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往来贸易,交流融合,造就了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和多元文化汇聚的独特景观。先秦时期有戎、羌、氐,秦汉时期有匈奴、月氏、乌孙,后来还有吐谷浑、吐蕃、回鹘、党项等民族。汉代接收浑邪王十万降众时,采取了“因其故俗为属国”的制度。“属国”体制保留了匈奴人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方式,宽容的民族政策推动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居局面的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建立过很多民族政权,但都未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丝绸之路的繁荣是沿线民族合作联动的产物,而各民族互相联动的基础首先是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也是丝路长期繁荣的重要原因。丝路贸易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共赢的。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不断地交流、发展、融合后,再交流、再发展、再融合,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发展”。以“佛教的倒流”为例,佛教并非简单地从西向东单向传播,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后又传回中亚、印度,从而对中亚和印度的佛教作出贡献。丝路贸易的主体是“转输贸易”,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各个重镇,都有数量不等的胡商或胡人聚落,“胡人尤其是粟特人充当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由于转输贸易的需要,丝路上很多重镇是“商胡”入华之路,也是商贸中心。如新疆的吐鲁番,“一些商胡从西边来到高昌后便不再东行,而是将货物在当地出售,东边来的商人也不再西行到货物的产地去收购商品,而是在高昌购买后,再到其他地方去出售”。正是因为丝路贸易的这个特点,沿线一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如君士坦丁堡、巴格达、敦煌、吐鲁番、兰州等。丝路贸易的主要承担者,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成群结队地徙居中国并长期定居,其后裔有的继续经商,有的则在中国入仕,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摘编自赵大旺《西北史地研究折射丝路文明之光》)材料二: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在古代,丝绸之路东段是丝绸产地。丝绸到达中段后被当地王公大臣消费,也从此段传送到更远的罗马。《罗马帝国与丝绸之路》一书记载,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公元前49年,恺撒为彰显其在高卢打仗得胜归来的功绩.下令把罗马城阳台上的亚麻遮阳布全部换成丝绸,从此形成了罗马统治者重大活动使用丝绸的传统。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从东到西实行的是分段“传递式”销售:东段从长安到敦煌主要是商品“出去”的过程;西域所在的中段,虽然当地人口较少,但是属于商品运输的必经之路;西段沿途国家则主要是消费方。因此古代丝绸之路的货品贸易状态,是由东向西一段段地传递,并非是自东向西一站式的直通。在货品自东向西一段段传递过程中,商人会不断进行交易——在哪里先能被卖上高价,就会先在哪里被卖出,然后商人们就拿着钱继续下一笔生意——通过如此不断地交易,实现货品向西传递。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的交换和运输。漆器、唐三彩、丝绸等货品均诞生于中国,它们随丝绸之路西行远播,而苜蓿、西瓜、菠菜、黄瓜(本名胡瓜)、胡萝卜、蚕豆(胡豆)、胡椒等物产,最初都是从西边运输而来,最终在中原扎根。其中最重要的货品就是丝绸。丝绸在中国具有悠长的发展历程,可以溯源至传说中的黄帝妻子嫘祖。《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蚕种西传的故事,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新疆于阗发现了记述这个故事的壁画,壁画描绘的是一位中国公主嫁给于阗王,于阗那时穿粗布衣服没有丝绸,便请求公主将蚕种带过去,于是公主把蚕种放到帽子里逃避出关检查,最终将蚕种带到于阗,此后当地开始养蚕做丝。