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训练语文试卷(无答案)

2024-05-27 · 8页 · 554 K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高三考前模拟训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关中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宫殿、帝陵和宗教遗迹最为有名。宫殿巨丽,与赋之精神相合,其中尤以杜牧的《阿房宫赋》最为有名。这些赋作所书写的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代礼治精神。华清宫与兴庆宫则因白居易《长恨歌》在宫殿政治意蕴书写之外,展现出其浪漫唯美的一面。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华山、终南山是关中久负盛名的山川,与帝都在空间上形成巨大的张力,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卓绝一代的大诗人在内心对其充满复杂感情,并借此成为他们叩问仙道与天人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思考人生进退出处的重要场所。其次,河西走廊人公众号《全元高考》文遗存的文学写作。“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就其内涵而言,书写内容主要包括边塞战事、征人思乡、大漠风光、陇头风俗等,分别展现出苍凉、悲壮和豪迈三种情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并最终使其经典化为中国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意象。最后,西域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西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此外,唐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着有关西域的地名、人物、器皿、民俗等,许多诗人都先后有从军西域的经历,但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还主要停留在材料发掘与整理层面,而缺乏对其背后机制、关系的深入挖掘,这或许是日后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英国学者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对地方的简单描述,我们可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人们想象中的地方……这些充满想象的描述可使读者认识到一个地方独特的风情或特色。由于人们可从各种媒介了解到不同的地方,多数人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在亲眼所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所以人们透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读出作者对某一特定空间地域之地方性的理解。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首先,再现地方典型的景观。例如轮台这一地名,汉“轮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使“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其次,文学写作重构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楼兰是汉代丝路上的一个邦国,后为黄沙所掩,但唐人却通过反复吟咏书写“楼兰”,最终借助想象与回忆,建构起诗文中的“楼兰”意象,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摘编自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材料二:西域文化丰富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内容,西域风光、歌舞、人物、服饰、用具都进入唐代诗人的视野。岑参的70多首边塞诗出现“沙碛、沙、碛”37次,“轮台”18次,“火山”11次,“白草”11次,“热海”4次,“雪海”3次,“胡虏”29次。他两次西北军幕供职,活动地域广阔,超过以往任何一位边塞诗人。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诗中对西域地名多有记录。沟通与防御成为西域历史文化产生时代差异的驱动力。战争与和平成为唐代西域诗歌的两大主题。在战争主题之下,唐代西域诗歌意象主要表现为辽阔苍茫、严寒冰冻、萧瑟荒凉、苍凉悲壮的特点。从总体上看,边塞诗的战地风光描写,陌生事物出现的多,熟悉的东西相对少些。写入陌生事物使作品带有奇异、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增加亲切感。二者各具艺术魅力,彼此补充,相得益彰。陌生的事物是诗人在边塞才见到的,故冠以“胡”、“虏”等字。边塞诗中汉和胡、虏对举的句子,往往都是把熟悉和陌生的两类事物加以比较。“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汉月是熟悉的事物,胡尘、胡霜则属于陌生类。“蒸沙砾石然虏云,沸浪突波煎汉月。”《天山歌送萧治归京》:“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和虏云、胡风、胡沙相对的都是汉月,前三者作为陌生事物出现,汉月则是作者熟悉的对象。以熟悉的意象写陌生的环境,表达的是心理定势与对家乡的眷恋;在熟悉与陌生的比较中,以倍增其哀乐。(摘编自郭院林《唐诗中的西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公众号《全元高考》A.丝路沿线各类遗存众多,大量宫殿遗迹宏伟壮丽,与赋体文学的精神相符合,常常被唐代文人赋予政治与审美意蕴。B.长安帝陵众多,带给文学书写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由此形成唐代独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C.天山南北两麓三条向西通行的丝绸之路上,文学会随绿洲发生发展,交通路线影响着文学创作及其传播状况。D.岑参西域活动地域之广远超以往的边塞诗人,这使他诗中对西域地名有较多的记录,其经历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内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陇头诗”能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是因为“陇头”地处河西走廊的特殊人文地理价值。B.对唐诗中有关西域的各种信息、唐代诗人从军西域的经历等材料中蕴藏的机制、关系的挖掘可形成重要的研究路径。C.楼兰作为丝路邦国,文明文化早已遗失,而唐诗中反复书写的“楼兰”,其实寄寓的是唐人的思想和精神。