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金太阳417B)

2024-04-10 · 12页 · 1.3 M

高二年级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意象的运用,是加强叙事作品诗化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中国人对叙事学与诗学联姻所做的贡献,它在叙事作品中的存在,往往成为行文的诗意浓郁和圆润光泽的突出标志。意义在许多叙事之作中是不直白地说出来的,是渗透到行文的每一个细胞中的。叙事的过程既要表达意义,又要隐藏意义,使意义不是唾手拾得,而是细心解读方可得到的。因而在意象别有意味地渗透在行文之时,意象可以作为意义的聚光点、意义的蓄水池,对作品的意义渗透进行有散有聚的调节,形成意义的聚散分合的体制。叙事作品往往是以情节或非情节的跳跃性思路作为行文的线索的。在情节与情节的转换之间,设置一个意象,可以使转换不流于生硬简陋,而在从容转换中蕴含着审美意味。在情节与非情节的转换之间,如果也能设置一个意象,跳跃就会变得更加潇洒,甚至产生一点蒙太奇的效果。意象的重复出现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重复中的反重复,在物象的重现之中包含着意义的增添和递进,这就有助于形成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叙事文学积蓄和保存审美意味的手段甚多,比如成功的人物性格、深刻的人生哲理、独特的生活细节,都可以从其各自的角度积存审美意味。但意象的积存效能又有其独到之处,一个或独特,或别致,或精彩,或锃亮的意象,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综合着物象和意义,综合着细节和哲理,综合着主题和结构,由这种综合方式对审美意味加以积存,就更能有效地达到耐人咀嚼、余味无穷的效果。某些有趣的意象,往往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了文学给生活增添的“味之素”。《西游记》中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就常常被人用作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规矩的代名。然而,意象既有醒目的功能,但对于过分炫目之处也须有所限制,求其醒目而不过分炫目,乃是发挥意象功能之道。(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材料二:作为诗歌结构中的细胞,“意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首意象诗都是通过诗人情感的调遣,把“意象”这个基本的诗歌构件组合成一幢大厦。诗人在创作构思时,饱蘸感情,神游八极,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大千世界中,终于找到了那个契合的点,于是诗人收拢翅膀,将意(情志)溶入点(象)上,凝固在那里。唐代诗人王昌龄对此曾做过精辟的论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一个诗人无论其感情如何饱满,思想多么深刻,想象怎样丰富,如果他未能找着“合适”的意象,没有“想象的凝固”,思想感情则如流水中的浮萍,没有归属,在此情形下,终究难以成诗。意象是诗人思想驻足的“家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类无比丰富的心灵世界,深奥高超的思维精灵皆赖语言而运转和传递。而语言从符号学的观点看,它又是一种符号。符号学家认为,文学作品包含着两套符号系统:文学语言是外在的第一级的符号系统,它的“能指”(符号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形式及其书写符号,它的“所指”(符号内容)则是语言的表义性、表象性、表情性等多项内容所组成的审美表意系统。“符号化作用”意义非凡,人与人之间要表达、要感知,离不开此“符号”,“符号”之于诗人更是如此,思之万千,情丝万缕,无以表达,犹如“毛”无以“皮”附,他人亦无从知晓。如此,意象乃谓诗歌之“皮”,诗人心灵所附焉,他人知晓之源流处也。“意象”是诗人“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经过殚精竭虑的这样一个艰苦创造的过程,将心中之“意”和与之相类相溶的“象”交融契合而成的。因此,诗人笔下的“意象”蕴藏着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蕴藏着诗人对自己乃至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测。诗人心灵中的刹那颤动,在诗中得以永恒,意象在此时也成为超越时空的“常青树”。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选取了“孤帆、船的远影、水天尽头”等意象,极尽了诗人送孟浩然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而诗人那时的送别之情,也在诗中得以永恒。此类例子俯拾皆是,现当代诗中也不胜枚举,如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树》等。以有限表现无限,充分扩大诗歌生命的张力和审美潜能,是诗人作诗时所孜孜以求的。尽管人类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汉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尤其突出),为诗人表情达意创造了自由广阔的天地和丰富多样的物质手段,但是古今诗人们还是感到了语言的贫乏,“言不达意”“言不尽意”的矛盾困扰着他们,在既不能生造字又不能另设语法的情况下,诗人们只有在“意象”上下功夫了,只有在扩大“意象”的外延和开掘其内涵上去惨淡经营。于是,诗人们根据自己丰富复杂的情绪思想的需要,在表达形式上或做较大的反逻辑跳跃、或改变语序、或打破主谓词的搭配习惯、或做模糊性暗示、或操作大量的直觉意念化修辞语。统言之,诗人们是在对“意象”进行模糊化创造,是为了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确性、清晰性和指向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符号的语义生成的作用,是为了在更深的层次意义上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思想。正是由于诗人们在这方面对“意象”的不懈努力,加之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以及人类普遍具有的模糊性思维(现代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认为,人脑与计算机相比,主要的优势是能够掌握尚未完全明确的含糊观念,使得诗歌“意象”超越了一般的语言,其内涵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审美的潜能)。如前面列举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其“孤帆”“远影”“碧空尽头”这些意象所包含的内涵、外延已远远地超出了原词语的含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孟浩然诚挚深厚的友情和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读者透过这些意象也能触摸到诗人的脉搏并运用联想、想象在自己面前展现一幅江边送别的美丽图画。