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卷】湖南省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邵阳市二中2024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模) 历

2024-05-25 · 14页 · 398.1 K

邵阳市二中2024年高考5月自主命题卷(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区A地域文化特色 B.主要生产形态 C.血缘关系亲疏 D.社会文明程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材料中学者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旱地农业、稻作农业、渔猎采集经济文化区,这是根据经济类型和生产形态作出的划分,B项正确;旱地农业、稻作农业、渔猎采集都属于经济类型,而非体现文化、血缘关系、文明程度,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2.据《汉书》记载:(宣帝)元康三年六月诏:“今春,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长安及周边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上述材料反映了汉朝()A.具有生态保护的意识 B.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C.贯彻以法治国的思想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长安及周边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等信息,可以看出汉代政府下令,不准在春夏期间对飞鸟进行擿巢探卵、弹射等行为,体现一定的生态保护意识,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社会治理的相关信息,社会治理能力指的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也就是制度执行力,排除B项;汉代的治国思想并不是以法治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一定的生态保护意识,不能反映休养生息政策的信息,休养生息政策主要体现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3.820年,唐宪宗下诏:“自今以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该举措意在应对()A.社会动荡引发的民户流动 B.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C.经济重心渐趋南移的挑战 D.藩镇割据造成的国家收入锐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要求主客户都要纳税,强调每三年依据资产核定一次税率,意在应对当时社会动荡引发的民户流动,稳定政府税收,A项正确;据所学,唐朝后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藩镇割据等引发的动荡,并非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区分南北地域,不是为了应对经济重心渐趋南移的挑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意在应对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造成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4.宋儒认为佛教执着于生死又超脱生死,放弃天所赋予的“公事”,只求自我的修身养性,是“私利”,同时提出要秉承儒学“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而不尽人道,不足与天地并”的立场。这表明宋儒()A.注重理学理论体系的建设 B.反对借鉴佛教的理论C.放弃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 D.具有强烈的经世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儒认为佛教执着于生死又超脱生死,只求自我的修身养性是“私利”,强调儒学“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而不尽人道,不足与天地并”的立场,这是儒学积极入世思想的生动体现,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儒对于佛教消极遁世思想的反对,并不是注重理学理论体系建设,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儒反对佛教消极遁世的思想,并没有表明反对借鉴佛教理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来的是佛教与儒教在世界观方面的差异,并未表明儒者放弃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朝初期,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永乐时期始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事务完成后便回朝复命。后来朝廷在江浙、江西等重要省份先后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这说明明代()A.行省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 B.巡抚取代了布政司的职责C.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性质 D.地方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永乐时期始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事务完成后便回朝复命。”“朝廷在江浙、江西等重要省份先后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及所学可知,明代在各省设置三司,分管军民司法事务。遇到特殊情况中央派京官到地方“巡行天下,安抚军民。”,说明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性质,C项正确;明代废除了行省制,三司制在全国普遍推广,排除A项;“巡抚取代了布政司的职责”其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6.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 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前朝时期。根据材料“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饱’”可知,清朝统治者开关的初衷并不是通过海外贸易来刺激国内的商品生产并进而积累资本达到国富兵强,结合“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可知,清朝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朝抑商政策因时局而改变的历史信息,即没有涉及抑商政策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商人在中国古代始终没有能够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7.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和新政,前后相继。尽管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抱残守缺,但他们中多数人不敢沉沦,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做出选择,企图实现统治阶级自我革新,然而由于在变革中的举措失当,最终被异己力量所推翻。这说明晚清()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 B.政局变动影响实现富国强兵的步伐C.思想革新时机还不成熟 D.改革推进要注重充分借助外部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在变革中的举措失当,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和新政相继失败,体现了晚清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A项正确;材料说明晚清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政局变动影响实现富国强兵的步伐”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说明晚清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未涉及思想革新,排除C项;材料说明晚清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未体现改革推进要注重充分借助外部势力,排除D项。故选A项。8.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由此可见,该报刊()A.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C.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思想阵地 D.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和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筹备《大众日报》,利用报刊来维护统一战线和发动群众,说明的是该报刊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排除A项;材料与传播知识无关,主要是为抗战服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民的斗争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为中国1949-1955年间私营工业各产值所占比重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得出的结论是()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增强 B.国民经济成分构成趋向合理C.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形成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公私合营和加工订货整体比重上升,私营工业自产自销比重下降,说明私营企业逐渐失去独立地位,也说明国家加大对经济的管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增强,这与国民经济恢复和三大改造有关,A项正确;私营工业各产值所占比重下降幅度太大,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成分构成趋向合理,排除B项;私营工业各产值所占比重下降,说明没有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排除C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表为部分年份中国第一、二产业的产出和就业的结构变化。据此可知,中国()年份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产业就业占国民经济总就业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1952年50.520.983.57.41957年40.329.781.29.01978年28.148.270.517.32000年15.950.950.022.52010年10.246.836.728.72019年7.138.625.127.5A.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产业结构调整走在世界前列C.积极探索新型现代化道路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看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产业的产出和就业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出和就业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又注重协调农轻重比例关系,改革开放时期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其本质上体现的是中国积极探索新型现代化道路,C项正确;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的阶段特征,排除A项;当今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仍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排除B项;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开始,不能全面解释表格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1.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A.实现了环球航行 B.最终发现了“新大陆”C.获得了数倍于航海成本的利润 D.在非洲南端受阻于大风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2年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由材料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果到达了美洲,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项正确;实现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排除A项;获得数倍航海成本利润的是三角贸易,排除C项;哥伦布航行不会途径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排除D项。故选B项。12.工业革命前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