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省联考真题完全解读,贵州)- 2024年1月“九省联考”真题完全解读与考后提升

2024-02-15 · 35页 · 701.1 K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2024年1月“九省联考”真题完全解读 贵州卷贵州卷·试卷结构整体剖析壹一、2024年1月“九省联考”真题完全解读·贵州卷命题特点2024年是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的第一年,刚结束的贵州适应性测试卷全面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试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施考,涉及高中两本必修和三本选修教材,试题参照全国卷旧有的考向,试题结构和考点分布较为合理,基于平稳过渡的考虑,试题难度较容易,难有区分度,具体表现为:选择题直选题较多、程度型选择题少,材料型选择题难度较小;材料题阅读量较少,情景设问常规且易得分;论述题宽泛且直白,学生非常容易入手。在新老高考过渡时期,为平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备考和复习的风向标。1、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自信、文明交流、民族危机与民族复兴、党史常规考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且一脉相承,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国家治理与制度创新、思想演变、文艺科技发展等方面无不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就与自信,在选择题1、2、3、4、5题和论述题20题均有体现。中华文明一定不是封闭的文明,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体现与其他文明之间交流,材料题17题、18题均有体现。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未有之民族危机,从而引发了民族自救、抗争与民族觉醒,选择题6、7题和材料题19题均有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肩负民族复兴与民族独立,其中,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持久抗战、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这在选择题8、9、10有所涉及。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国乙卷加强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就是意在鼓励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整套试卷无一题不考查时空观念,尤其是选择题最为明显,几乎每道选择题在开始都会有朝代和具体时间提示,这说明试题基础,对学生要求自然比全国卷要求低,同时试题告诉老师们在接下来复习中一定让学生重视课本、重视基础、重视具体时空事件。选择题第3、5、8、10、11题和材料题17题等考查唯物史观,注重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带来的变化。第1、2、4、5、6、7、8、9、10、12、13等题考查历史解释,第4、6、12、18题考查史料实证,第1、6、7、19、20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2、依托教材的基础知识,全面呈现出新课程标准特点,鲜明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2024年1月“九省联考”真题完全解读·贵州卷试卷结构剖析1、从试题编排结构来看,贵州卷参考湖南卷的16+4的分布模式:一是客观题,即选择题,共16道小题,每题3分,共48分;二是主观题,17、18、19是材料题,共40分;20题是论述试题12分。本份试题参照了周边省份比较成功的命题经验,与此同时,试题考查上也保留了以往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以保证过渡时期高考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从试题考察范围来看,五本教材都有涉及,综合材料题和论述题还把纲要与选必教材知识点综合考查,中国史部分选择题共考查5道选择题,共15分,两道材料题和一道综合问答题共23分,中国古代史考查共38分。中国近现代史考查选择和材料题共28分,其余世界史考查共34分。中国史占66%,其中,中国古代史就占到了38%。试卷整体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能力。总之,本份试题中,考察范围和以往全国卷一样明显偏重于考查中国史,尤其是古代史。题号考察内容考察知识点考察范围分值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分布特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分布《纲要上》第一单元3分2西汉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纲要上》第一单元3分3两税法的产生背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纲要上》第二单元3分4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出现的“冗官”宋代文官制度的弊端《纲要上》第三单元3分5明清社会娱乐、文化对民众的影响明清社会娱乐、文化的发展《纲要上》第四单元3分6洋务运动面临的挑战中国近代化的艰难《纲要上》第五单元3分7辛亥革命与妇女意识觉醒救亡图存与妇女意识觉醒《纲要上》第六单元3分8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纲要上》第八单元3分三、2024年1月“九省联考”真题完全解读·贵州卷考情分析题号考察内容考察知识点考察范围分值9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成就《纲要上》第九单元3分10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纲要上》第十单元3分11罗马政体的演变罗马国家的发展《纲要下》第一单元3分12中世纪王权的强化中世纪欧洲社会变化《纲要下》第二单元3分13幕府时期统治的强化古代日本的封建统治《纲要下》第二单元3分14启蒙思想对科学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纲要下》第四单元3分15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条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纲要下》第七单元3分16当今世界全球问题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纲要下》第九单元3分题号考察内容考察知识点考察范围分值17第(1)问中国古代粮食作物种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纲要上》与《选择性必修2》8分第(2)问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的影响。6分18第(1)问殖民扩张的积极影响(欧洲)和消极影响(美洲)。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太平洋贸易《纲要下》与《选择性必修2》6分第(2)问中国在太平洋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及其原因7分19第(1)问华人华桥参与抗战的方式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纲要上》与《选择性必修1》6分第(2)问华人华侨参与抗战的意义7分20论述题/观点题选角度论证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可从制度、思想文化入手)中华文明的发展《纲要上》与《选择性必修3》12分四、贵州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备考建议1.