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练习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2024-05-13 · 12页 · 38.1 K

华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练习(4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网络诚信是社会诚信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同时又具有诚信主体更加广泛、诚信环境更加复杂的鲜明网络特性。比如:在信息获取更方便的同时,信息的真假难以分辨;流量造假、刷单炒信等网络不诚信行为,影响了公平竞争的从商环境;电信诈骗、电商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遏制网络乱象,加强诚信建设,共建法治化网络空间,已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力度,各地创新推进,生动实践,不断推进行业自律,提升网民素养,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取得新成效,网络空间展现新气象。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打击违规失信行为,不仅是推进网络综合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从力量上说,加强网络诚信建设,需要完善治理机制,构建善治格局,强化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监督等。从方式上说,网信部门多措并举对网络失信问题展开集中清理整治,有助于推动网络环境持续净化。互联网平台也需要加强内部管控,更加主动、严格地查处平台内的不诚信问题。让诚实守信者受到尊重,令失信违约者处处受限,才能在人们心中树起信用的权威,在网络空间中挺直信用的腰板,让诚信成为市场经济的“硬通货”、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我们这个超过10亿人的网络家园中,诚信犹如阳光、空气般不可或缺。从网上购物、在线学习等日常应用,到直播带货,共享经济等商业运营,再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社会治理创新,离开诚信寸步难行。推动网络诚信建设,共建美好网络家园,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网络强国建设也必能因为诚信水平提升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文明滋养。(摘编自华宁《守护网络诚信,共筑美好网络家园》)材料二;互联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向信息时代演进的关键标志。当前,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这个基于网络连接起来的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今时今日,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也是网络空间的一分子。因此,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人们感受到数字中国的历史变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4.4%。在庞大的网民规模基础上,创新数字技术,发展数字经济,丰富网络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完善治理规则,推动全球合作……中国的互联网以丰富的发展实践和治理实践,既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服务、支持和保障,也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问题是时代的先声,解决问题是发展的动力。互联网诞生以来,人类在网络空间面临的发展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未曾断绝。尤其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网络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滥用信息技术,从事网络窃密,制造网络空间的分裂与对抗……对待这些互联网领域的“全球公害”,必须既治标又治本。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是复杂,网络空间治理越是呼唤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面对全球性威胁,唯有进行全球性应对,才能取得胜利。针对新挑战,新风险,中国给出了自己的行动与答案。积极推进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普及应用,努力提升全球数字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深化全球电子商务发展合作,助推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深化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携手提高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合作水平,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这些务实之举、有力之措,表明了中国主张,展现了中国担当。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加强沟通,认真应对,扩大共识,谋求共治,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让互联网这个人类的共同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中国呼吁: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稳定,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合作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中提出的“十点主张”,是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而提出的有益倡导,必将为各方广泛凝聚理念共识、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奠定良好基础。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定能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的网络空间,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摘编自金梧《开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图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空间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容易出现影响公平竞争环境、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等乱象。B.赏罚分明,让诚实守信者受到尊重,令失信违约者处处受限,这样才能在人们心中树起信用的权威。C.中国的互联网具有丰富的发展实践与治理实践经验,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D.