烦躁,移过眼光望着那躺着的同伴问道:快到了吧?虽然烦躁,他的神态依然非常温和,率真;浓浓的两道眉毛稍稍蹙紧,这是他惯于多想的表征。你心焦了,焕之,那躺着的用两个指头夹着嘴里的卷烟,眼睛慢慢地张开来。真不巧,你第一趟走这条路就是逆风。他敲着板门问道:阿土,陶村过了么?刚刚过呢,至多点半钟可以到了。他知道今天逆风,一定在校里等着你。他想你想得急切呢。今天我去接你,也是他催得紧的缘故。不然,等明后天息了风去不好么?焕之有点激动,讷讷地说:树伯,我只怕将来会使他失望。不过我愿意尽心竭力服务,为他的好意,也为自己的兴趣。你们两个都喜欢理想,这一点颇相像。树伯斜睨着焕之说。这由于干的都是教育事业的缘故。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人应该培养成什么样子?人应该怎样培养?——这非有理想不可。焕之清朗地说着。老蒋大约也是这样意思。树伯闭了闭眼,继续说:所以我曾经告诉你,他做好一篇对于教育的意见的文章,那篇文章就是他的理想。你记得他那篇文章怎样说么?焕之的眼里透出热望的光。他开头辨别什么是性,什么是习,又讲儿童对于教育的客受与排斥,又讲美育体育的真意义,——啊!记不清楚,二十多张稿纸呢。有这样热心的人!焕之感服地说。便悬拟蒋先生的容貌,举止,性格,癖好,一时又陷入沉思;这样想时,不免欣慰而且兴奋。树伯把两腿蜷起一点,又把盖着的被头角掀了一掀,耸耸肩说:事情往往不能预料。早先你当了小学教员,不是常常写信给我,说这是人间唯一乏味事,能早日脱离为幸么?唔,是的。焕之安顿了心头的欣慰与兴奋,郑重地答应。到现在,相隔不过一二年,你却说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了。记得给你写过信。焕之现出得意的笑容,后来我遇到一个同事,他那种忘了自己,忘了一切,只知为儿童服务,只知往儿童的世界里钻的精神,啊!我说不来,我惟有佩服,惟有羡慕。焕之把身子坐直,望着前方,似乎透过了前途浓厚的黑暗,已望见了正去就事的校里的好些学生。像蒋先生那样,他没有事做,树伯说得很淡然,田,有账房管着;店,有当手管着;外面去跑跑,嫌跋涉;闷坐在家里,等着成胃病;倒不如当个校长,出点主意,拿小孩弄着玩。焕之看了树伯一眼,他对于弄着玩三个字颇觉不满,想树伯家居四五年,不干什么,竟养成玩世不恭的态度了。便说:你怎么说玩?教育事业是玩么?哈哈,你这样认真!树伯狡笑着说。字眼不同罢了。你们说研究,说服务,我说玩,实际上还不是一个样?——老蒋如果处在我的地位,他决不当什么校长了。你想,我家里琐琐屑屑的事都要管,几亩田的租也得磨细了心去收,还有闲空工夫干别的事情么?焕之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明,世俗,完全在眉宇之间刻划出来。树伯半睡半醒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