D.边塞诗中陌生事物出现的比熟悉的东西多,是因为要以“熟悉”写“陌生”,凸显边地风光奇异、浪漫的色彩。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唐代文人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观点的一项是(3分)A.“阳关”以西已是穷荒之地,唐人反复书写,反映了汉时“阳关大道”到唐后期屡被外族侵扰的盛衰变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丝路南道上的精绝国,在公元3世纪以后就已神秘消失,却因为唐人的记述获得了文学新生。C.唐诗经常“以汉喻唐”,汉代西域旧地名“河西四郡”常出现于唐人笔端,成为国力强盛的文化符号。D.李白《战城南》诗中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思乡之情。4.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对表格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相关文字“轮台”释义汉盛李广利攻占轮台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大汉武力征伐对象武年屠之。——《汉书》帝晚下诏驳回轮台屯田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汉武帝反思用兵之祸,年哀痛之诏。——《汉书》舍弃之地初盛唐唐疆域扩大,在天山北麓,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用汉代典故,代指北庭今乌鲁木齐市附近设轮台县—岑参或边塞中晚唐吐蕃最终攻陷北庭,唐与西文吏何曾重刀笔,将军犹自舞借武帝轮台诏事,讥刺域联系松散轮台。——李商隐穷兵黩武A.盛唐时期设立的轮台县比汉代的“轮台”地理位置更远。B.初盛唐诗人好借汉代轮台典故表达征战建功的精神鼓舞之“喜”。C.中晚唐诗人多借用轮台意象表达国力衰退无奈舍弃西域之“悲”。D.“轮台”作为意象表情达意的巨大反差与统治区域的伸缩变化相关。5.结合两则材料,从“边塞诗”创作的角度简析唐代“丝路遗存”与“文学书写”的关系。(6分)公众号《全元高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将军的眼泪马新亭小时候,爷爷是我的骄傲。爷爷不但是一名将军,还是一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每逢“七一”或“八一”,都会有学校请爷爷去做报告,爷爷几乎是有求必应。临出门前,爷爷总要换上他那身有点破旧的军装,胸前挂满有点褪色的大大小小的军功章。爷爷腿脚不灵便,每次他都攥着我的手和他一块去。到了学校,学生先给他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再把他搀扶到学校礼堂的主席台上。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面对主席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地讲起来,讲述那些发生在革命年代,他和他的战友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感人故事。讲到动情处,台下的学生,有的脸上挂满了泪花,有的悄悄抹眼泪。爷爷讲到最后,总是叮咛学生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爷爷有一个怪毛病,在学校礼堂的主席台上,无论讲战斗多么惨烈,环境多么残酷,从没见他掉一滴眼泪。可是等他回到家,就哭。有时泪如雨下,有时蒙头痛哭。有一年,爷爷病了。学校又派人请爷爷去学校做报告,家人担心爷爷身体不好,不让爷爷去。爷爷从床上爬起来说,我身体没事,小毛病,讲一年少一年了,我去。爷爷照例穿上破旧的军装,挂上大大小小的军功章,去了学校。从学校回来后,爷爷刚坐到沙发上,又哭了起来。只是,这一次比任何一次哭得都狠。我忍不住走过去抱起爷爷一条胳膊说,爷爷,你咋每次回来都哭呢?爷爷这次忽然说,孙子,你想知道我为啥哭吗?我点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头说,想。爷爷抹把眼泪扭头看着我说,可不许说出去。我狠狠地点点头说,行。爷爷又抹一把眼泪说,这件事发生在爬雪山过草地后不久,我们的部队遭遇到一股围追堵截的敌军,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我们团负责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前进。打到最后,全团只剩下我和团长了。不知道大部队走到了哪里,敌军的援军正往这里赶。团长受了重伤,没法走路,我只能背着他行军。团长说,敌军越来越近了,放下我,你走吧,别让我拖累了你。我说,不丢弃伤病员是红军的传统和纪律,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团长说,多活一个人就是为革命多保存一粒火种。还没说完,团长昏了过去。这时,在公路远处出现了一个赶脚的,走近后,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背着褡裢,牵着一头毛驴,毛驴背上驮着两袋子东西。我跑上去抓住了缰绳。那个人也紧紧攥着缰绳,不肯放手。僵持了一会儿,我说,放手,放手。那个人哭着说,这头驴是我家的命根子,没了这头驴全家就没法活了!我犹豫片刻,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团长,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那人说,再不松手,我可要开枪啦!那人放开手一溜烟似的跑了。我在后面喊道,老乡,你家住哪里?我们以后会还你毛驴的!那人已跑得没影了。我把团长抱起来,放到驴背上,牵着毛驴去追赶大部队……要没有那头毛驴,我和团长要么被俘,要么被打死。后来团长当上了将军,再后来我也当上了将军。我插话问道,你们以后没再去找找那人吗?爷爷叹口气说,全国解放后,我和团长都去找过,找了很多次也没有找到那人。这也就成了我一辈子的心事,一想起来我就忍不住要哭,忍不住掉泪。我老是想,那个被我抢了毛驴的老乡,后来怎么样了?他全家怎么生活?都活过来了吗?他去了哪里?没想到那竟是爷爷,也是将军,最后一次哭。几月后,爷爷去世了,临死时,爷爷沟壑纵横的脸上布满老泪。公众号《全元高考》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爷爷不但是一位将军,而且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所以,在我小的时候,他是我的骄傲。B.每逢“七一”或“八一”,总会有学校请爷爷去做报告,爷爷有求必应,且穿上破旧的军装,胸前挂满大大小小的军功章。C.爷爷在学校的报告很有感染力。每讲到动情处,台下的学生有的满脸是泪,有的悄悄抹去眼泪,教育的效果很好。D.即使身体不好,爷爷也会坚持到学校作报告。这是因为他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一句“讲一年少一年了”既让人感佩,又让人心酸。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爷爷在告诉“我”哭的原因时,因为他对所要讲述的事情是他深以为耻,所以要求我不能说出去。B.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