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2023-12-06 · 28页 · 1.2 M

2023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一、单选题(本题有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据考古研究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偶见的刀等,与西北地区早期青铜文化中的同类器物关系密切,尤其是遗址中的环首刀类器物,更具浓郁的西北早期青铜文化圈风格。遗址中所发现的青铜戚(斧),也有学者认为或是直接受到了哈密天山北路文化中銎斧的影响而产生。据此推知,中华早期文明()A.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B.区域间存在一定交流C.地域文化差异明显 D.审美观念趋向于统一2.学者福山认为,夏、商时期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形成明显的国家结构,周朝才真正具备国家形式的特征。周朝统治者对夏、商以来的氏族组织和血缘关系纽带进行了重大改造,变氏族为宗族,扩“亲亲”“长长”至“尊尊”“贵贵”,建立起了一种政治等级体系。由此可知,周朝()A.实现权力由分散到集中 B.民族文化认同意识逐渐增强C.社会发展出现重大变革 D.政治建构呈现家国同构特点3.下图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吏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据此可知,该青铜器主要的历史价值是()A.直观反映西周初期文字特征 B.是西周最早的国家祭祀用器C.为夏商周断代提供直接史料 D.上圆下方体现天圆地方观念4.春秋前期,鲁国大夫季氏和叔孙氏一度掌握鲁国政权。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这些史实反映了()A.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B.爵位继承制被破坏C.周天子的权势衰微 D.霸权更迭较为频繁5.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下的公田共耕制度逐渐不能维持。于是,诸如“相地而衰征”“作爰田”“初税亩”等一系列新的赋税制度应运而生。新的赋税制度的推行()A.有利于分封制的维系 B.推动了铁犁牛耕出现C.有利于自耕小农产生 D.保证了国家财政来源6.墨子要求人们顺应天意,认为“顺天意得赏”,“反天意得罚”;主张“万事莫贵于义”,“有义则治,无义则乱”: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提出选贤任能。这些主张()A.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色彩 B.强调了重义轻利的理念C.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D.呼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7.秦代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名位在御史大夫之上,然而御史大夫所拥之实权,却比丞相大得多,其职司范围不仅限于“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掌管全部律令。秦朝这制度设计体现了()A.三公之间的权力斗争公开化 B.皇帝失去对三公权力的掌控C.权力分割与牵制的政治权术 D.君主专制必然导致权臣专权8.如图所示的里耶秦简户籍簿记载了秦朝一户的户籍档案,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名字、社会身份等信息。这反映出秦朝()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A.户籍制度非常完备 B.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C.社会等级分化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严格9.下图为秦朝铜权,其上刻有统一度量衡的小篆诏文。上述举措()A.使国家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B.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C.加重人民负担,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D.为政府实施盐铁官营提供了统一标准10.《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这一时期统治者尊奉的治国理念是()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外儒内法11.汉武帝元朔年间,“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推恩令”的颁布 B.尊崇儒术 C.“中朝”的设立 D.任用刺史12.考古发现,在山东出土的西汉前期铁范上仅标注了显然属于姓氏的“李”“汜”“山”等文字标识;而出土的西汉中后期铁范上多刻有以郡名为首的山阳二钜野二等铭文。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民营冶铁业发展迅速 B.国家放松了经济管制C.工商业政策发生调整 D.冶铁业生产的区域化13.东汉班超仿照西汉刘歆的《七略》,撰成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艺文志》。在该志中,班超以《六艺略》为首,并强调“六艺之文……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此外,他还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的顺序记录了诸子十家的主要著作。这折射出当时()A.著史规范的逐渐统一 B.史书编撰体例得到创新C.儒学正统观念的强化 D.诸子思想的交融与发展14.汉末三国时期,无论是刘备、诸葛亮,还是曹操、荀彧,乃至孙权、张昭等人,都要以“兴复汉室”“匡扶汉室”为号召,才能聚拢一定的政治追随者,以获得割据创业、称霸一方的正当性。这一现象说明()A.正统性的获得成为各政权争夺的焦点 B.东汉政权仍可凭借正统性控制地方C.分裂割据状态下正统思想仍具影响力 D.论证正统性是各政权施政主要内容15.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由此可知,西晋()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封闭性 B.宗室贵族形成专权局面C.国家政权被曹魏高官控制 D.官僚队伍来源较为广泛16.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A.①——西晋 B.②——前秦 C.③——唐 D.④——后汉17.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融C.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 D.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移18.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断的正确结论是()材料甲材料乙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19.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影响北魏官员籍贯分布变化主要原因是()A.鲜卑历史传统的影响 B.国家政治中心的变化C.鲜卑贵族籍贯的变化 D.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20.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21.随着饮荒习管的普通化,南北方茶叶贸易繁盛。唐贞元九年(793年)正月颁行《税茶法》规定:“都国有茶山,及商贾以茶为利者,委院司分置诸场,立三等时估为价,为什一之税。”此后,茶税正式成为新税种。这说明()A.市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经济发展推动制度变革C.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加强 D.国家严格控制茶叶经营22.《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该法律规定()A.注重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B.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强化C.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安全 D.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23.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人,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 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 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24.下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藩镇割据势力的加强 B.少数民族同中央政府矛盾激化C.农民阶级的日益扩大 D.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25.汉代通过“举孝廉”,将官吏选拔与遵守、践行孝道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了“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风尚。据此可知,两汉时期的察举制()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C.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26.王徽之是魏晋时期“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未曾过问,怎么知道呢?”他行事任性随意,后却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这是由于当时推行()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27.下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例。由此可知,科举制时期()时期宰相总数(人)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唐穆宗时期1457.1唐文宗时期2475唐懿宗时期2181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扩大了宰相的政治权力C.提高了官员的道德素养 D.维护了士族贵族的特权28.唐太宗时期,凡军国大事,皆由中书舍人各抒己见,并且署名“五花判事”。制敕草成后,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送门下省,交由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复奏以后,然后施行。“由是鲜有败事”。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A.有利于国家大事的正确决策 B.大大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C.分割和限制了尚书省的职能 D.有效限制了君主专制权力29.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收入锐降,为解决财政困难,公元780年,实行两税法。该税制“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据此可知,两税法()A.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民对政府的人身依附松弛C.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D.利于遏制当时土地兼并现象30.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31.下图是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D.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32.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脱鞍哲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递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赵恒《劝学诗》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 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 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33.据《续通志·职官四》记载某机构“起于唐末,五代特重其职,至宋而专掌财赋,皆以重臣领之。”据此可知,该机构()A.户部 B.枢密院 C.三司 D.宣政院34.王安石指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A.通过经济调控,实现富国富民 B.增加农民赋税,保证财政支持C.提出工商皆本,提高社会生产 D.控制地方财富,加强中央集权35.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官职)制度。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A.分而治之 B.民族分离 C.因俗而治 D.军民合一36.下图是中国古代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