(摘编自卢枫《论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及表现形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侧重论述叙事意象,材料二侧重论述抒情意象,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意象具有凝聚意义和保存审美意味的功能。B.材料一以《西游记》中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为例,论述某些文学意象给生活增添了“味之素”。C.材料二认为,一个诗人只要能找着“合适”的意象,将想象进行凝固,那么思想感情就有了归属,就能写出杰出的诗篇。D.材料二指出,与计算机相比,人脑能够掌握尚未完全明确的含糊观念,这使得诗歌“意象”超越了一般的语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文学语言的“能指”是语言的声音形式及其书写符号,“所指”则是语言的多项内容所组成的审美表意系统,可见.“所指”比“能指”更重要。B诗人们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确性、清晰性和指向性,目的是对“意象”进行模糊化创造,以便能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思想。C.诗人经过殚精竭虑的艰苦创造,将心中之“意”和与之相类相溶的“象”交融契合而形成“意象”,“意象”就是诗人的情志。D.“意象”蕴藏着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诗人心灵中的刹那颤动通过“意象”得以永恒,如《天净沙·秋思》中的诸多意象极尽古今游子的辛酸。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意象具有三个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特别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充满辩证精神。B.材料一运用排比手法,既突出了异彩纷呈的意象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也增强了论证的气势。C.材料二最后一段举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例子,论证了“意象”充满生命的张力和审美的潜能。D.材料二设置了几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全文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4.下列关于材料二中“家园”“皮”“常青树”等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园”指寄托之所,“皮”指表面;这两个词在材料中喻指诗人的情感。B.“常青树”指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树木,在材料中喻指永恒。C.这三个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意象的作用。D.这三个词语的运用,使论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意象的“作用”,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所述的意象的“作用”。(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北上(节选)徐则臣亲爱的迪马克先生和夫人:我是您的儿子费德的好友、英国人大卫。费德和我约好,战争告一段落,活着的那个,要给对方家里写一封信。我从残酷的北京战争中活下来,伤了一只胳膊。我是幸运的。我希望费德也像我这样幸运,但从离开北京一直到重返军舰,我一直都没打听到他还活着。英国人不知道,意大利人不知道,战场上没见到,医院里也没见到——在中国漫长的战线和辽阔的战场上,默默无闻地死去的人,何止千万。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大河里漂满辨不出面孔的无名死尸,血染红了这个国家一半的土地与河流。世界上肯定有比死更残酷的活着,就是这一次的从天津向北京的旅行。我们走在无边际的沙地上,穿过杂草丛生的沼泽,脏水发出恶臭,如同走在巨大的蒸锅里。除了日本和俄国士兵像点样,英国和美国士兵走着走着就歪倒在路边,高温连印度的职业兵都受不了。因为喝了污水,很多人很多人染上痢疾,拉肚子把我们拉成了一个个轻飘飘的空壳。我们抓了大量的中国苦力来运送军事物资,用皮鞭、刺刀和步枪来驱使他们把步子迈得大一点,以便加速行军进程。我们在河上弄到两百艘帆船,装满弹药和补给,同样用武力来逼迫中国苦力当纤夫,拖曳着帆船逆流缓慢前行。一路都在打仗。我们与义和团打,与清军打;我们杀人如麻,别人也杀我们。人死如草芥。8月13日晚,我们到北京城外,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我想这下完了,我们犯了如此罪恶的杀戒,上帝终于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怒了。我在风雨摇撼的城下祈祷,一个连队都在祈祷,请求上帝宽恕我们。我们告诉上帝,之所以把枪口对准中国人,是为了救助那些被围困在使馆中的同胞。这理由算充分吗?总之上帝息怒了,风住雨歇。然后我们开始进攻。一排排火炮架起来,炮弹像又一场大雨,密密麻麻地落到北京古老的城门和城楼上。第二天早上,俄军首先攻破东直门,冲进北京城,然后是日军和法军。英军从广渠门进入北京。我们穿过下水道来到使馆区。公使们得救了。我以为战争到此结束。没想到屠杀和抢劫才刚刚开始。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出紫禁城西逃,第二天我们占领各大宫门。从这一天开始,城墙下就堆满了清兵和义和团民的尸体,古老华美的建筑物开始燃烧,成为和即将成为废墟。我们开始搜查和射杀义和团。义和团曾任意指认他人为教民,我们也开始任意指认无辜者为拳民。看谁不顺眼,或者想从他那里捞点东西,我们就会伸出手指,理直气壮地说,你是义和团。刀跟着砍过去。美国的一个指挥官说,他确信,每杀死一个义和团,就有五十个无辜的人陪葬。法国军队在王府井大街抓了二十多人,因为他们拒不提供任何信息。还有一队法国人,把义和团、清军和平民遏进一条死胡同,用枪连续扫射十五分钟,一个活口没留下来。美国军队埋伏在街口,像训练打靶一样,对出现的每一个中国人开枪射击······一向以文明自居的欧美人,怎么就突然失掉了廉耻、良善和尊严,残暴如禽兽?联军进北京后,公开准许士兵抢劫三天。其实,直至撤离北京,抢劫也未曾停止。我们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走街串巷,见门就踹,踹了就抢。卧房密室,灶台马桶,但凡有一点晃眼的东西,都被劫掠一空。那天,两个俄国士兵和一个意大利士兵在街上碰到我,邀我一起去一户中国人家“看看”。看上去那家过得不错。户主把箱子打开,值钱的东西都在那里,随便拿。我们装满口袋。两个俄国士兵准备进一步行恶时,身后响起了短笛声。那个中国男人回房间里拿出了短笛,他吹奏的是俄国的国歌。那两个俄国士兵突然站直了,安静地听完了整首曲子。然后他们俩从口袋里掏出瓜分的珠宝,出门到了街上。我和意大利士兵也物归原主。这是我在这场浩劫中看见的唯一动人的人性之光。我也是罪恶的参与者。我们以文明之名,我们以正义之名,我们以尊严之名,我们以救援之名,又做了一回屠杀者和强盗。四十年前,伟大的作家雨果曾批评过劫掠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胜者之一装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他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