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2024-03-15 · 3页 · 36.9 K

2024湖北省七市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DCBDCCABCBDABAD1.【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二里头都城遗址内的一些小型家族墓地,与不同功能的建筑在空间上紧密结合……”可知,夏朝一些家族内部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职业的分工,并且形成“居葬合一”的丧葬新模式,这也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表现,所以答案选D。A选项国家的初始形态凸显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城邦规模较大,出现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二里头是夏文化遗址,不符合这个阶段,排除。B选项个体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空不匹配,排除。C选项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材料本身没有与此相关的表述,排除。2.【答案】C【解析】由材料“进冠服……这一时期的画像砖上的文官物与正式场合多穿戴进贤冠服”可知,进冠服是一种汉代文官在正式场合穿戴表明自己身份的官服制度,通过服饰来分辨人的身份,具有以冠鉴人的作用,所以答案选C。A选项规范的行政流程与材料的主旨不相符合,排除。B选项进冠服制度虽然具有一定的等级权力的象征意义,但是材料本身无法体现不同身份服饰的差异而呈现等级秩序,所以排除。D选项完备的官职体系表述程度过重,材料本身描述的还是文官在正式场合穿戴固定的服饰这一场景,排除。公众号:高中试卷君3.【答案】B【解析】由材料“开元二十五年……其江淮间今年所运租停”可知,由于关中地区农业收成好,所以政府决定根据京城市场粮食的价格,就地购买粮食物资进行储存,不再利用漕运把江南物资转运过来,具有理性色彩,体现了政府对物资流通的理性干预,答案选B。A选项漕运退出历史舞台不符合史实,元明清时期漕运依旧发挥了重要作用。C选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之后(763年),与材料的时间背景不符合,排除。D选项中官民交易的强制和掠夺色彩与材料中的据时价,加钱购买相违背,排除。4.【答案】D【解析】由材料“这幅图以唐代《海内华夷图》……的情形”可知,北宋和南宋时期绘制华夷图,包含了汉唐大一统时期经略西域的情形,结合宋朝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这幅图在这一时期的绘制和镌刻寄托了当时想要恢复汉唐故土的美好政治理想,所以答案选D。A选项宋朝偏安一隅,西域地区并没有纳入到王朝疆域版图中,与史实不符排除。B选项宋朝东西交往的成果主要强调的是中外的交往史实,与材料表达的主旨不符合,排除。C选项该图与宋朝的疆域范围不符合,西域地区并不在宋朝的疆域范围内,排除。5.【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明朝的官方正史的记载,土司必须定期贡马否则就要受到惩罚,目的在于凸显中央王朝的权威,答案选C。A选项与材料设问旨在相悖,作为中央政府其目的性应该是从自身角度维护统治出发,排除。B选项优化各民族的治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选项与土司制度不符合。6.【答案】C【解析】材料中“汉阳铁厂”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使得工厂、企业相继聚集,且图中有各种类型的工厂和企业,这能够体现出来汉阳铁厂的发展和围绕其发展的公司企业推动了近代武汉城市工业体系的构建,故选C项;此时还处于甲午战争以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处于诞生状态,并未兴盛,排除A项;材料里的图体现的是汉阳铁厂与其他工厂企业的联系,并未指向清政府经济军事实力的提高,排除B项;自炼钢铁、自造钢轨是为了保护利权,不是为了市场化转型,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此漫画由外国人所画,表现当时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和侵华统帅过圣诞这一场景,“侧面反映”的意思是可以从材料中得到某一层意思,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符合,故选择A项;《辛丑条约》在1901年已经签订,材料中并没有议和场景,排除B项;从漫画中只能看出慈禧太后单方面对于光绪皇帝的训斥,得不出来“激烈斗争”这一表述,且不符合“旨在”,排除C项;虽然此时处于清末新政时期,但从场景本身和慈禧太后的态度无法得出清廷正在寻求西方的支持,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材料有发展生产、爱护植被等相关报道,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生态治理且进行了信息公开,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是为了“应对经济封锁”或是“稳固红色政权”这样的目的,排除A项和C项;土地革命是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等,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排除D项。9.【答案】C【解析】在中国共产党的动议下,1949年9月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执行“最高国家政权机关”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随后经过组织程序正式改名。如此,赋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并据此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政权的历史使命,也就顺理成章,故选C项;名称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因此改名本身无法“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基础”,故排除A项;《共同纲领》明确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排除B项;名称的变化重在“中国人民”一词,“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范围有限,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农业发展以及综合国力都还很薄弱,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情况下,以及联合国专门机构农发基金的援助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综合国力等有很大提高,中国从农发基金的主要受援国,日益成为其重要的捐资国和发展经验提供国,这可以说明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惠及世界发展,故选择B项;“国际关系民主化”指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由世界各国通过平等协商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共同治理世界事务,而材料主要在讲经济发展,排除A项;亚非拉国家并不都是邻国,排除C项;“引领”一词错误,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国王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展现对国王对神的崇拜”,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选D。