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产生的尿量、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很显然,在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可能性与一天中的时间段有关,这并非巧合。破纪录的可能性会在人类昼夜节律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时候)达到最大极限。即使是出生和死亡的时间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的存在,因为维持生命的关键代谢、心血管、体温和激素水平等波动过程,都是由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早在我们发现这个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项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时间静止---至少对于一株植物来说。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追随天空中太阳的弧形轨迹,到了夜晚会像枯萎了一样垂下。第二天早晨,叶子又会像伞一样张开,如往常般茁壮。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德梅朗的注意。当时许多人认为,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完全由对应的日出日落决定,但这个设想被德梅朗推翻了。他将含羞草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叶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张,并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收起。将含羞草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白天,尽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表现得好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叶子扬扬得意地舒展着;而夜幕降临时,即使没有收到任何日落的讯号,它也垂头丧气地收起叶子,整夜保持着叶子下垂的状态。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是单纯听从太阳的节奏性指令。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年,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斯·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较为极端的科学研究。他们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码洞里,这是地球上极深的洞穴之一——事实上,由于过于深邃,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渗透。他们一共在黑暗中度过了32天。除了积攒了浓密的面部须发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两大突破性的发现。第一个发现是,人类会在阻绝外界阳光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内源性昼夜节律,也就是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克莱德受和理查森都没有随机地醒来和入睡,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可预测的、重复性的模式,即有较长时间的清醒状态(约15个小时),并伴随有大约9个小时的睡眠。第二个出乎意料且意义更重大的发现是,他们规律性循环的“睡眠—清醒”周期并不是精确的24小时,而是始终确切地超过了24小时。这就像一块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的手表,随着外界时间每过一天,他们都会通过体内形成的更长的计时法开始计时。在这项开创性实验的八十多年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它与地球的24小时自转周期相差得不算太多,但也不是任何一个有职业自尊的瑞士钟表匠能够接受的精确计时。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生活在类似的黑暗环境中。我们通常会感受到来自太阳的光线,调整我们不精确的、运行时间过长的生物钟。阳光就像转动走时不准确的手表侧面旋钮的食指和大拇指,每天有条不紊地重置我们不准确的内部时钟,将其“调”回精确的24小时。24小时生物时钟坐落在大脑中央一处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在这一位置上,视交叉上核会对从每只眼睛沿着视神经传送到大脑后部进行视觉处理的光信号进行“抽样分析”,利用可靠的光信号来校准不准确的内在时间,将其重置为精确的24小时周期,从而防止任何偏差。它是整个生命体生物节律交响乐的中央指挥。对于白天活动的量行性物种来说,昼夜节律会在白天激活大脑和身体的许多机制,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觉。这些过程会在夜间逐渐变得低缓,从而消除产生警觉性的影响。日光是我们所处环境中最可靠的重复性信号。大多数生物会发展出昼夜节律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活动——不管是体内活动(例如温度)还是体外活动(例如进食)与地球每日绕轴自转,也就是形成规律性白天(太阳出现)和黑夜(太阳隐藏)的轨道力学同步。热而,日光虽然不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可抓住的唯一信号,但只要日光存在,它就仍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优先的信号。大脑也可以利用其他可靠的重复外部信号,比如食物、运动、温度波动,甚至定时的交流互动等。这就是为什么失明的人不会完全失去他们的昼夜节律的原因。任何大脑用于时间重置的信号都被称为授时因子,因此,虽然光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主要的授时因子,但还有许多其他因子可以用于日光的辅助调节,或者在没有日光的情况下用来调节蛋夜节律。(摘编自马修·沃克《我们为什么要睡觉?》)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昼夜节律有强大的影响力,它既可以控制人体的休息时间,也可以控制人的代谢率等节奏模式。B.德梅朗通过含羞草叶片的对比实验,证明了生物体内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完全由日出日落决定。C.人体内的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4小时15分,其不精确性促使阳光每天对其进行重置和调整。D.人体之所以和地球每日绕轴自转的轨道力学同步,是因为日光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的重要信号。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一段中,不同时间段破纪录的可能性,出生和死亡的时间等,都可以证明夜节律的存在及其作用。B.生物的时间节律和人类的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前者也对后者的探索研究具有启发意义。C.“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一句引出下文,芝加哥大学教授确定了人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的平均持续时间。D.