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二)-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2024-05-13 · 71页 · 3 M

目录contents(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增分攻略…………………………………………………………01遗传的分子基础增分攻略…………………………………………………………23变异与进化增分攻略………………………………………………………………33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增分攻略…………………………………………………45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增分攻略……………………………………………………58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高考真题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024·浙江·T232023·全国甲·T6 2023·江苏·T23 2023·天津·T162023·北京·T192.分离定律异常分析2023·全国甲·T6 2023·江苏·T232022·海南·T15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023·山东·T23 2023·湖北·T14 2022·全国乙·T32 2022·天津·T9 2021·海北京·T204.自由组合定律变式2023·全国乙·T6 2023·新课标·T52022·山东·T17这部分考查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结合这几年的高考真题推测命题趋势是以遗传现象为情景,考查遗传规律的实质及相关拓展性应用,能力方面多侧重于遗传现象的演绎与推理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验证。伴性遗传方面常结合基本规律的相关计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方法及实验验证、遗传系谱图的分析进行综合考查。考点一、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必记4大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3.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4.子代个体数量较多。考点二、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必记4大点)1.正确选材——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考点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实质及发生的时间(必记3大点)(1)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传递规律。①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2)实质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时间:减数分裂Ⅰ后期。考点四、异常分离比的分析(必记2大点)1.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若性状分离比是2∶1,则显性纯合致死。若性状分离比是1∶2∶1,则基因型不同,表型也不同,如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等。2.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题的解题思路①看F2的表型比例,若表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基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将题中所给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并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③若出现子代表型比例之和小于16,则所少的比例可能由隐性纯合致死、显性纯合致死等引起。考点五、判断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方法(必记2大点)1.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方法①若性状的显隐性是已知的,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位置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表型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②若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用正、反交法。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方法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且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典例1(2024·浙江·高考真题)小鼠毛囊中表达F蛋白。为研究F蛋白在毛发生长中的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F基因敲除的突变型纯合体小鼠,简称f小鼠,突变基因用f表示。f小鼠皮毛比野生型小鼠长50%,表现出毛绒绒的样子,其它表型正常。(注:野生型基因用++表示;f杂合子基因型用+f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F基因敲除方案如图甲。在F基因的编码区插入了一个DNA片段P,引起F基因产生,导致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使得合成的蛋白质因为缺失了而丧失活性。要达到此目的,还可以对该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和。(2)从野生型、f杂合子和f小鼠组织中分别提取DNA,用限制酶HindⅢ酶切,进行琼脂糖电泳,用DNA探针检测。探针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检测结果如图乙,则f小鼠和f杂合子对应的DNA片段分别位于第泳道和第泳道。(3)g小鼠是长毛隐性突变体(gg),表型与f小鼠相同。f基因和g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f杂合子小鼠与g小鼠杂交,若杂交结果是,则g和f是非等位基因;若杂交结果是,则g和f是等位基因。(注:不考虑交叉互换;野生型基因用++表示;g杂合子基因型用+g表示)(4)确定g和f为等位基因后,为进一步鉴定g基因,分别提取野生型(++)、g杂合子(+g)和g小鼠(gg)的mRNA,反转录为cDNA后用(2)小题同样的DNA探针和方法检测,结果如图丙。g小鼠泳道没有条带的原因是。组织学检查发现野生型和g杂合子表达F蛋白,g小鼠不表达F蛋白,因此推测F蛋白具有的作用。