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生物科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一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实验中不需要植物细胞保持活性的是()A.观察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B.观察低温处理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C.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D.以菊花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和离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B.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物质时需要膜蛋白的参与C.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物质,其运输速率只与该物质的浓度差有关D.水分子只能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3.甲型H3N2流感是一种由RNA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病毒的有效防范方式是疫苗接种和佩戴口罩。下列与该流感病毒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通过飞沫传播,说明该病毒能在空气中增殖B.接种该流感疫苗后可立即对该病毒引起的流感起到预防效果C.体积比细胞还小,是最简单的生命系统D.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得到6种产物4.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5.蚕豆病是一种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一位女性患者和一位正常男性结婚,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儿。据研究,女儿患病的原因是其体内相关基因区段中的胞嘧啶加上了甲基基团(-CH3),导致该基因无法转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患病女儿体内含有甲基基团的胞嘧啶一定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相关基因区段中含有甲基基团的胞嘧啶不能与鸟嘌呤配对D.该基因无法转录的原因可能是RNA聚合酶不能与识别位点结合6.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噬菌体每20分钟复制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了模板、原料、酶和能量C.A组试管3中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较低D.B组试管3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第二次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成正相关7.以下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内分泌器官只能分泌一种激素B.激素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因此激素调节范围局限且准确C.激素发挥作用后失活,因此激素调节作用时间短暂D.多种激素可协调配合共同调节同一生理功能8.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存在多个地雀物种,但同一岛屿上一般只有1种地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岛屿上的所有地雀和其它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B.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所有地雀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种群基因库C.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大风将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吹到一个岛屿上,这些地雀彼此之间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9.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全面分析了油菜素内酯(BR)对陆地棉纤维伸长的调控网络(如图所示),BR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GhBRI1)结合,通过核心转录因子GhBES1调控GhKCSs介导的超长链脂肪酸(VLCFAs)的合成,进而促进棉纤维细胞伸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BR是由植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信号分子B.BR通过调控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棉纤维伸长C.VLCFAs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D.BR对细胞的作用效果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效果类似10.近年来,屠呦呦教授带领团队开始重点研究青蒿素对其他疾病的疗效,发现双氢青蒿素不仅是抗疟疾的特效药,而且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明显的疗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艾滋病一样都属于自身免疫病B.双氢青蒿素减轻了细胞免疫反应,从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明显的疗效C.用双氢青蒿素处理器官移植的大鼠,其器官成活率将会明显提高D.B细胞在特异性信号的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11.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碳排放过量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B.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D.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及减少对资源的利用12.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B.消毒的对象有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培养基C.纯培养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有时还需要借助选择性培养基D.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13.嗜盐单胞菌可利用海水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PHA是在细胞内形成的由膜包裹的不溶性颗粒,是一种新型生物塑料。科研人员从海水中分离得到一株嗜盐单胞菌,在非灭菌、高盐、高pH的发酵液中连续发酵生产PHA,其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含PHA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嗜盐单胞菌B.高盐、高pH的发酵液抑制了杂菌生长C.培养液上清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物质和能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发酵完成后收集沉淀的菌体以得到PHA14.某科学小组探索长寿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消毒条件,实验结果如下表。2%次氯酸钠处理时间(min)8101275%酒精处理时间(min)203040203040203040污染率(%)25.621.113.322.216.712.22017.88.9褐化率(%)008.905.614.47.816.716.7注:褐化是指培养材料在组培过程中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并变褐死亡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消毒处理时间越长,外植体的褐化率越高B.消毒处理时间越长,外植体的污染率越低C.诱导培养外植体脱分化为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光照D.组织培养过程中提高生长素与脱落酸的比例有助于生芽15.如下图所示,液泡化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形成细胞质丝,细胞核从细胞的边缘通过细胞质丝移动到细胞中央。在正常核分裂的同时,成膜粒(主要由细胞骨架构成)出现在某些细胞质丝中,后扩展形成成膜体,之后,来自高尔基体等的囊泡在细胞中部融合形成细胞板,并逐步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完成细胞质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中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可能具有周期性B.成膜体可能以轨道的形式介导了囊泡到达细胞中部C.该实例体现了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密切相关D.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也能发生图中所示的过程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均得0分。16.细胞自噬可分为下图中的三种类型:微自噬(甲)、巨自噬(乙)以及由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的机制B.巨自噬过程中形成的自噬小泡与内质网有关C.一些蛋白质经分子伴侣识别后才可进入溶酶体,说明丙类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细胞自噬离不开溶酶体,是因为溶酶体可以合成各种酸性水解酶17.左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右图为用限制酶M处理该家系部分成员的相关基因后进行电泳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致病基因序列中存在一个限制酶M的酶切位点C.IⅡ-1的相关基因经M酶切后电泳检测结果与I-2一致D.Ⅱ-3与Ⅱ-4一定不会生育出患病孩子18.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类似,均具有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4五个时期,其膜电位变化及形成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适当增大细胞外溶液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变小B.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肌后,一定引起Na+通道介导的Na+内流,出现0期C.2期的形成与Ca2+内流和K+外流有关D.4期中,Ca2+通过Na+—Ca2+交换逆浓度排出细胞的直接动力来自ATP19.在一个群落中,当一个早到物种占用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在该群落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抢占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受益的情况称为“促进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了环境状况(而不是资源水平),以减缓或阻止晚到物种在该系统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抑制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灌木对光的遮挡,导致草本植物很难生长,这属于“抢占生态位”C.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增加土壤,此后到达的苔藓有了更高的存活概率,这属于“促进生态位”D.泡菜中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会使乳酸积累,后续到达的细菌无法繁殖,这属于“抑制生态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水杨酸(SA)对植物抗逆性有一定作用。为研究SA作用机制,科研人员用适宜浓度的SA喷洒小麦叶片后,测定两种光照条件下的D1蛋白(D1是促进光合作用活性的关键蛋白)含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实验一、二为重复实验)。科研人员继续在较强光照强度下进行了相关实验,以探究SA对小麦作用的适宜浓度,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A通过减少较强光照造成的D1蛋白含量降低程度,降低抗逆性B.图甲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C.为确定SA作用的最适浓度,应在0.1~0.3μmol/L之间进一步实验D.较强光照下,特定浓度NaCl与SA对小麦光合作用存在协同作用第Ⅱ卷选择题(共55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围成的孔隙。大多数植物的气孔白天打开,晚上保持很小的开度。但在干旱条件下,某些植物的气孔在白天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开放和闭合,称为“气孔振荡”。(1)“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适应性体现在:植物面临干旱条件时,气孔关闭可以_______________;气孔打开可以_______________。(2)气孔开闭的调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研究者利用拟南芥展开了相关研究。①研究人员欲研究蛋白质TOR激酶在气孔开闭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以光照12h/黑暗12h为光照周期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1、图2所示:本实验利用______________(填“加法”或“减法”)原理控制实验变量。结合图1、图2所示的结果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TOR激酶能促进光照条件下保卫细胞中淀粉的迅速降解,保卫细胞渗透压______________,保卫细胞______________,气孔打开。②研究发现,对于气孔开闭的调节,蔗糖与TOR激酶起到相同的作用。为确定蔗糖和TOR激酶之间的关系,将野生型拟南芥分为4组开展实验,检测光照后各组中淀粉降解酶BAM1的相对表达量。组别ABCD蔗糖-+-+TOR激酶抑制剂--++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比较各组数据,若淀粉降解酶BAM1的相对表达量大小
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训练生物试题
2024-05-27
·
10页
·
1.2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