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为何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涉及许多方面的原因。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为维护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比如,中国古代政治人物关于创与守、得与失、安与危、兴与亡等关系的讨论,大多蕴含着辩证的思想,反映出对于国家治理的谨慎态度,虽然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统治,但其中包含着一些不可违背的历史法则。对这些历史法则的遵循,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人物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并提出一些理念,形成独有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哲学,这种政治文化和政治哲学反过来又推动政治发展和文明发展,这对于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周统治者从商朝衰亡中汲取经验教训,强调“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把“天命”搁在一边,倡导以“德”治国,这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较早的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汉高祖要求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唐太宗君臣经常以短祚的秦、隋两朝为例,讨论历史借鉴问题。中国古代政治人物注重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这对于维护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与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紧密联系的,是一些政治人物对国家治理所面临的艰难常怀深深的忧虑,所以都十分重视思考“创业”难还是“守成”难的问题。唐太宗曾与大臣们讨论过这一问题。类似的问题明太祖也强调过,他对群臣说:“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许多朝代开国之初的君主都能励精图治,推动中华文明发展。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的出现,为中华文明连续发展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古代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思考,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其所体现的历史见识对于政治人物具有重要影响,从而也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这从唐代杜佑的《通典》和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二书中,看得尤为清楚。《通典》200卷,旨在阐述“往昔是非,可为来今龟镜”。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门,并以食货(经济)为首,反映了国家职能部门建制,强调国家对土地、户口进行管理的重要性。《资治通鉴》294卷,“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入史,足见司马光深刻的历史见识和良苦用心。宋神宗称赞此书“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摘编自瞿林东《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材料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秉持和发展“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思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与“天下为公”“富而后教”的施政理念同频共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天人合一”“和合天下”的世界观千年辉映。在今天,无数珍贵的文物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文明在物质建设层面的连续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今天或出土或传世的各类与土地相关的文物,如反映汉代土地交易的南阳铅质“买地券”,反映北朝均田制的敦煌西魏大统十三年残卷,反映唐代土地交易的敦煌田契,以及宋以后推广到全国各地的鱼鳞图册等等,无不印证着历代王朝和劳动人民对土地的高度重视与精细化管理,一些抑富济贫的思想观念也能够从中体现出来。建筑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构成了人们的主要生活环境,是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如果说举世闻名的山西应县木塔、河北赵县安济桥、隋唐大明宫遗址、明清故宫、苏州园林等,如同中华物质文明史上的明珠一样璀璨,那么古建筑所共同追求的序列层次美、结构精巧美、造型意境美等等,就连成了一条贯穿中华物质文明史的金丝,其中所蕴含的深沉高迈、礼乐相济、自然和谐等物质文化内涵,更是中华物质文明连续性的精髓所在。中华物质文明的连续性不仅体现在土地和建筑上,也更多体现在日常细节上。以中国古代的茶具为例,古人的饮茶风气从唐代开始盛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饮茶,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唐代茶文物,既有“邢白越青”的精美茶具,也有长沙窑这般十分“接地气”的“茶”碗。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上下一体的景象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人们不分地域、贫富、男女、老少,均能共享茶香、吸取天地精华,小小一盏茶中充分浸润着中华文明的物质智慧。面向未来,在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物质建设将更上层楼,成为我们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想要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获得充分的物质建设启发,就要做好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使中国经验体系化、理论化,能够真正指导当代和未来的实践。(摘编自刘礼堂《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连续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蕴含的中国智慧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而五千多年来代代相传、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B.