【答案】(1)编码序列错位氨基酸序列替换缺失(2)32(3)子代全为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1:1(4)基因突变丢失了启动子,导致无法转录出mRNA;反转录没有产物,检测不出结果抑制毛发生长【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1)依据题意,在F基因的编码区插入了一个DNA片段P,引起F基因产生编码序列错位,从而导致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使得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变短,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结构决定功能,导致合成的蛋白质丧失活性。该基因突变是插入一个DNA片段引起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缺失或者替换基因中的碱基,从而导致基因突变。(2)从图中看出,野生型基因和f基因都含有2个限制酶HindⅢ的识别序列,但f基因中含有P片段,因此限制酶HindⅢ切割野生型基因和f基因后,野生型基因切出来能与探针结合的片段较短,f基因切出来能与探针结合的片段较长,DNA分子越长,分子质量越大,在电泳时迁移速度越慢,因此推测第1泳道中只有野生型基因,第2泳道中既有野生型基因,又有f基因,第3泳道中只有f基因,因此f小鼠和f杂合子对应的DNA片段分别位于第3泳道和第2泳道。(3)据题意可知,野生型基因用++表示,g小鼠是长毛隐性突变体,基因型用gg表示,f杂合子小鼠基因型用+f表示,f基因和g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如果g和f是非等位基因,f杂合子小鼠(+f/++)与g小鼠(++/gg)杂交,后代为++/+g和+f/+g,全是野生型;如果g和f是等位基因,f杂合子小鼠(+f)与g小鼠(gg)杂交,后代为+g:fg=1:1,即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1:1。(4)据图可知,野生型基因突变成g基因以后,启动子随着一部分DNA片段丢失,无法转录出mRNA,也无法形成cDNA,PCR时缺少模板,反转录没有产物,导致最终无结果,因此g小鼠泳道没有条带。g小鼠表型与f小鼠相同,表现出毛绒绒的样子,野生型和g杂合子表达F蛋白,g小鼠不表达F蛋白,即没有F蛋白,表现出长毛,说明F蛋白在毛发生长中起抑制作用。典例2(2023·河北·高考真题)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同),并与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纯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性状,结果见表。实验亲本F1F21P1×P3黑喙9/16黑喙,3/16花喙(黑黄相间),4/16黄喙2P2×P3灰羽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1可判断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定律,F2的花喙个体中纯合体占比为。(2)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者对P1和P3的M/m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并对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和图2。由此推测M基因发生了碱基的而突变为m,导致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最终使黑色素无法合成。(3)实验2中F1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F2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种。若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占比为,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4)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调查方案,判断基因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染色体交换)。调查方案:。结果分析:若(写出表型和比例),则T/t和R/r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否则,T/t和R/r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答案】(1)自由组合(或“孟德尔第二”)1/3(2)增添下降(3)MmRr(或MmRrTt”)51/90(4)对实验2中F2个体的喙色和羽色进行调查统计F2中黑喙灰羽:花喙黑羽:黑喙白羽:黄喙白羽=6:3:3:4【分析】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家禽喙色由M/m和T/t共同控制,实验1的F2中喙色表型有三种,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式,表明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且比例相同,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因此,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F2中花喙个体(有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为MMtt(1/16)和Mmtt(2/16),其中纯合体MMtt占比为1/3。(2)由实验1结果可知,针对M/m基因位点,P1基因型为MM,P3基因型为mm,对P1的M基因PCR扩增后产物大小约为1200bp,而P3的m基因大小约为7800bp,推测M基因发生了碱基的增添而突变为m。当M基因突变为m后,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最终影响了黑色素的合成。(3)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家禽羽色由M/m和R/r共同控制,实验2的F2中羽色表型有三种,比例为3:6:7,是9:3:3:1的特殊分离比,因此F1灰羽个体基因型为MmRr。F2的黑羽和灰羽个体共占9/16,基因型为M_R_。白羽占7/16,基因型共5种,分别为mmRR(1/16)、mmRr(2/16)、MMrr(1/16)、Mmrr(2/16)和mmrr(1/16)。F2中基因型为M_R_的黑羽和灰羽的比例为3:6,因此,F2黑羽个体在基因型为M_R_的个体中占比为1/3。由于MM和Mm的表型效应相同,黑羽个体中两种基因型及其占比为MMRR(1/3)和MmRR(2/3)。黑羽个体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mmRR)的占比为1/9。由实验1和实验2结果可知,黄喙个体基因型为mmT_和mmtt,黑羽的基因型为M_RR,因此不存在黄喙黑羽的个体,即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0。(4)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知,P1的基因型为MMTTRR,P2的基因型为MMTTrr,P3的基因型为mmttRR。利用现有材料进行调查实验,判断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需要选择对TtRr双杂合个体随机交配的子代进行统计分析。实验2中的F1基因型为MmTtRr,因此应对实验2的F2个体喙色和羽色进行调查统计。如果T/t和R/r在同一对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