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11月份历史学科月考试题2023.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指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据的是()A.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 B.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C.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 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和外城组成,说明良渚遗址已出现城市,表明中华文明已经产生,C项正确;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说明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状况,排除A项;仰韶文化还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排除B项;北京人会使用火属于生活方式,与文明产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自春秋、战国经秦至西汉前期(武帝以前),士人一直为游士,其社会角色游移不定。自汉武帝时始,“游士”逐渐成为“儒士”,到东汉前期最终演变为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士大夫”。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 B.大一统政局的形成发展C.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 D.选官用人标准发生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地位,儒学的内容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所以“士”的角色发生变化,C项正确;到两汉时期,社会阶层流动慢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秦朝就已经开始了大一统的政局,排除B项;汉武帝以后,选官用人的标准没有发生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3.西汉至西晋,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始终位于临淄。自东晋开始,逐渐转移到青州。宋金元时代济南城的发展令人瞩目,明洪武九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迁至济南。由此可知,统治者在行政上对济南中心城市地位予以最终确认的主要原因在于()A.适应山东经济重心西移的趋势 B.元代重新开通京杭大运河C.便于行政治理和中央有效管理 D.推动区域间统一协调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至西晋,宋金元明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从西汉至明代,济南的行政中心地位越来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山东经济中心由临淄移向青州,再移向济南,A项正确;元代重新开通京杭大运河属于客观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济南中心地位的变化,无法得出便于行政治理和中央有效管理的结论,排除C项;济南行政中心地位的变化无法推动区域间统一协调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4.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B.理学思想渗透基层社会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列举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可得出宋代服饰所体现的等级色彩相对淡化,反映出当时社会控制相对松弛,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学和影响,排除B项;宋代等级差别仍然存在,并没有实现平等,排除C项;封建等级制度仍然存在,没有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5.如图方向示意图,描绘的是清代前期()A.高产作物推广 B.国内人口迁移 C.粮食区域运输 D.商帮长途贩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内地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强了两地之间的交流;清朝推行改土归流,扩大了政府直接控制区域,促进了人口流动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清代前期国内人口迁移,B项正确;高产作物的传入和推广是由海外传入国内,由南向北推广,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粮食区域运输不涉及从台湾输入大陆,排除C项;材料描绘的是清代前期国内人口迁移,“商帮长途贩运”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B.摒弃了夷夏观念C.呼吁应对边疆危机 D.萌发了海防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主张海陆兼重,而非专重陆防,这是鸦片战争对于当时人的冲击,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御的策略而非学习西方技术,排除A项;“摒弃了夷夏观念”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到夷夏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表明林则徐萌发了海防意识,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7.1919年8月,孙中山创办《建设》杂志,该刊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阐释孙中山国家经济建设思想;二是刊载了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著,如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三是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如主张破除迷信等。这反映孙中山()A.旨在扩大该党派的影响力 B.认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C.认识到吸收新思想的必要 D.认识到大众思想启蒙的必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创办的《建设》杂志,既阐释孙中山国家经济建设思想,又刊载了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著,还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这反映孙中山认识到吸收新思想的必要,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孙中山旨在扩大该党派的影响力,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孙中山认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孙中山认识到大众思想启蒙的必要,排除D项。故选C项。8.建军初期,南昌起义部队实行了政治指导员制度……一切工作以争取军事胜利为主要目标。1927年9月,“三湾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肯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1930年10月,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这一过程表明()A.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制度化 B.党在斗争中日益成熟C.军队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D.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古田会议决议》肯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治上之唯一领导”可知,党不断强调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突出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制度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党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军队凝聚力提升,也无法得出战斗力增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党的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A项。9.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这反映了()A.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D.共产党政策的灵活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目的是维护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体现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D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排除A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B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为1949—1952年东北地区推广新式农具时若干现象。这反映出()现象1尚志县北川村的3户单干户贷到新式农具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他们说:“我要单干没工夫侍弄。这点地用新农具不值当。现在大家搭伙了”。现象2克山县民主村刘东海小组没有铲蹚机,怕天早没活做,下雨铲不过来,小组散2了伙,各干各的,小组负责人刘东海表示:“来年说什么也得弄两台铲蹚机。若不小组都没法领导了。现象3海伦县十七区禄生村王永珍互助组为了使用新式农具,由6户增加到11户。A.农业机械化初步实现 B.农民积极响应新中国土地改革C.社会主义改造经历曲折 D.生产力提高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年(中国东北地区)。据本题材料“尚志县北川村的3户单干户贷到新式农具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海伦县十七区禄生村王永珍互助组为了使用新式农具,由6户增加到11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使用新式农具需要以互助组为单位,所以农户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共同耕种,东北地区通过推广新式农具,提高了生产力,而生产力提高也促进生产关系变革,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推广新农具,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变革”,而不是“农业机械化初步实现”,排除A项;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12月,排除C项。故选D项。11.1155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颁发给洛里斯城市的特许状规定: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这些规定()A.授予了市民财产自由权 B.赋予了城市政治独立地位C.废除了封建主的控制权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55年(法国)。根据材料“洛里斯居民无需交纳入籍税、食物税、通行税;国王或任何其他人都不得从洛里斯人手中收取任何捐税、贡物或向其强征勒索。”可知材料规定了洛里斯的居民所应享有的权利,包括免税、免徭役、提供财产和人身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等,结合所学可知,特许状是洛里斯市民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取得的结果,而特许状中的这些规定授予了市民财产自由权,A项正确;特许状并未赋予城市政治独立地位,排除B项;特许状并未废除封建主对洛里斯城市的控制权,排除C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在14、15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12.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他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路德所译的圣经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
精品解析: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2-04
·
15页
·
31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