丝绸制作技术不断西传,后来波斯、罗马也学会做丝绸。不过在古代,中国始终是国际市场上最大的丝绸供应方。丝绸之路也促进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两汉时期就有许多西域人员来到中原,随之带来了西域文化。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后来风靡中原的一些歌舞也源自西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胡旋舞和胡腾舞。胡旋舞一般由女子跳,胡腾舞一般是男子跳。霓裳羽衣曲中杨贵妃跳的就是胡旋舞,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则是胡腾舞高手。(摘编自张国刚《河西走廊与陆上丝绸之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起源来看,我国西北多民族共居和多元文化汇聚,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B.丝路上有数量不等的胡商或胡人聚落,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多个重镇也与商贸有关。C.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D.因丝路贸易,有很多西域居民在两汉时就来到中原、这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浑邪王率众投降时汉朝采取的“属国”管理体制,是一种宽容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B.“佛教的倒流”指佛教从西向东传播后,经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后又传回原地,这使佛教得到更高的发展。C.恺撒打仗得胜归来以后,把罗马城阳台上的亚麻遮阳布全部换成丝绸,此举证明罗马统治者十分喜爱丝绸产品。D.杨贵妃能跳胡旋舞,安禄山是胡腾舞高手,说明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丝路贸易是“双向共赢”观点的一项是(3分)()A.到了18.世纪中后期,欧洲的瓷器制造开始融入本土审美,在结合中国瓷器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欧洲瓷器艺术。B.苜蓿传入中国以后,汉武帝刘彻开始大量种植,并把苜蓿作为培育战马的优良饲料,这也是西汉取得汉匈大战胜利的原因之一。C.中国丝绸输出到中亚、西亚后,波斯人也掌握了丝绸的织造技术,并制作出波斯锦,波斯锦对中国丝绸织造技艺产生了积极影响。D茶叶传入欧洲后,医生认为喝茶有助于净化血液、治疗多梦、缓解抑郁症,还可预防多种疾病,茶叶因此才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特产项目陆上丝绸之路分布地区丝绸产品苜蓿、西瓜、菠菜等漆器、唐三彩、丝绸等运输必经产品生产A.地区Ⅰ所在国主要是丝绸产品输出的地区。B.地区Ⅰ分布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C.地区Ⅱ开始是运输通道,后来也学会了养蚕做丝。D.地区Ⅱ有很多人来到中原并带来了他们的文化。5.哪些因素令丝绸之路贸易长期繁荣?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幻兽段爱松作为南木萨[注],野兽常常闯入梦境的几率,远远超过碰到野兽的几率。据说,就连族群里最厉害的猎手,也有最头疼的对手,只要听到它们的叫声,就得赶紧撤走,哪怕你有再多同行,也得赶快逃命。我的父亲管这些声音,叫作幻兽。“他,或许是唯一见过幻兽的人……”我的父亲说。见到这个人,是他和阿空头人被邀请到驻地部队,协商帮助巡查界碑路线的时候。他就是小石子,那年刚好19岁。班长用略带自豪的语气对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说:“这个小石子,别看个头不大,身体精瘦,却是我们的标兵,不仅训练比赛是第一,连学习独龙语也是一马当先。”小石子抢先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因为莽莽丛林,需要一个最得力的战士挥刀,披荆斩棘,开路前行。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紧随其后,他俩得根据直觉判断方位,以便指挥。几天下来,我的父亲发现小石子的军装上到处血迹斑斑。