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卷

2024-05-31 · 10页 · 550.2 K

2024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讨论文学的细节,不妨从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的开篇谈起: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段话,包含着丰富的细节,触及文学细节各个层次的功能。文学细节第一个层次的功能,是要模拟真实。第一句用“曲尺形的大柜台”简练勾勒出故事的核心场景,并借着“柜里面预备着热水”这个细节,将读者的目光转移到柜台后,塑造出场景的立体感。同时,又巧妙地以“热水”用来“温酒”这个细节,衔接到对于酒客的描写。鲁迅先生笔力老辣,寥寥几句,咸亨酒店如在读者眼前。文学细节第二个层次的功能,是要刻画人物。鲁迅先生以“短衣”和“长衫”这两个着装上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两个阶层的人,并在下文以名句“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写活了孔乙己内心的纠结。这个层面的细节,已经不仅是模拟真实,而且参与到对于人物的刻画之中。文学细节第三个层次的功能,是要打通隔膜。对于这第三个层次,以往学界还缺乏关注。文学评论家阎晶明在《“那钱上还带着体温”》一文中,细读《孔乙己》里“四文”“十文”“一文”“十几文”这些不同的细节。这仅仅是一些经济学意义上的细节吗?不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之所以可以热练而准确地写出这些经济层面的细节,在于他对于经济所指向的社会关系有深刻的把握。他不是从自我出发,而是从社会出发,展开卓越的写作。一言以蔽之,这些细节展现出作家视野中有他者。诚如鲁迅先生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选自黄平《细节模拟真实、塑造人物、打通隔膜》,有删节)2024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第1页(共10页)材料二:细节是读者与小说之间的纽带。小说用细节唤起读者的经验,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细节。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细。细小动作、细微表情、细致的生活场景,为塑造具有真实性、个性化的人物服务。鲜活的细节不仅让小说具有真实感,而且增加文本的生动性。细节是构成小说魅力的重要部分。细节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储存丰富的信息和无尽的意义-那些显性和隐蔽的意义。显性的意义肉眼可见,隐性的意义却需要挖掘和辨析。细节使小说靠近生活,小说用细节征服读者。那些意蕴丰厚的细节一只手牵着生活,而另一只手牵着的是不断绽放的意义和隐喻。细节不是小说的赘物,它是为小说整体服务的。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甚至就是以细节结构全篇。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用一个喷啶和五次道歉撑起整个作品。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这样的人物本身就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经典品质,而这都是通过细节来呈现的。改变他的人生、导致他悲惨离世的不是那个喷嚏,也不是那位将军,而是以他五次道歉呈现出的愚蠢和胆怯。他一厢情愿的重复道歉,已经让将军不厌其烦,远比那个喷嚏更让将军恼火,而他对此毫无体察,仍然固执地挣扎在自己内心戏里并沿着自己的思路一路狂奔,最后自己吓死了自己。(选自韩春燕《细节是小说的表情》,有删节)材料三: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堆砌和罗列细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从其倡导的“总体性”出发,认为细节应该是情节之中的细节,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书写命运而存在,否则就是“细节肥大症”。所谓“肥大”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不少古典小说中人物外貌及景色描写,是从古诗词里拿来的意象,虽繁复,但意义不大,不仅无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反而因这种“堆砌”和“停顿”而影响了叙事的进程。当然,古典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例证。《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究其原因,还是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金圣叹曾经指出,同样是写水浒人物之粗鲁,鲁达是性急,史进是少年任气,李逵是蛮,武松是豪杰不受羁鞫。这一评价真可谓“粗”中有“细”。“细节肥大症”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还是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人、书写人的写作伦理问题。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选自李晓禺《细节揭示出小说的秘密》,有删节)2024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第2页(共10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小说《孔乙己》具有丰富的细节,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表情”,触及了文学细节各层级的功能。B.意蕴丰厚的细节不仅反映生活,也蕴藏着被不断挖掘出来的意义和隐喻,使小说更具真实感并以此征服读者。C.小说中细节越丰富越好,但也不能只注重“量”而忽视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和表达效果,应为塑造人物服务。D.《水浒传》“一百八人”都有共个性,就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每个人物独有的性格特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细节的第三层次功能是要打通隔膜,即作者的视野里有他者,这一功能,直到现在,学界还缺乏关注。B.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进行描写,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C.细节是为小说整体服务的,所有的细节都有结构全篇的作用。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就是典型代表。D.推理小说里细节描写严密、精细,但人物形象很少能够出彩,因为作者关注了写作伦理而忽视了写作技巧。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细节第二层次功能”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风雪的描写:“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B.