材料没有涉及宗教问题,排除A。国王崇拜阿匹斯神牛是为了神化王权,不能体现动物崇拜的兴盛,排除B。埃及国王对神的崇拜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C。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城堡改造“用砖石垒成墙壁,并对塔楼进行加固”“发明闸门、堞眼、瞭望塔、护城河等,城墙也开始增高加厚”,这反映了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这与政治权力的分散与斗争有关,选A。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没有逻辑关联,排除B。有限王权始于大宪章,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此时民族国家意识尚未觉醒,排除D。13.【答案】B【解析】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下,剩余价值被粉饰为经营利润,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劳动人民降低为资本家的奴隶、只会劳动的机器的过程。根据材料对工人工作状态的描述“孔武有力却面无表情”等描述,体现了工人对繁重劳动的麻木,体现了工人沦为劳动的机器,体现了劳动的异化,选B。材料没有反映煤铁资源取代传统资源,排除A。材料提到了工作环境的恶劣,没有反映社会环境的转态,排除C。材料中没有提到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排除D。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英国隐瞒官方背景,向美国一批有影响力的人物递发宣传资料,隐蔽地向美国各界认识作宣传,以此改变美国中立的态度,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选A。英国对美国展开宣传工作,与国内动员无关,排除B。打破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象,排除C。材料看不出激起美国对德国的情绪,排除D。15.【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1967年,可以判断为冷战时期。材料陈述了美国掌握东方研究的话语权,体现了对知识权力的争夺,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对东方学术文化话语权的垄断,没有提到文化的多样化,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苏竞争领域的拓展,排除B。美国重视东方地区文化研究只是一中表象,体现的是一种文化霸权,排除C。公众号:高中试卷君二、材料题16.(1)因素:儒家、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文人雅士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怀。(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4分)价值: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每点2分,答对2点给4分)(2)不同:文化内涵上:中国山水画受儒、道、佛的影响,西方风景画受基督教影响;表现方式上:中国山水画以线条为主要手段,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复杂化;价值观念上:中国山水画寓情于景,是画家情感的载体,西方风景画强调艺术审美,具有科学性;绘画特点上:中国山水画以形传神,西方风景画注重写实;画家主体上:中国山水画以士大夫、文人为主;西方风景画多为职业画家。(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17.(1)特征:服务于日本军事目标;规模大,范围广;组织严密,有计划性;专业性强,手段多样。(每点2分,答对2点给4分)影响:便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威胁中国领土安全。(每点2分,答对2点给4分)(2)意义:为华北敌后抗战提供情报,配合正面战场抗战;揭露日军暴行,利于发动群众抗日;为后来解放华北和治理华北奠基;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测绘能力和水平。(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18.(1)原因:法国海战的失败转向经济封锁;阻断英国贸易;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每点2分,答对4点给8分) (2)对英国:暂时打击了英国,引发社会动荡;但未能从根本上拖垮英国经济(只答一个方面给1分);对法国:推动了法国工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阻碍了新技术的引进和采用,迟滞了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只答一个方面给1分);对欧陆国家:强迫欧陆各国接受封锁政策,引起各国不满,最终导致拿破仑帝国溃败(只答到引起欧陆国家不满给1分)对世界:封锁英国,违背市场规律,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6分,答对4点给7分。)19.评分标准:水平三论题能紧扣材料和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无史实性错误,论述合理。(9—12分)水平二论题能联系材料和主题,观点较明确,史论结合,逻辑较清晰,无史实性错误,论述较合理。(5—8分)水平一论题与材料关联不强,观点不够明确,没有结合史实,逻辑不够清晰,有史实错误,论述欠合理(0—4分)评分说明:可以从某一时期五四纪念的高频词展开,也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异同点、联系展开。论题2分,论述8分,总结2分。示例学习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纪念活动的重要主题。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作为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主题活动,并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近代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如何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日报》发表的“五四”纪念文本体现时代特色,突出学习主题,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以“五四”纪念为契机,多次强调广大青年要认真学习,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技术,为祖国生产建设服务的思想。总之,新中国初期“五四”纪念话语对“学习”主题的凸显,适应了新中国发展科学技术推进工业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殷切期望。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