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3-12-04 · 6页 · 29.6 K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一、单选题1.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特征B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C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青铜农具在夏朝已经得到普及D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解决了封建地主阶级财产分配上的矛盾A.A B.B C.C D.D2.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3.从吕思勉《秦汉史》目录中,看到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第六章汉末事迹第一节元帝宽驰第二节成帝荒淫第三节衰帝纵恣第七章新室始末第四节新莽事四夷第五节新莽败亡第十章后汉衰乱第一节后汉外戚宦官之祸第五节灵帝荒淫第六节后汉中叶后外患第十一章后汉乱亡第二节董卓之乱第四节东诸侯相攻①朋党之争与外戚干政②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③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④社会动荡与边疆不安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4.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5.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6.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时期,下面是对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关系的梳理,与表中序号顺序相对应的是少数民族政权主要关系①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提供“岁赐”②维持已有边界,与北宋以兄弟相称③划定边界,南宋每年向其提供“岁贡”④占领临安,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A.①辽②西夏③元④金B.①西夏②金③辽④元C.①辽②元③西夏④金D.①西夏②辽③金④元7.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8.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A.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9.如表为1821—1850年北直隶宁津县的银钱比价和零售物价指数(注:设1821年银钱比价和零售物价指数为100),据表可知,当地()年份银钱比价指数农产品零售物价指数手工业零售物价指数1821年1001001001843年130.897.7101.21845年159.998.8104.21850年176.1112.2120.7A.白银价格不断走低 B.农民和手工业者收入增长快C.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D.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受阻10.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11.1872年,李鸿章提出了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想法:“若从此中国轮船畅行,闽沪各厂造成商船亦得随时租领,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拟先行试办招商,为官商浃洽地步,俟机器局商船造成,即随时添入,推广通行。”下列项中,对该企业解读正确的有()①李鸿章创办该企业旨在“求富”,挽救国家危亡②该企业属于近代官督商办企业,并且发行了股票③该企业属于军事工业,是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④其创办开拓了市场,标志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颁布一系列诏书,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据下可知,戊戌变法类别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员经济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废除旗人寄生特权文化教育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裁汰旧军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④引起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14.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提出有条件辞职,3月10日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据此推知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迅速壮大C.革命党人竭力维护革命果实 D.袁世凯掌握政权试图复辟帝制15.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为了完成中国共产党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C.注重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 D.系统地阐述革命动力问题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整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jio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郡(hu)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分析东晋南朝江南开发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经济有哪些新现象,用唯物史观解释材料三与材料二的关系。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得益于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着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廷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翻译《国际法原理》,试图了解国际法的动机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客观需要,合情合理,应予支持。——《万国公法的翻译与影响》材料二1864年,《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此后在丁韪良等传教士的引领下,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官书局等机构翻译了大批西方国际法著作。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1874年,台湾琉球漂民案中,以总理衙门为代表的权力中枢保守地要求日本遵守修好条约,而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却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中法战争等涉外交涉中,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公法外交实践涉及领海、最惠国待遇、使领制度、局外中立、宣战等,大都取得一定的效果。——摘编自张卫民《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对国际法的运用。三、开放性试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都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双方只是在实现目标的路径上不同而已。他们是同路人,而不是敌对者。将革命与改良视为完全对立的两极,是不可取的。在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既有路径分歧的一面,又有互为促进和声援的另一面。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社会变革,但这一和平路径是有前提条件的。近代中国不存在这一条件,旧秩序的顽强抵抗,使得新秩序难以以和平渐进的方式产生。——摘编自王建朗《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根据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