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汇总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牢记“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牢记“相对“: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3、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1)借助太阳:早晨,太阳在东,面向太阳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2)根据一个方向确认另外三个方向。(3)借助北极星:夜晚,北极星在北,面向北极星时,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4)借助指南针: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南,另一端永远指向北。4、在平面图上辨别东、南、西、北:(1)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2)平面图上有类似于↑或北的标识,上方是北,下方是南,左方是西,右方是东。(3)平面图上观测点不同,相对应的物体所在的方向一般也会不同,所以找准观测点是关键。如:少年宫在学校的北面,那就要以“学校”为观测点。5、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以出发点为观测点,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的位置,再寻找行走路线。最后用“先向…再……最后……”把行走的路线描述出来。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两位除以一位数,先除首位记清楚。除完首位除个位,除到哪位商对齐。每次除完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2、三位除以一位数,先看首位记清楚。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每次除完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3、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不能做除数4、除法的验算:(1)被除数÷除数=商验算:商x除数=被除数(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商x除数+余数=被除数第三单元统计(复式统计表)1、复式统计表: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个表格里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2、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①确定复式统计表的名称②分析数据特点,确定统计表的行数、列数和表头③将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的面积约1平方分米。5、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家用正方形的餐桌面积约1平方米。6、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属于不同范畴的计量单位,不能比较。7、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8、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第四单元年、月、日一、年、月、日1、重要的日子:1月1日:元旦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2、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有31天的月份),4个小月(有30天的月份),2月28天或29天3、大月:1、3、5、7、8、10、12月小月:4、6、9、11月4、平年:平年全年365天,平年的2月是28天;闰年:闰年全年366天,闰年的2月是29天。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就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5、季度:一年分四个季度,1-3月为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4-6月为第二季度(有91天);7-9月为第三季度(有92天);10-12月为第四季度(有92天)。二、24时计时法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时间前面必须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等类似的限制词。2、24时计时法: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时间前面不需要加限制词。3、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从凌晨0时到下午1时之前,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只是把前面的“凌晨、上午或中午”去掉;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注意事项:1、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2、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4、特殊的算式:25×4=100,125×8=10005、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第六单元面积1、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4、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已知周长、宽,求长:长=周长÷2-宽长=(周长-宽×2)÷2已知周长、长,求宽:宽=周长÷2-长宽=(周长-长×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周长,求正方形的边长:边长=周长÷45、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宽:宽=面积÷长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6、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分米=10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米=10分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7、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8、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9、大单位换算小单位加0。小单位换算大单位减0。a、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b、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尤其注意:12-3.9;9+8.3等题的计算。)4、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小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5;1.3>1等)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1、搭配分为按顺序排列和不按顺序组合两种。2、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4、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5、打电话次数,2个打一次:5个人:4+3+2+1=10(次)6个人:55+4+3+2+1=15(次)6、衣服裤子配套:如3件上衣2条裤子:3×2=6(种)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汇总
2024-04-06
·
6页
·
160.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