《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照凤出场的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C.《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别里科夫的外貌描写:“即使在晴朗的日子,他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甚至他的手表和削铅笔的小刀都被装在套子里。”D.《老人与海》中,硬汉圣地亚哥内心独白:“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4.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项是(3分)打通隔膜打通隔膜打通隔膜打通隔膜刻而人物刻画人物A.细节刻画人物B.细节刻画人物C.D.模拟真实模拟真实模拟真实模拟真实细节细节5.小说产生“细节肥大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2024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第3页(共10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种菜记陈毓李兰戴上了眼镜,这是她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在她的认知里,眼镜是那些爱读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的人的身体配件,也因此,李兰把自己的好视力归结为读不进书的缘故,她甚至在某个瞬间为自己的好视力自卑过。连李兰的妈妈都揶揄过她的好视力,“李兰这娃,隔山能看见兔子跑。”多年后,当李兰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类似的惊讶与虚幻感,其实还出现在她工作的时候。现在李兰在农科城的农业智慧园上班,再说具体点,是在那儿种菜。“上班”也是一个新鲜的词,把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和十里路之遥的王上村的李兰区分开;可具体到“种菜”这件事,又使两个李兰合而为一。王上村的李兰身上有汗气,脸蛋上有太阳红,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要平地、点种、除草、护苗、施肥,当然,也有收获。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上班第一天,既紧张又兴奋,出了一脸一身汗,汗水叫她更紧张,一会儿担心弄乱了工装,一会儿又担心热腾腾的自己和身外这个清凉的环境不匹配,好在她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李兰是从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个女工中挑选到这个岗位上的。拿李兰现在的工作和从前在王上村的种菜比,好像比不成。比如,同样是面对种子和土地,现在李兰是把一粒粒被技术员处理过的种子用小小的镊子夹起,投放进一个个有规格的容器中,放种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放种子的动作经过上岗前千百次的训练。工作日久,熟能生巧,李兰现在起镊子、放种子的动作轻柔,又稳又准。一个个等待李兰放种子的容器自动来到她的面前,被她点种后再缓缓地传送到下一个点位,那里是一个个高大的玻璃箱体,不同种子被归类停当。种子在那里像被某种口令催促,快速发芽、生长,又像训练过的最好的兵阵,整齐一致。那种整齐也叫李兰惊讶,惊讶这些发生和她有关。她想,幸好从她手中出来的是小小青苗。青苗分叶抽枝,长成一棵棵菜。李兰偶尔停手看向那边,隔着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但又像双胞胎孩子一样难以区分,菜们该碧绿碧绿,该红红,该紫紫,开花结果,呈现菜的众生相。一棵辣椒苗上的辣椒串可以收获一笼,西红柿一串一串沉句句地悬垂,枝蔓甚至伸展到了天花板上。李兰凭借在王上村种菜的经验,识得几样菜品,比如菠菜、茼蒿、莜麦菜、茄子、辣椒、西红柿。但此刻眼前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认为西红柿只有青和红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点种的小小容器里,还能结出黄的、白的、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各种新奇的西红柿。它们各有品种名字,可李兰哪里记得住。她看着陌生的西红柿,引不起味觉上的共呜,毕竞那些果实一开始总是和她隔着一层玻璃的距离。直到有一次,李兰偶然走到一列售卖给来农业智慧园观光的游客的果品摊前,买了一盒2024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第4页(共10页)自己种的西红柿,咀嚼之后,她惊讶地得出结论:“挺好吃。”想到自己以前在王上村种的西红柿,那时她也给西红柿分类,大的、圆的、红的、品相好的,是要卖的,价格会定高;小的、不那么圆与红的,就便宜一点卖;样子不好看的、开裂的,她则带回家,熬一大锅西红柿酱,蘸馒头拌面条亵米饭,有时候一天的饭食里都有西红柿。此刻刚吃过盒子里工艺品般的西红柿,李兰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洗西红柿。不过,它们从种子开始,就没见过风雨雷电,没有飞蝶蛲虫咬,没有外界的一粒尘埃一滴泥水,甚至连播种者李兰侍弄它们的时候都戴手套、口罩、帽子,这样种出的西红柿还需要清洗吗?李兰再一次感到迷茫。李兰看见自己端西红柿盒子的手,手指纤细,很白。李兰的脸也变白了,她的脸很少的到太阳,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植物凭借昼夜不熄的灯光的照耀快速长大,李兰在这样的地方跟着变白变纤细。李兰在变白变纤细的时候也变近视了,于是戴上了眼镜。戴上了眼镜的李兰用发小的话说,是文文弱弱的,像是有一肚子墨水的样子。戴眼镜的李兰走到毗邻农业智慧园的一块花地边,这是园区新辟的,将原有的油菜地改种了波斯菊。波斯菊花朵繁密,在团团花簇中,李兰看清了几棵旺长的油菜苗,正闪耀着黑亮的属于油菜的光芒。细雨靠罪,油菜苗得雨露滋润,散发出带着微微苦味的清香。李兰蹲在油菜苗边,取下眼镜,低头深呼吸,仰脸大吐气,那样子,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有删节)文本二:当下,很多小小说仅写“一件事”,着力在有戏剧性的故事里,平面“滑行”。我称这样的写法为有戏,或者说有事,但深入不到人物的微妙情感的底部。有事和没事,有戏和没戏,均为作家概括“世界”的不同方法。然而,网络时代的现实,碎片化、不可料、不可控,作家如何发现,如何表达?陈毓的表达方法贴近了当下的现实。归纳为:没事,却有诗意。《种菜记》延续了陈毓诗性表达。(选自谢志强《关于提炼紧扣与人物配套的“眼镜”》,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兰初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心里满是惊讶与虚幻感,这表现了李兰终于戴上代表文化人的眼镜后内心的自豪。B.“上班”对于李兰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第一天上班,李兰既紧张又兴奋,内心各种担忧,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