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扣题卷(二)历史试卷

2024-05-09 · 8页 · 720.4 K

2024年辽宁高考扣题卷(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下图是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兽面纹琮,该琮圆方相套的形状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的体现。良渚文化玉琮的出现可以用来说明()A.社会分工的出现B.原始手工业的发达C.精神生活的丰富D.祭祀礼仪活动频繁2.顾颉刚说:“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言论旨在()A.批评秦始皇刑罚的残暴B.肯定汉武帝利禄的高明C.揭露二者本质的相同D.强调思想统一的重要3.北魏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之金德为水德。北魏的这一行为()A.有助于维护北方的统一B.意在表明北魏的中华正统地位C.为改革奠定了基础D.确立了阴阳家思想的主导地位4.1987年,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宋代商船“南海一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喇叭口”大瓷碗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这表明宋代()A.烧制瓷器技术有重大改进B.海外贸易非常繁荣C.瓷器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D.宋代注重海外市场5.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这一言论反映了康熙()A.对秦朝修筑长城的不屑B.对清朝边疆治理的自信C.对满蒙关系的肯定D.对历史经验的总结6.1895年,被围在威海卫港中的北洋舰队舰只向日军投降时,1000吨级的鱼雷巡洋舰“广丙”号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只是去年秋天海军会操时来到威海,此时应予放行南返。这反映出晚清()A.军队编制战术上尚停留在古代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没有树立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D.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7.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把他领导的斗争称为国民革命,但含义不清,目标也不甚明确。1923年,蔡和森对“国民革命”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就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据此可知()A.国民革命被赋予明确的含义B.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C.中共主导了国民革命进程D.国民革命是历史大势所趋8.1941年出版的《抗战漫画歌谣集》中写道“日本鬼子太凶狠,一口想把中国吞。谁知不慎把脚失,连人带马滚泥坑,愈陷愈深沉。眼见泥淹颈,可怜白白丧了身。”,这首歌谣旨在()A.揭示日军好战必亡结果B.消除民众的悲观战败论C.体现日本侵华不得人心D.动员民众参军保家卫国9.下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工农业生产基本指标(以1952年为100)。这表明一五计划()A.注重工农业的协调发展B.初步地建立了工业体系C.以发展工业为主要目标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10.1992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指着一台正在工作的机器意味深长地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讲话()A.进一步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特区对经济的引领作用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11.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贝希斯敦铭文意在()A.统一波斯帝国的文字B.颂扬大流士的丰功伟绩C.尊重各地的民族文化D.展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12,目前,关于“中世纪”终止时间的界定,学界盛行四种观点。第一,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第二,公元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三,15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第四,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大航海时代。就社会转型而言,中世纪终止时间应为()A.东罗马帝国的灭亡B.意大利文艺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欧洲大航海时代13.1860-1900年,日本煤炭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500万吨。同期,类似的增长速度发生在比利时和西班牙煤矿中。英国南威尔士同期煤炭的年产量从1140万吨飙升至3510万吨。到19世纪末,德国每年开采1亿吨煤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形成了能源需求的世界市场D.蒸汽动力仍占据主要地位14.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914年殖民帝国控制的陆地面积比例A.帝国主义将世界瓜分殆尽B.独立的国家均为欧洲国家C.英俄因扩张问题矛盾突出D.占比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当15.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和大公司联手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美国对该地区经济的扶植B.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机遇C.摆脱了殖民者的旧有统治D.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16.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确认在相互信任和理解氛围下,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希望在承认文化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发展文化间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团结互助。该宣言()A.增强了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能力B.促进了人类文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C.有利于各国在文化方面的协调合作D.