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记者:要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李敬泽:传统文化深入人民生活,是一种如盐在水的关系。我们虽不一定深读古籍,但孔子的教诲、庄子的风姿已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传统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仅在书柜里,是在人的心里、人的生活中,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的骨子里、灵魂里。当代之传承发展,就是守着我们文化的根基,对新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回应。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上,有着独特的关切和独特的方向。我们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考验,并在不断地回应中,把道路走得更宽广,空间更宏大。守正,就是不要忘记我们的来时路。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忆,更是一个人生和文化的方向。传承文化,不管怎样,都不要失去这个内在的方向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就像河水会遇到高山、高原一样,记住自己的方向感,每一代人做出自己的创造,去冲开一切,去往新的空间。记者:文学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作为一位文学工作者,您觉得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李敬泽:文学在中华文明构建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体现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文里“文明”这个词,“明”指的是光,是照亮四野的。“文”指文字、文章,用文字来书写世界,是文明的根基和起始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建立意义,就是从对世界的书写开始的。中国人的道、中国文化的道在“文理”里。这个“文”是广义的,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学。韩愈说“文以载道”,正是这个意义。文学在我们的文明中,对建构我们的情感、认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有人怀常读旼学作品,但文学的影响仍在,它丰富我们的底蕴、增添我们的色彩。记者:站在作家的立场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家何为?李敬泽:新时代,文学肩负着神圣的责任,正在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代作家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代审美追求进行创作。要守正创新,捕捉新的语言、人物和形象。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人类文明,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作,展现中华民族特色和精神。(摘编自肖姗姗、李志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文学有关——专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材料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有历史的纵深,还充分彰显了当今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视经世致用。《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朱熹注释为:“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无形的道和理不是虚无,而是通过一定的器物来表达和承载。道器不离,是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文以载道,实际上讲的就是道器不离的关系。体用关系是与此相关的另一对基本范畴。道和体都是根本的东西,是经世而不能改的始终如一的根本道统,但是都必须通过现实的具体的器和用的方式来承载和彰显以致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得以延续,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从来没有背离或抛弃道统,这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根脉。而这个道统的基本特点就在于经世致用。“经世”的东西能够经世,在于它能够变通、与时偕行,能够面对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为我们的存在提供文化智慧,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就是中华民族道统的一个返本开新的过程。我们的文化事业不能够脱离这个道统,又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形态。我们要续写中华文明的“旧邦新命”,就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我们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而要担负这个使命,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也就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充满青春活力,永葆真理的力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之道同样如此。体用贯通,告诉大家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道理和现实不能分离,这样一种文化传统和马克思的真理在当代中国就成了我们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遵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把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和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在革命性实践中不断改变着主客观世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从而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摘编自董振华《深刻理解“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独特的视角,让我们以独特的关切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每一代人冲开一切传统,去往新的空间,追求全新的文化形态。