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5届高考质量调研(一)地理答案(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1.B 由图所知,PQ经线穿过了北极点和南极点,组成了一个经线圈,因此其包括了两个经度。观察图示可知PQ穿过了印度半岛中部,由此可推测PQ线的经度为75°E和105°W,A错误。由图可知乙位于西亚地区,处于东半球,根据图中纬线可知乙位于30°N以北,因此乙地位于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B正确。根据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PQ是一个经线圈,MN是赤道坐在的纬线圈,MN略大于PQ,C错误。MN代表赤道,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远大于海洋面积,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D 甲地和P地都位于北半球,图中左侧为北极俯视图的部分区域,依据劣弧确定方向,可知P在甲的西方。从甲沿最短路径飞到P地需要向西,两地之间最短路径为两地所在大圆的劣弧,北半球大圆劣弧应向北部凸。由此从甲地沿着最短距离飞往P地,飞行方向应先向西北,再向西南航行,D正确,ABC错误。故选D。3.D 结合所学知识,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图文信息表明,“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因此此时位于高层大气,D正确,AB错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中,因此“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不可能位于臭氧层,C错误。故选D。4.B 结合所学知识,“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大致经过了大气的平流层和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升高,因此“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排除ACD。故选B。5.C 结合所学知识,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排除D;平流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B错误;能反射无线电短波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不在平流层,A错误。故选C。6.B 由材料知,11月,在两大气压中心相互作用的驱动下,强烈的北风将北极冷空气携带至鄂霍次克海,形成极端寒冷的气候,影响了鄂霍次克海的海冰生成和海表温度。所以判断11月亚欧大陆上的高压为亚洲高压,海洋上的低压为阿留申低压;鄂霍次克海纬度较高,受夏威夷高压和印度低压影响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7.A 由图示可知,通过宗谷海峡流入鄂霍次克海的海水纬度在45°N以北,自西南流向东北(为对马暖流的一部分)。暖流流经可以提高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所以判断出其海水性质为温暖高盐。A正确,BCD错误,故选A。8.A 鄂霍次克海海冰扩张范围达到最大,其主导因素为气温低,其次为偏北风的影响,促使海冰范围向南扩展;洋流形成了一个环流圈,不是影响海冰扩展的主要因素;海陆轮廓在不同月份没有明显差异,不是导致每年3月鄂霍次克海海冰扩张范围达到最大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主导因素是风和气温,A正确,BCD错误,故选A。9.B 由材料“其孔洞形成机制与喀斯特溶洞相似。”可以推测水石属于可溶性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孔洞,所以水石不可能是砂岩,①④错误;②③处属于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材料“部分太湖石经历波浪长期侵蚀而形成品质更优的“水石”。”可知“水石”形成在湖边,③处地处内陆,②处在湖边,②处具备“水石”形成条件。ACD错误,B正确,故选B。10.C 题目要求的是自然条件,A错误;西山岛整体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缓,B错误;夏季高温多雨,水热丰富,水的溶蚀作用较强,C正确。西山岛的地质条件虽然相对复杂,但是太湖石的形成与喀斯特溶洞相似,对太湖石的形成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11.C 由材料可知,全球变暖对北极影响很大,可导致夏季气温更高,季节性冻土融化更多,季节性冻土层会变厚;多年冻土层部分化会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可推测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会变薄。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D 由材料可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的地表径流量整体显著增加,当前北极陆地的降水量增速远大于发量增速,引起北极流城净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增加,进而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多,A错误;北极地区降雪向降雨的相态转变,导致秋季至冬季的河流径流量增加,B错误;随着全球升温,积雪融化时间提前,导致河流的径流峰值从夏季提前到春季,C错误;增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性与交换强度,从面导致地下水向河流补给的水量持续增加,特别是在多年冻土覆盖率较高的流域,活动层更厚、地下水储存能力更强,从而有利于增加表径流,D正确。故选D。13.C 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平均深度增加,即基本呈负相关关系,A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最低气温的极值出现在1月中旬,而冻土的最大深度却形成于2月下旬,说明季节性冻土发育与气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C正确,D错误。故选C。14.B 受全球变暖影响,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减小、厚度变薄,A错误;冻结时间推迟,B正确;消融时间提前,C错误;冻结期缩短,D错误。故选B。15.C 季节性冻土融化易导致地基不稳,诱发地质灾害。由图可知,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在3月初开始消融故3~4月季节性冻土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发,C正确;11月至次年2月,陇东地区气温低,冻土深度增加,不易发生地质灾害,A、B错误;6~7月季节性冻土已全部解冻,此时多为降水导致的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C。16.(1)表碛物覆盖型冰川中冰斗一山谷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大,悬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小;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中悬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大,山谷冰川年均变化率最小。(2)表碛物厚度薄,表碛物因反射率低,能够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增温,消融速度快;当表碛物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隔热作用(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冰川消融速度变慢。(3)冰雪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加:冰雪反射率下降,蒸发加剧;冰川萎缩﹐地表裸露﹐下渗增强﹔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多。17.(1)沟谷呈“V”字形;沟谷狭窄;落差大。(2)特点:堆积物粒径较大;堆积厚度较大。原因:一级平台位于沟道侵蚀区下游,泥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一级平台相对开阔,泥石流堆积空间较大。(3)观点一:应该干预。理由:泥石流会给人类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可以通过修建防护工程、植树造林等措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观点二:不应该干预。理由:泥石流是自然现象,人类干预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可以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来减少损失。18.(1)北侧的湖风比西北侧的风速更大;北侧湖风开始的时间比西北侧稍早;持续时间比湖西北侧略长;北侧湖风最大风速出现的时间晚于西北侧湖风的最大风速出现时间。(2)湖的北部山地大致为东西走向,西北侧山地为东北—西南走向,白天北侧山地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西北侧山地多;造成北部山区与南面谷地(湖面上空)的温差更大,形成的谷风更强;湖的北侧离北部山区更近,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力大,湖风风力更大;湖的北侧离北部山区更近,北侧天山谷风与博斯腾湖湖风叠加效应更强;凹的湖岸线会削弱湖陆风循环,湖西北侧的湖岸线是凹岸,使得湖西北侧的湖风风速比湖北侧站点的风速要小。(3)甲画的对 理由:夜间,湖泊温度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M城镇受山风(陆风)影响较明显。读图可知,甲图中,湖泊处等温面向上凸起,说明近地面温度较高;等压线向下弯曲,说明近地面气压较低,且吹山风,故甲同学画的图正确。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答案
2024-09-20
·
3页
·
44.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