文末用“最主要”“最优先”“最可靠”三个词语强调光作为授时因子的重要性,但也不否定其他授时因子的存在。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在除夕,中国人往往会熬夜守岁,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过了十二点再睡,以迎接新一年到来。B.先秦古歌《击壤歌》中有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C.衡水中学学生讲述高三生活,高三学子努力学习,有人早上5:20就已经起床,有人学到忘记吃饭。D.2017年9月9日,中国女排姑娘时隔十六年以五场全胜的成绩再次站到了大冠军杯的最高领奖台上。4.德梅朗的含羞草实验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说明。5.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性”和“通俗性”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B2.C3.B4.①要细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②要有探究精神,反复实验。③要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5.①科学性:从含羞草实验到人类昼夜节律的发现,再到生物钟持续时间的确定,文章内容科学、严谨,说明了人体昼夜节律的存在及工作原理,具有科普价值。②通俗性:以含羞草实验为例,说明生物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将人体生物钟比作走时不准确的手表,通俗易懂;将日光比作转动不准确手表旋钮的食指和大拇指,形象生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它既可以控制人体的休息时间”错,依据“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可知昼夜节律不是“控制人体的休息时间”,而是让人“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C.“人体内的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4小时15分”错,依据“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可知是“一个成年人的体内”,而不是“人体内”。D.“人体之所以和地球每日绕轴自转的轨道力学同步,是因为日光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的重要信号”错,因果关系不成立,依据“大多数生物会发展出昼夜节律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活动……形成规律性白天(太阳出现)和黑夜(太阳隐藏)的轨道力学同步”,可知因果关系应该是:可能为了让人体与白天、黑夜的轨道力学同步,所以大多数生物会发展出昼夜节律。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芝加哥大学教授确定了人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的平均持续时间”错,依据“在这项开创性实验的八十多年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可知“人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的平均持续时间”是在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斯·理查森的研究之后八十年才确定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一段的观点是“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A.不符合,为了迎接新年,熬夜守岁,过了十二点再睡,“熬夜”是有意而为,不是“昼夜节律”所控制的。B.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属于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C.不符合,早上5:20就已经起床,有人学到忘记吃饭,过早地起床,甚至忘记吃早饭,是高中学生努力学习的体现,不是“昼夜节律”所控制的。D.不符合,中国女排姑娘时隔十六年以五场全胜的成绩,是突出中国女排取得的骄人成绩,和“昼夜节律”无关。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依据“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追随天空中太阳的弧形轨迹,到了夜晚会像枯萎了一样垂下。第二天早晨,叶子又会像伞一样张开,如往常般茁壮。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德梅朗的注意”,可知德梅朗是针对常见的“含羞草”变化规律而进行实验。由此可以得到启示:要细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②依据“他将含羞草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将含羞草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从而有了颠覆性的发现。由此可以得到启示:要有探究精神,反复实验。③依据“他将含羞草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将含羞草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可知德梅朗的实验是逆向思维,反向操作。由此可以得到启示:要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普文的特点是科学性、普适性兼具,一方面,科学讲求真实、客观、严谨,一方面,要面向大众,要有普适性性和通俗性。科学性方面,从德梅朗含羞草实验,到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斯·理查森较为极端的科学研究,到发现人类昼夜节律,再到生物钟持续时间的确定,文章内容科学、严谨,说明了人体昼夜节律的存在及工作原理,具有广泛的科普价值。通俗性方面,以含羞草实验为例,说明生物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尤其是将人体生物钟比作走时不准确的手表,“计时不准、走得时间较长”“随着外界时间每过一天,他们都会通过体内形成的更长的计时法开始计时”等表述,通俗易懂;还有,将日光比作转动不准确手表旋钮的食指和大拇指,“每天有条不紊地重置我们不准确的内部时钟,将其‘调’回精确的24小时”等表述,形象生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离别【俄】弗·索罗金轻盈、透明的雾在东方突然变得粉红了,闪出一片黄色的火花来,几分钟迅速地飞驰而过,太阳的边缘从森林的顶端露了出来。康斯坦丁从他坐着的那只腐烂的大树桩上站起身来,树桩的底部在夜间会闪出非常神奇的亮光。他裹紧大衣,走到悬崖边。一条宽阔的河在下方流淌,两岸长满了一丛丛墨绿色的芦苇。河面非常平静,既没有涟漪,也没有水流的痕迹。只是在那碧绿的水底,勉强可以看到一些不住摆动的水草,就像是些神秘的生物。康斯坦丁掏出一盒烟,打开了烟盒。香烟就像清晨那样干燥,在他冰冷的手指间噼啪作响。他抽了一口。烟雾是柔和的,不太浓烈。看着从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阳,康斯坦丁笑了笑,疲惫地揉了揉腮帮。“不管怎么说,离开故土,这可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沉重,”他忧郁地想到,“那是你长大的地方,每一株小草、每一棵树木你都熟悉……而我昨天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4-04-24
·
19页
·
57.2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