C.道统能够“经世”,在于它能够变通,能够灵活适应时代变迁,持续为现实世界提供指导。D.两则材料不同程度地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对建构人的认知起到作用,一个人不读文学作品,就无法建构正确的认知。B.坚持体用贯通的道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根脉4能使中华文化延续。C.马克思主义充满青春活力,永葆真理的力量,是因为它来自于实践并不断发展。D.只要文化事业不脱离道器不离的道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能返本开新。3.下列选项不属于“两个结合”具体体现的一项是()(3分)A.上海市在城市治理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昔日的“工业锈带”杨浦滨江改造成了“生活秀带”。B.陕西安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风民俗、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中,重塑乡村文化价值体系。C.郑州歌舞剧院从隋代乐舞俑获得创作灵感,编导了表现盛唐时期审美风格的古典舞《唐宫夜宴》。D.广电总台聚焦重大主题,坚持“下生活”,打造了一批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优秀作品。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恰当的一项是()(3分)内容思想理念特征之一具体含义二者关系中华民族文化理念道器不离道:抽象的道理道、体是根本,通过器、用来承载、彰显以致用。器:具体的器物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用贯通体:世界观方法论用:实践生活A.道器不离是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中最基本的特征。B.“文以载道”中的“道”很大一部分是文学。C.道器不离与体用贯通分属两种思想,不具有相关性。D.脱离了器、用的道、体是无法彰显以致用的。5.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该如何创造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请结合两则材料概述。(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旷野里(节选)柳青已经快半上午的光景,屋檐的阴影将要缩到门台阶上了。在乡政府的屋子里和院子里,人们在准备药剂、泡烟叶水、察看和谈论喷雾器,还有三个两个凑在一堆噙着烟锅摆闲情理的。朱明山和渭阳区委书记推着自行车进了大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把车子放在大门里的墙根儿锁了,然后揩着脸上的汗水朝屋里走去。“你们行动得早啊。”朱明山一边揩汗,一边满面笑容地向院里不相识的村干部们招呼。工作组的干部听见朱明山的声音,纷纷走出屋来。他们没有想到县委书记这样快下到乡里,更没有想到他会来他们工作的这个乡。朱明山给他们带来了突如其来的兴奋,都举着卷起袖口的双手,眉开眼笑地跑到他跟前,好像是向他报告:“看看我们是怎样工作吧!”忙碌的李瑛把她的两条辫从背后扎在一块儿,用热情的眼光盯着朱明山:“我们在这个屋里调配药剂、泡烟叶水哩……”朱明山不难了解这是要他去看他们的工作。他向李瑛指的屋里走去。一个显然是由庙堂改成的大屋子,满地都是喷雾器、药剂、器具、几捆烟叶,夹杂着水桶和扁担,俨然是一个作坊的样子。“崔浩田同志,”朱明山走在门台上问他身旁的区委书记,“那个植棉能手来了没有?”“蔡治良吗?”李瑛说,“他在屋里帮助泡烟叶水哩。叫他也来吗?”“当然,”朱明山盯着李瑛布满汗珠的高鼻梁,“毛主席叫我们先当群众的学生。”李瑛立刻转身向屋里用一种家庭里的语气叫道:“治良,朱书记叫你也来哩。”“呵啼!呵啼!”那人已经在摆弄着烟叶,打了两个喷嚏说,“叫我洗了手。”他们进了乡政府的办公室。屋里屋外,立刻被围严了。乡长和文书推着挤进来的村干部们出去,因为住着没有高烟囱的小屋的庄稼人身上总带一股烟熏气,加上汗水的酸味,空气坏得呛人。朱明山叫乡干部不要推他们,索性到院里的阴影里去谈。“我们这回是和棉蚜虫斗争,又不怕走漏了消息!”他的话总唤起人们愉快的笑容。“治良同志,”朱明山喜欢的眼光盯着蔡治良消瘦但是坚决的长脸,“咱们要在你们这里首先突破棉蚜虫的阵势,你看能行吗?”“能行!”蔡治良点头说,眼角里瞟见多少人抿嘴笑着盯他,面部表情更吃力了。他只是不时咳嗽着,好像清理着喉咙准备说话的样子。人们等着他说话,可是他竟再连一声也没吭。朱明山见这个植棉能手有点过分紧张,他就叫把乡长和文书也叫到跟前,同崔浩田和李瑛研究开会的事。李瑛把工作组和乡干部商量的办法和程序谈了谈。朱明山听了,摇了摇头。“我看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讲话。这又不是举行什么仪式!”这套讲究形式的做法一直搞到乡下使朱明山控制不住愤懑。县委书记的不满意弄得乡长脸上很难看。现在李瑛的大眼睛望着他冒汗的胖脸,他努着厚嘴唇讷讷地说:“村干部不实干,推不动群众。他们拿个传话筒满街喊叫治虫;我们一走,他们就把传话筒挟在胳膊底下,和群众一块儿说没信心的话哩……”“说啥哩嘛!”有一个挤在跟前的村干部不满意地走开了。他一边走一边喃喃说:“一开会不是半夜就是鸡叫,说过来说过去就是那几句,谁个倒有信心嘛?”“以前的办法不对,这不是县上派的工作组连夜下来了吗?”蔡治良转身对那走开的人倔强的背影和解着。“开会,”朱明山对崔浩田说,“还是你讲一下吧,简单一点。”“你不讲几句吗?”“我讲什么?科学最有力量的宣传是实验。”于是乡长宣布开会,区委书记站在正屋的门台上讲话了。四十多个村干部在小院里溜墙根和房檐的阴影蹲了一圈。朱明山在乡政府办公室的门坎上坐下来抽烟,低头沉思着。“有多少喷雾器?”“一村能去两个,原来发给乡上的两个都给整坏了。”李瑛说。朱明山抽着烟,转眼注视着一圈听众情绪上的反应。开始的时候,人们瞪大了眼睛盯着崔浩田,用心地听着,好像唯恐有一句陕北口音听不明白。后来渐渐越来越多的人,脸上显示出满意的笑容。当崔浩田讲到科学不是依靠行政命令,也不是依靠反复唠叨,而是依靠成功的实际打破迷信的时候,有些村干部把嘴里噙的烟锅拔开,对身旁的人信服地点头。刚才不满地走开的那人蹲在朱明山对面的墙根大声说:“开头这么办就畅了!”“没有拿来两个喷雾器?”乡长觉得这人好像有意在县委书记面前臭他,忿愤地质问,“是不是两个摆弄瞎了一对?”“老百姓没见过那东西,这个一弄那个一弄就坏了。”有人辩解。“众位同志,”蔡治良站起来了,“我有个意见……”朱明山高兴地从板凳上站起来,看这个植棉能手会提出什么意见。“我这个意见可是想出来的,没试验过。”蔡治良首先声明,然后才说,“你们说那辣子好呛人?一斤能熬多少水?熬一担,掺几担白水,味还不小吧?”“好意见,好意见!”全院的人嚷着。朱明山不由得走到蔡治良跟前,心里想:这个人的钻研精神比有些干部强百倍。“还有,”蔡治良进一步说,“烟叶和辣子不能用完,人还要吃;煤油人不吃。笑啥?那东西掺上水治虫,虫还活得了。那东西和硫磺
2024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4-03-31
·
8页
·
45.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