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安徽专用)高三政治(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表明()①雇佣工人同奴隶一样处于被剥削地位,被“金锁链”锁住毫无人身自由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③雇佣工人劳动价格的提高改善了阶级关系,使资本主义长久地存在下去④资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①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是对原有理论基础的创新、突破和颠覆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①是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的重要成果②是一个开放式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图和方法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三不”难题。“不愿转”,有的企业认为眼下还不到必须转型的时候;“不敢转”,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高、试错能力弱,对数字化望而却步;“不会转”,与大企业相比,众多“没钱、没人、没技术”的中小企业转型能力弱。下列解决“三不”难题的措施及其传导路径分析正确的是()①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转型资金支持力度→打消企业转型顾虑→解决“不敢转”难题②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制定数字化转型标准规范→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解决“不愿转”难题③大企业带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提升上下游协同效率→解决“不会转”难题④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提高数字化产品价格→解决“不愿转”难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分赴黑龙江、安徽等6省份,对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10月下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①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是依法行使立法权②作为执法机关履职尽责改善生态环境③监督地方国家机关落实相关法定职责④重视法治社会功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开展主题教育()A.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B.提升了党的治国理政水平,是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斗争的重要举措C.有助于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D.有利于统一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决定性作用7.2023年12月1日,在某省一中学的操场上,学校正为学生举办成人仪式,730名年满18周岁的中学生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在学生成人仪式中融入礼敬宪法环节()①创新了学校法治教育实践,利于增强学生宪法意识②把握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自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③落实了宪法普及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宪法知识水平④贯彻了“五育”并举思想,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孕育了沿途独特的商贸、建筑、文学、饮食、民俗风情,直到今天仍散发着无穷魅力,影响着运河沿岸的发展。千百年来,大运河已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因此,保护大运河、弘扬大运河文化有利于()①促进不同文化融合,使文化差异性消失②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坚定文化自信③展示中华文化,更好引领世界文化风尚④增强对中华文化凝聚力和连续性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要从一座山攀上另一座更高的山,第一步便是先下山。”下图漫画启示我们要()①在实践中先改造客观世界,然后改造主观世界②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④把握联系的普遍性更有利于攀登高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和朱熹的“理生万物”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哲学思想。这两种哲学思想()A.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歧B.体现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想上的对立C.都是无任何积极意义的唯心主义世界观D.都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春发其华,秋收其实。”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11.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与3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可以()①防范对外贸易风险,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②便利双边贸易投资,维护地区金融稳定③维持汇率稳定,提高我国商品价格优势④增强话语权,实现人民币全球自由流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一带一路”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在内的“一带一路”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绘蓝图。这充分说明中国()①顺应当今时代的主题变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②与沿线国家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促使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发展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世界联动发展凝聚合力④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建设者,对沿线国家发展起关键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李某离婚后与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儿子李甲一起生活。一年后,李某与刘某再婚,育有一女李乙,居住在共同购买的公寓中。李某夫妇外出打工期间,李乙随刘某父母生活。后李某突发重病,住院期间订立自书遗嘱,载明所有财产由刘某继承。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李某所立遗嘱属无效遗嘱,应适用于法定继承②妻子刘某可以优先获得公寓和打工所得继承权③应该为丧失劳动能力的李甲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④刘某父母照料李某女儿李乙也有权继承部分遗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4.某公司经营的大型游乐设施过山车发生碰撞事故,一辆已出发的过山车在轨道最高点停了数秒后倒退,撞上另一辆过山车,导致多名乘客受伤。对此分析正确的是()①乘客与该公司间存在消费合同关系②该公司未尽到安全警示义务,侵害了乘客的知情权③乘客若起诉侵权,应就该公司的过错承担举证责任④该公司应对事故造成的乘客身体伤害承担无过错责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2023年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传统核电站的裂变反应是重金属元素通过裂变释放能量,但原料稀有还会产生核废料,于是科学家们改变思路聚焦聚变能。核聚变是两个原子核聚合为一个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所需原料藏量丰富,反应产物无放射性污染,而且不易发生核事故,因此,聚变能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这启示我们()①认识到肯定包含着否定,从而具有更丰富的内容②坚持辩证分合,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③要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就要把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④要善于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根据材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这一联言判断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②“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是一个关系判断③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溯明历史的源头就能理解当今的中国④加强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是实现世界文明繁荣进步的必要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从量与质看中国经济发展】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8分)材料二【从数据看“一带一路”成效】202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一带一路”已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十年来,我们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未来的“一带一路”,我们将会在不断地克服挑战和障碍的基础上,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是怎样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在全面总结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经验基础上,重点对民事诉讼法中“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一编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是从特殊地域管辖、协议管辖和专属管辖多个维度对涉外管辖规定进行了修改,扩大了我国法院对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同时增加平行诉讼的一般规定、不方便法院原则等条款,明确法院可以依职权或根据被告的请求作出自由裁量而拒绝行使管辖权;二是与民法典规定的遗产管理人制度保持衔接,细化遗产管理人制度的程序法规则,对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等的具体情形作出规定,为此类案件的审理提供明确的程序指引;三是诉讼中回避的对象在原基础上增加了法官助理、司法技术人员。此外,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当事人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的限制性内容”和“二审法院可因原审法院严重违反法定程序而再次发回重审”的规定。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明《民事诉讼法》修订中的“变”与“不变”对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23年6月,生猪养殖户张某经他人介
政治(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安徽)(原卷版)
2024-02-15
·
7页
·
77.1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