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存局面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北魏前期军中号令都使用鲜卑语,汉族官员或习鲜卑语,或置译令史。但彼时文书则多用汉文(鲜卑很可能没有文字),太武帝遣使至嘎仙洞祭拜先人,也使用汉文书写铭文。随着越来越多汉人进入北魏政权,鲜汉官员言语沟通、文书用语与口头用语的差异等问题愈加凸显,不仅行政效率受到较大制约,也易导致鲜汉官员分化对垒。孝文帝迁洛后,下令“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孝文帝迁洛后鲜卑贵族交游雅集、吟咏谈玄的风气,正是以汉语的使用与普及为基础。——摘编自徐成《北朝制度革新为隋唐大一统创造条件》材料二11世纪,苏格兰王室就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至14世纪,具有北方口音的英语已经在苏格兰南部和东部几乎替代了苏格兰人的传统语言盖尔语。亨利八世于1536年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到了17世纪初,作为英格兰与苏格兰共同的君主,英王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采取的政策也是用英语把两个王国联合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这使得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皆以新教徒这一共同身份与法国等欧陆国家加以区分。——摘编自张炜《英语与近代不列颠国家的身份认同》(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和中世纪前后的英国在推行共同语言上的相似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同语言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意义。(9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洋务运动奠立了中国近代范式教育的基础。中国人开始设办的新式学堂首现于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北京同文馆,初设时抱负宏伟,试图“掌通五大洲之学,以佐朝廷一声教”,实际上是“招集士子学习推算及泰西文字语言,而雇西人教习”,此类学校还出现在各通商大埠,“闽、粤、津、沪之地亦颇立学,招来英秀子弟肄习其中,傅兰雅、丁韪良之徒所译书益众,若律令、公法、史记、地舆、算术、器艺之学,大略有之,中国因以知其学问、政事”。再是军校,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建立中国第一所海军学堂——求是堂艺局;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第一所陆军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开创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还有附属于企业的专业学堂。到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的外语、军事、实业等类学堂不下30所。西方的学制(小学、中学、大学)、学位制(学士、硕士、博士)、分科制等也逐步在中国推行。另外,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自行派遣留学生,约略有如下批次:留美幼童,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共派出四批120人;陆军,1876年有7人赴德学习;海军,1877到1885年有77人到法国和英国学习。人数不多,专业不少,首开先河,适足效仿。——摘编自郭卫东《中国近代历史演进“三段式”表述的再思考》;《历史档案》2022年第4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中国教育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兴办教育的作用。(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美】托马斯纳斯特《总统的就职演说》(1861年3月23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中的总统名称及演讲的主题。(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统“漫画”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各自的寓意。(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拉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幕。在江有生的笔下,波澜壮阔的具有史诗意义的行动,浓缩成一个极具代表性且真实、亲切的场景。期盼美好生活的老奶奶手中的尺子,和测绘队员手中的尺子在这里相遇了。这是一次真实的相遇,也是一次精心设计并不留设计痕迹的不期而遇。漫画《两把尺》在向读者传递精神、传递力量的同时,确立了作品本身的史诗级地位。——摘编自肖承森《致敬筑梦人》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4年辽宁高考扣题卷(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CBDBCABCA111213141516BCDABD1.D【解析】玉琮主要是祭祀用品,在良渚文化中发现数量之多,说明祭祀频繁,故选D项。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使用原始陶器就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工,排除A项。玉琮主要是用来祭祀,也可以反应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精神生活主要是祭祀,谈不上丰富,排除C项。2.C【解析】顾颉刚的这一言论是想说明秦皇和汉武都是想通过思想的统一来维护其政治上的统一这一本质,故选C项。A和B都只是说了材料的一个方面,没有全面分析材料,排除。D项是秦皇和汉武的共同目的,而不是顾颉刚的意图,排除。3.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采用了中原文化中的“阴阳相生相克”的理论,像中原政权一样区分僭伪和正统,将自身政权与西晋的关系建立起来,这是突出北魏正统地位的行为,故选B项。北魏在439年就已经统一了北方,排除A项。题干的行为本身是改革的一部分,排除C项。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一直是主导地位,排除D项。4.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喇叭口大瓷碗、陶瓷首饰盒等物品等都与国内市场产品不一致,是专门面向海外生成的,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宋代制瓷技术,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到宋代商船的商品数量,非常繁荣一说不成立,排除B项。瓷器在唐代就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排除C项。5.B【解析】康熙认为,清朝处理北方民族关系的方式优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是对其边疆治理的自信,故选B项。康熙的言论是对秦修长城的否定,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满蒙关系,但这不是康熙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