阿空头人忍不住说,我们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吃人的东西多,人吃的东西少,那些蚊虫、蚂蟥、毒蛇……还有那些瘴气,可害苦了族人,再加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要不是解放了,你们进来帮助我们,真不知道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虽然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底下长大,但这么急匆匆赶路,连日劳顿,还是有些吃不消。甚至有几个战士,在歇息时揉着被蚂蟥、蚊虫咬得伤痕累累的腿脚,看着山坡上一块近乎直立的巨大岩石,有些不想再爬起来。排长转头和大伙说,岩石陡峭危险,大家连日劳累,就地休息等待,他带小石子上去。我的父亲见状.稍犹豫了一下说,我也随你们上去吧。作为南木萨的我的父亲,清楚地记得,在梦境和现实交汇的那个瞬间,三个近乎虚脱的肉身,如何竭尽全力,把一个古老使命的延续,安放在了高黎贡山之巅。界碑被风雨侵蚀的颜色,让我的父亲大为吃惊,国家和边疆这些抽象的概念,此时变得多么具体。小石子和排长忙于清理和描摹界碑以及界碑上褪色的标记。我的父亲对于梦境的记忆,在山顶上和山脚下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场景,越来越清晰地在他的记忆中还原——是的,他曾经在梦境中来过这里,并且在这里听到过幻兽发出的那种骇人的声音。原本晴朗的天空,转眼之间,像是被那阵浮动的空气撕开了一个口子,乌云滚滚,大雨倾盆而下。雨水的响声越来越大,山石伴随着水流冲刷而下,三个人小心翼翼,相互拉扶,在湿滑的山崖间,一点一点移动。随着滚落的水夹石越来越多,排长为避让,一不小心,一脚踩滑踏空,整个身子陡然坠向山崖。说时迟那时快,小石子奋不顾身,腾跃而起,一手猛然抓住排长的衣服,另一只手在混乱当中幸运地勾到一截藤干,但在下滑的过程中,小石子的腿,被尖棱的岩石划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三人半梭半趴下到了与“大部队”会合的地方。此时,天色越来越暗,四周隐隐有老熊的叫唤。我的父亲明白,在这充满未知和变数的高山上,是十分危险的。可是,排长来回踱着步,不时看看依靠着树,搭手支坐在地上的小石子,迟迟不肯下命令。小石子借助竹杖爬起来,尝试着走了几步,可以是可以,但是走不快。他强忍着痛,语气轻淡却坚定地跟排长说,快下命令吧,大家只管走,我可以在后面跟着大家走。说这话时,我的父亲又看到小石子眼中的光亮,在这即将到来的茫茫夜色中,像是梦的眼睛,又像是辽阔天幕上的星辰。“出发……出发吧。”排长的声音有些犹豫,又有些哽咽。他走过来,蹲下去,摸了摸小石子受伤的腿,眼中噙满了泪水。“嗷嗷呜、嗷嗷呜……”开始只是一声,接着是两三声,后来连成了一片又一片。我的父亲大惊失色,第一次,他在现实里真切地听到了梦境中的声音。小石子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奇怪的叫声,和所有他在这片土地上听到过的野兽的叫声都不一样。是不是因为我的伤腿,因为伤腿流下的血迹引来了这声音呢?想到这里,他停了下来,抬头对着越来越暗的天空淡淡一笑,不再沿着部队来时开辟的道路行走,而是看了看另外一个方向,那里的树木和夜色完全融为了一体。此时,他的腿已经疼得麻木了,他只能依靠腰部的力量,双手拄着竹杖,勉强拖着这条伤腿,再次慢慢动了起来,鲜血完全渗透染红了布条,浓郁的血腥味道,弥漫在莽莽丛林之中。“咦,奇怪,原本清晰的叫声,怎么越来越小,越听越淡,最后竟然完全消失了。”我的父亲开始以为,是不是出现了幻觉。阿空头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如此饥渴的叫声,是绝不会放弃对猎物的追击的。排长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心,比听到叫声时更加慌乱起来。到达营地后,他立即带领两名驻守战士沿路寻找。寻找小石子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不仅部队的人在找,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也和族群猎人们一起去找过,遗憾的是,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我的父亲最后一次和我说起这个故事时,是野兽常常闯进我的梦中的时候。(有删改)【注】南木萨,亦作“纳木沙”,独龙语音译,是独龙族男性巫师,主要从事占卜看鬼,并主持重大祭典,父子相承。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南木萨的“我的父亲”常梦见野兽,这其中被父亲称为“幻兽”的,威力无比,族群里无论是谁见了都得逃跑。B.“我的父亲”和阿空头人被邀请作向导巡查界碑,可在巡查队伍最前面的是小石子,他开辟
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语文试题
2024-05-08
·
13页
·
56.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