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甘肃)(参考答案)

2024-02-15 · 3页 · 17.9 K

2024年1月“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甘肃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345678910DBBACBDBBD111213141516CBAD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2分)(1)区别: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2分)(2)相同: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每点1分,共3分)不同:前者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较为彻底地铲除氏族血缘关系残余。(2分)后者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2分)原因: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3分)18.【答案】(14分)(1)户籍制度的二元性(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农业为工业化服务;按照计划配置资源、偏向城市的投入机制;对农村进行非常规的控制;建立城乡分立的福利制度。(6分,三点即可)(2)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取消农业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转换基层政府职能;强化村民自治机构;退耕还林;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脱贫攻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8分,四点即可)19.【答案】(14分)(1)中日两方由于政治等原因传统贸易商道断绝;日本对于中国生丝有极大需求;澳门背靠中国大陆,容易获得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葡萄牙人对日本白银的渴求。(任意三点5分)(2)商业历史悠久,从中世纪开始就是商品的交汇之地;商业政策上较为开放;地理位置处在交通枢纽,便于进行商业贸易;商业机构和设施完善,是当时欧洲重要的金融信贷中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任意三点9分)20.【答案】(12分)示例一“变化处”:春秋战国时期(1分)论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2分)阐述:诸侯国的改革、变法,推动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世袭贵族政治,国家治理机制日趋成熟。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不断交融,华夏认同增强,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铁犁牛耕的不断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奠定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长期的兼并战争导致诸侯国大大减少,统一趋势大大增强。“大一统”思想得到各个阶层、各派别的认同,奠定了统一的思想基础。(9分,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示例二“变化处”:1945年或抗日战争时期(1分)论点:1945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2分)阐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或“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9分,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示例三“变化处”:1949—1956年,或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或过渡时期。(1分)论点:1949—1956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关键时期。(2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或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或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通过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三大改造等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新中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9分,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