唐太宗、明太祖等人都常对治国之艰难深怀忧虑,这种基于励精图治而产生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华文明向前发展。C.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借鉴中华文明中的政治思想、施政理念和世界观。D.从唐代茶文物可以看出,唐朝的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皆饮茶,使用的茶具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到了当代人的茶具审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政治人物对政治和文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哲学。B.《通典》《资治通鉴》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家对历史的思考,这种思考最终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C.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历代王朝和劳动人民高度重视并精细化管理土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如果用整理和研究后的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指导当代和未来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能更好地持续发展。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列举西周统治者、汉高祖、唐太宗君臣等人的事例,证明了古代政治人物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B.材料一引用《通典》《资治通鉴》两部史书中的语句,旨在反映杜佑和司马光的历史见识和良苦用心。C.材料二从土地、建筑、日常细节三个角度列举具体的实例,直观地展现了中华物质文明的连续性。D.材料二第二自然段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提出论点,再分点论述,思路清晰,提高了文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4.材料一画横线句子表述缜密,请分析其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最后一次巡逻王曦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发,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连长正立在门外,像旗杆戳在雪地里。二班长挪步凑过去喊一声报告。连长收回望向远处的目光,回头看二班长一眼。二班长说:“都准备好了。”连长撸起厚重的迷彩大衣袖子,看看表说:“还有七分钟,再等等。”他不知道连长在等什么。连长不说,他便不问。恰此时,红太阳出现在雪山尖上,彤光泼下来,一派辉煌的红在山谷中铺展开。雪地上银光闪闪,像是撒着无数碎钻石。有发动机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连长紧绷的身体松弛下来。一辆吉普车出现在来连队的路上,像是凭空从雪地里跳出来的,很快开到连队大门前。车刚停下,副驾驶一侧的车门便打开了,跳下来一个人,是楚副营长。副营长边系披风边说:“加布沟给雪灌满了,一路都没敢跑快,差点没赶上。”连长说:“安全第一,我们也刚准备好,还有几分钟。”副营长说:“走吧,路上雪深,早点出发,要不天黑前赶不回来,今天我打头。”说着就往操场走。连长说:“今天我在后边,你去前面跟着楚副。”二班长一脸疑惑,为难地看着连长,连长意味深长地说:“去吧,把楚副照看好。”队伍出发了。作战靴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把满满一山谷的寂静踩了个碎。副营长扭头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长,说:“守平,今天是你们班?”二班长愣了一下,赶紧答是。副营长说了声好,回过头,又轻轻地说了一声,很好。二班长希望副营长再说点什么,可副营长不再吭声,迈步向前走了。二班长只好跟上去,踏着副营长踏出的脚印,低头默默前行。河谷蜿蜒狭窄,两侧是高高的山峦,一条白色的冰带像哈达一样缠绕在两山之间。河谷弯来弯去,太阳也跳来跳去,一会在山前,一会在山后,一会又消失不见。太阳消失不见的时候,河谷便猛然变得更冷了。一座雪山迎面而来,巍峨峻拔,棱角分明,像个怒目金刚。二班长听到细微的声音:5201、5201。出发后不久,这个声音便时不时从背后传到他耳朵里。二班长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个列兵,二班长很满意,就像看成熟的麦子。冰河越来越瘦,如带,如缕,如线,终于消失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拐一个弯,眼前蓦然开阔,一汪晶莹的蓝跳跃出来。这是一个小小的高原湖,安静地睡在雪山怀抱里。湖呈圆形,已经冰冻。山风将积雪扫净,阳光摔在冰面上,像无数银针散射开来。冰面蓝得剔透,蓝得让人稍加注视,便想流泪。53……37、53……37,身后又传来列兵的声音,这次是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二班长连忙回头看,一看二班长就有些生气。“护目镜戴上!怎么回事?说你几次了!”二班长训斥列兵。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赶紧戴上护目镜。队伍拉着手翻过积雪过膝的山脊,进入一片开阔的高原戈壁。他们要穿过戈壁,去对面的雪山。雪山看似近在眼前,其实还很远,要走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走了一阵,副营长回头问:“守平,你还记得那头野驴吗?”二班长说:“记得,就埋在那儿。”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石头堆。副营长叹口气说:“估计它早就成了一堆骨头了。”二班长不知道如何接话。副营长接着说,“守平,听说今年你要走了。”二班长愣了一下,舔舔嘴唇,咕哝出一个短促的音节:“嗯。”副营长抬头望向前方,像是在自言自语:“当年的老家伙一个个都走了,咱们不是野驴,早晚都有下山的一天,今年我也要走了。”十多年前,二班长入伍来到这个驻扎在云端的连队时,副营长是他的排长。那时的二班长还是个高高瘦瘦的新兵,穿上松松垮垮的军装,山风一吹,活像个立在麦地里的稻草人。之后,二班长一直待在这个连队,历经了三任连长、四任指导员。二班长现在明白了,原来这次巡逻,副营长也是来告别的。戈壁上的雪被山风吹散,压实,变成浅浅的一层硬雪。雪面如同风吹过水面,层层波纹堆叠着流向远方。二班长用力踩在雪上,细细体味着雪下的戈壁反弹给他相同的力度。二班长猛然撸下防寒面罩,露出一张石头般的脸。这张黝黑的脸烙着浓郁的高原红,嘴唇黑紫、开裂,下唇翘起两片僵硬的死皮。死皮是透明的,一大一小,在阳光下闪着羊脂玉般的光泽。雪沫打在二班长的脸上,有种微微的、又凉又热的痛感。二班长喜欢这种痛感。太阳升到头顶时,队伍来到雪山下,进入一道狭长的山谷。队伍在这里休整。二班长走到连长跟前,叫列兵过来。列兵蹦跳着跑过来,像只雪地里觅食的藏羚羊。二班长说:“程志,不是跟你说过吗,不要猛冲猛跑。”列兵双手撑住膝盖,边大口喘气边答是。二班长说:“程志,报告当前位置。”列兵有些为难地看着自己的班长。二班长说:“你一路上嘟囔什么呢?”列兵立即明白了,赶紧回答:“当前位于5585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大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2024-02-05
·
12页
·
506.5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