历史教学要紧跟时代主题,加强党史的学习,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凸显立德树人;历史教学还要体现文化自信(中国古代史)和民族复兴(中国近代史),提升家国情怀。2.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落实;3.重视基础知识,深化对课本核心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尤其关注主干知识和每课“学习聚焦”。4.平时要针对性的做限时训练,选择题、材料题、论述题专项突破,比如:选择题16道题限时20分钟。5、复习过程中建议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特征并定期抽查,复习和讲题都要从纵向与横向进行知识迁移。贵州卷·试题详解贰1.下图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及影响范围示意图。这反映中华文明()A.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B.以中原地区为核心C.呈多元一体发展趋势D.进入早期国家阶段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根据图片可知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考查的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特点。如图所示,涉及到仰韶、大汶口和龙山文化,表现出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文化影响范围有交集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故C项正;中华文明起源虽主体在黄河流域,但不只在黄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没能体现其他地区情况,不能反映中原核心排除B项;这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只是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中国进入早期国家史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故排除D项。2.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A.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C.博士官的权力逐渐增大D.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以及历史解释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秦汉均设专门博士官管理思想文化。材料中秦代的博士官掌管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家典籍,而汉代五经博士“专意宣扬儒家学说”,表面在汉武帝时儒家成为正统思想,超越其他学派,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博士官职责的变化,没有体现汉朝加强思想控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博士官本身的权力变化,排除C项;博士官的设置是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不能反映对儒家典籍的保护传承,排除D项。B3.有学者认为,唐朝中后期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失败,意味着政府已不能再把土地和农民束缚起来,而且门阀及有关政治势力也不允许将土地所有权交由政府支配。该学者意在说明()A.实施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B.门阀士族危及政府统治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D.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及历史解释的能力。据材料“唐朝中后期均田制的失败”及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配套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伴随着土地兼并的频繁,均田制破坏,田地荒芜,大量人口逃亡,社会生产遭受影响,为稳固统治,唐中期不得不进行税制改革,即两税法施行,故选A项。在南北朝后期,门阀士族逐渐衰落,随着隋唐科举制的推行,门阀势力进一步被削弱,无法对李唐统治构成威胁,排除B项;材料所给的信息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化,与重农抑商的政策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均田制是抑制土地兼并的,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本题时空范围为宋代。王禹偶偁上疏提到宋代地方政府原来只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后来不断增加官职,很多官职职权重合,使得机构臃肿,因此材料意在强调宋代的官僚体系庞大臃肿,C项正确;宋代地方政府中设置大量官员,其中很多官员并没有实职,因此这并不属于行政机构的完善,排除A项;宋代地方机构的官员中“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曹官之外,更益司理”,这些机构职能重叠,并非地方事务繁杂,排除C项;材料所列的宋代地方官员之间并非是彼此制约,排除D项。故选C项。4.宋真宗时期,王禹偶偁上疏提到:“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材料意在强调当时北宋()A.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地方事务日益繁杂 C.官僚体系庞大臃肿 D.行政官员相互制约C5.明清时期,宫廷音乐在社会上影响较小,而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戏曲、歌舞小戏则相对繁荣,如安徽“花鼓”、湖南“花灯”、内蒙“二人台”等,演员少则二人,多则十余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宫廷音乐水平下降 B.政府支持民间艺术 C.民间艺人演技精湛 D.民众生活丰富多样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戏曲、歌舞小戏则相对繁荣……演员少则二人,多则十余人”可知,明清时期宫廷音乐并未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而民众喜闻乐见的是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戏曲和歌舞等,反映了当时民众的民众生活丰富多样,D项正确;材料未将宫廷乐和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进行对比,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政府对民间乐舞的态度,排除B项;民间艺人演技通过材料看不出来,且材料还涉及宫廷乐,该说法表述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6.1866年,奕䜣奏请招“科举正途”人员入京师同文馆学习西学。名士李慈铭得知此事后在日记中写道:“以中华之儒臣而为丑夷之学子,……盖学术不明,礼义尽丧,士习卑污,遂至于此。”这说明当时()A.西学受士人推崇 B.守旧观念依然盛行 C.清政府统治腐败 D.顽固势力受到冲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盖学术不明,礼义尽丧,士习卑污,遂至于此”可知,名士李慈铭对奕䜣提出的科举选出的人才入京师同文馆学习西学极为反对,体现了晚清时期守旧观念依然盛行,B项正确;名士李慈铭对士人学习西学表示了反对,体现的是士人的保守观念,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名士李慈铭是清政府官员,看不出清政府统治腐败,排除C项;名士李慈铭的态度侧面反映了顽固派的态度,材料并未说明其势力收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B7.二十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