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责任担当,有力解决了网络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的新威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网络建设,不过二者论述的角度并不相同。B.中国是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因而面临的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更复杂。C.材料—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论述了如何守护网络诚信。D.世界各国应共同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概括自顾炎武《日知录·正始》B.《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左丘明《左传》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刘向《说苑》D.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4.如何更好地开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图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貌,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出自《论语》,诚信现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在网络空间坚守这一“黄金准则”的必要性。(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石头上的永恒朱以撒一弯寒月,冷清地映照着无语流动的伊水,整个龙门石窟,诸佛在一片昏暗中安然入睡。白日里,这些清晰可见的北魏造像,似乎又都隐回历史的苍茫中了。这弯寒月,就是当年映照着刻工迎寒送暑不懈雕凿的那弯寒月吗?我慢慢地沿着伊水上的桥边走动,晚秋的洛阳已是寒意阵阵了。在夜幕下远看,不仅是凹凸不一的石窟、流动明暗的伊水,连同周遭的景致,都那么地影影绰绰,令人恍惚,比起白日给人更多的肃穆。我曾经对学生们说,要了解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了解这些远我们而去的人的所思所想,就要从这些石头开始。493年,鲜卑族拓跋宏把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拓跋宏到了洛阳后,对汉文明表示了高度的痴情,他动用了政治势力来推崇汉化,诸如禁止穿胡服、说胡语,并要改汉姓、行汉制。耐人寻味的是,北魏人居然又对离洛阳城角20余里的龙门断崖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这些石头千百年无人理睬,北魏人却思索着拿这座石山开刀。我一直疑心北魏人在骨子里是不是有和石头打交道的怪癖,因为迁都之前,他们在平城就已雕凿了云冈石窟。这种嗜好当然不能说不好,只是苦。现在我们看到的云冈50余个洞窟,最主要的都完工于迁洛之前。石头与他们真有着不解之缘。相比于南朝人来说,我一直对北魏人抱有好感,认为北魏人是比较朴实素淡的。特别是齐梁绮靡文风,总使我在感觉上非常别扭而倾心于北魏风情。这当然离不开南北方特有的地理环境。在江南池塘春草、园柳鸣禽的温馨中,竹林名士们飘逸出尘。这样的山水也培养起他们女性化的心理,他们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手执尘尾、团扇,潇潇洒洒地寻幽觅丽,标新揭理,好一副自由自在的形骸。而在北魏,抵挡不住风雪严寒和地貌的荒凉贫瘠﹐朔漠苍茫中胡马嘶风,山泽深峻里悲笳动月,不由得让北魏人实在得可以。其实,南朝人对于石头也是有情感的,但抒发得要轻巧多了;而北魏人对待石头的态度令我感动,他们是用血汗把石山雕凿成有灵魂,有生命的一处乐土。就在南朝齐梁人隔江弹琴赋诗、对弈良宵,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时,北魏人开始了自己宏伟的计划。北魏人是注定要蒙受艰难和困苦的,要把这座愚顽冷漠的石山雕琢成一座精美的艺术殿堂,注定了这一代人乃至以后数代人要接续下去,用他们的青春岁月和生命嬗递来交换。除了由人冶炼出来的钢铁,世间自然物质中最硬的当属石头了。人要征服石头,就要有比石头更为坚强的意志。说实话,这如果让那些头脑聪颖、清谈玄远的南朝人来实施,可能就是一枕清梦了。我不止一次地站在石窟前静思默想,1500年前,这里绝不可能像今日这么文雅和欢乐,这里的土壤宜于生长坚硬的大理石悬崖,石头助长了蛮荒,伊水又苍凉彻骨。他们在荆榛中开出一条条小路,就地砍伐林木搭起简易脚手架。具有美术思想的工匠着手规划空间,而更多有蛮力的刻手则左手握钎右手提锤,共同奏响这华彩乐章。要有多少石头在他们手下被剔去,才能逐渐显出佛像的庙堂气色!我是有幸进入古阳洞的,这个洞窟太昏暗了,我披满阳光走进时,几乎全然看不真切,我用手摸,洞壁上都是小尊的造像,冰凉极了。待我能用眼观时,它们又都黝黑无比。我不断地抚摸,不断地细看,它们这么历史久远,这么质朴,如此有灵性,使我心中不由掠过一丝惊悸:当时有多少生命为此而奉献啊!原来只有自然属性的顽石,经过工匠们心血的倾注,精神的浇灌,一个个活灵活现起来。岁月之河流弗尽,它们在历史驿站中成为工匠的化身,成为一种永远的文化积淀和象征。长风吹入洞窟,马上又拐了出去,这与历史的流程太相似了,生命在这个流程中不过忽然而已。只是,这些用肉体生命建造起来的精神象征,给后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向度与价值指归——由短暂走向永恒。现在有些文人嘴上动不动就说活着真累啊,好像洞见了人生三昧似的,说白了就是厌倦这种过程,他们希望最好是不经过程就达目的。这正是他们的行为与北魏工匠的悖反之处。文人总是想把自己留下的痕迹都变成艺术品而让后人崇仰,这当然令人心累;而北魏人无此想法,他们只是单纯地爱石头,将劳累都化解为叮叮当当雕凿的快乐音符了。这往往是永恒者的品性。现代人何等聪明,但不会再有类似龙门石窟的精品问世,除了科学文明的昌盛驱散了佛光,人们也缺乏对石头的情感,更畏惧它的坚硬和冰冷,这样,面对久远的石窟,只有唱一曲无奈的挽歌了。离开石窟中那一尊尊闪动着灵气的造像,肃穆和清冽的气氛依然久久笼罩着我。从北魏良好的引导开始的,历经东西魏,北齐、隋﹑唐诸代都有所进展的敲凿之声,终于成了绝响。也许只有这一弯寒月洞见了顽石转世而为精灵的全过程,录入了其中动人魂魄的悲欢。可是,就是我这样一位匆匆的过客,也感到一种花好月圆的惬意和超脱。身处今日的喧躁之中,任何一处幽静的景致都会唤起我驻足的兴致,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使我在面对它的遗物时思绪如潮。是啊,还有什么比永恒更能开启我愈渐物化的心扉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追述了龙门石窟的建造过程,昭示了文化古迹的现实意义,作者的笔触有一种深沉思索的格调。B.北魏人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先是雕凿了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又着手对龙门断崖进行雕凿。C.古阳洞里那一尊尊久远、质朴而富有灵性的造像,全都是那些具有美术思想的工匠们倾注心血的奉献。D.作者观照了那些远我们而去的肉体生命和不朽的灵魂,表现了自己追慕和留恋文化遗迹的古典情怀。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石山蛮荒、伊水苍凉这样的一种环境,衬托北魏人创造石头上的永恒所遭受的艰难和困苦。B.文章将北魏人与南朝人的性格进行横向对比,在作者看来,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在二者的区别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C.关于人生的“累”,文章将现代的一些文人与北魏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