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二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选择性必修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这是一个迟到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以“下岗”为标志的东北往事,不是由下岗工人一代而是由下岗工人的后代所讲述。这决定着“新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大量从“子一代视角”出发,讲述父一代的故事,比如双雪涛的《大师》《无赖》、班宇的《盘锦豹子》《空中道路》以及郑执的《仙症》等。在他们的笔下,作为下岗工人的父亲一代,在其潦倒落魄的表象下面,有不可侵犯的尊严。代表性的作品如班宇《盘锦豹子》的结尾,多年隐忍的父亲被逼到拔刀而起,威风凛凛如一头豹子,“而那一刻,他也已看不清父亲的模样”。一代人的辛酸,凝聚为父亲最后的呐喊:“孙旭庭昂起头颅,挺着脖子奋力嘶喊,向着尘土与虚无,以及浮在半空中的万事万物,那声音生疏并且凄厉,像信一样,它也能传至很远的地方。”双雪涛、班宇他们的写作,就像一封晚寄了二十年的信,安慰着步入人生暮年的父辈。他们的小说,在重新理解父辈这批失败者的同时,隐含着对于单向度的新自由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新自由主义所塑造的“标准人”,是市场的人格投影,理性、冷漠而精于计算。在“新东北作家群”的笔下,则游荡着太多的“畸人”,他们充满理想却不合时宜,被视为疯子或废人。双雪涛在大陆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我的朋友安德烈》,记录着安德烈这样的中学同学如何拒绝向一个时代投降,直到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故事;而《冷枪》中的“我”冒着退学的风险也要在宿舍楼里打一架,只因无法忍受有人在电脑游戏中作弊。王德威曾经谈到,“这些人物浮游于社会底层,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他们都是畸零人、失败者、犯罪者、重症病人,或根本就是无赖,然而双雪涛对他们别有一种亲近之感。”“新东北作家群”的写作是共同体内部的写作。“子一代”视角是一个既在“外部”又在“内部”的视角:因其在“外部”,在多年之后回溯,可以总体性地、历史性地回顾共同体的命运,从而超越个人视角的有限性;因其在“内部”,血缘与阶级上的父子关联,使得“代言”的道德难题迎刃而解,他们天然具有“代言”的合法性,父辈的命运书写最终落在子一代身上。这种间离而同一的文化立场,导致“新东北作家群”有效地创造出一种共同体内部的现实主义写作。(摘编自黄平《“新东北作家群”的主题与风格》)材料二:双雪涛的创作暗合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现实城市坐标经过作家本人的写作选择和叙述方法,被构建为记忆中的东北意象。不论是小说中东北的自然、城市等外在形式,还是人物颓旧又顽强的生存氛围,都以真实为土壤,始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东北现实世界。“红旗广场”“红星台球厅”“工厂”等多种意象频繁出现,复刻与还原了记忆中现实的历史图景。其小说对工厂环境的历史还原,占有相当可观的比重。作者采用内聚焦与零聚焦结合的方式进行叙事,“厂区的中央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两边是厂房,厂房都是铁门,有的锁了,有的锁已经坏了,风一吹嘎吱吱直响……有的玻璃全部碎掉,有的还有生锈的生产线,工具箱倒在地上……车间的墙上刷着字,大多斑驳……一车间是装配车间,二车间是维修车间,三车间是喷漆车间,一直到九车间,是检测车间。”昔日里,工人们挥洒汗水的热土,如今却斑驳破旧。老锈的机器暗喻着工业时代的退场,字里行间流淌着悲伤压抑的气息。延续了现代东北叙事通过冲突展示、刻画东北土地与人物命运的传统,双雪涛的《飞行家》《平原上的摩西》等小说讲述了一系列人物遭遇困难而坚忍不屈的故事。其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对现实人物的特殊呈现方式。在记忆与现实一次次穿越回环的时间书写罅隙里,东北的辉煌与阵痛淡隐为宏大叙事背景,东北人物则于事件中以群体浮雕之态凸显而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深化改革开启了国有企业改制的热潮,老东北工业基地工人的年龄、性格、工种各不相同,他们不是“十七年文学”中轰轰烈烈的先进英雄人物,也不是“文革”时期不断被样板化的高大全主人公。双雪涛笔下的工人群像极具韧性,他们为了家人的生存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底层性与世俗性让其与“神化”“完美”的形象渐行渐远。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反抗一切资本的不义,坚守着对信仰的忠诚,坚守着生命的尊严与梦想的荣光,即使下岗,也铮铮铁骨。“别看我卖茶叶蛋,可我一辈子都是共产党的工人”。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这些工人做出的牺牲是突兀盲目的,让人难以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化刚刚起步,他们大而无畏的公而忘私的精神与工业文明发展高度契合。而在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的20世纪末,缺少变通、隐忍不发的性格也成为他们的痛点。即便如此,他们也坚守着精神的洁净与灵魂的坚忍,让现实与历史都为之肃然起敬。《平原上的摩西》是代表性的作品,作家不仅直面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群,并且在人群中最终找到了“父亲”,“父亲”净化了这类小说中软弱的悲悯的氛围,以不屈不挠的承担,赋予“子一代”以力量。双雪涛写出了父辈精神的高度,恰如现代东北书写中群像的“生的坚忍”。他们曾经是最辉煌最自得的人群,因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要重新建立经济与心理秩序,他们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负重,但内心依然因有光而向善。正是李守廉等主人公人性中的正直、尊严、高贵与面对苦难的镇定,使得小说有一种内在的明亮。(摘编自纪秀明郑玥《论“新东北作家群”对现代东北叙事的赓续与新变——以双雪涛为典型案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新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展开论述,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B.双雪涛、班宇等人的小说表达了对父辈的理解,给步入人生暮年的父辈以情感上的慰藉。C.“新东北作家群”创造出一种共同体内部的现实主义写作,这是由其特定的文化立场决定的。D.双雪涛注重对记忆中的东北意象进行历史还原,这源于弥漫在作品中的悲伤压抑的氛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共同体内部写作天然具有超越个人视角的有限性和为父辈“代言”的合法性的优势。B.如果没有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的热潮,就不会出现“新东北作家群”群体。C.老东北工业基地的父辈们公而忘私的精神不再符合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文明发展需要。D.《平原上的摩西》中,“父亲”既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群,也是有精神高度的人群。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提到《盘锦豹子》的结尾,意在说明在班宇等人的笔下,父辈们的尊严不可侵犯。B.材料一引用王德威的话,是为了证明“新东北作家群”表现了很多的“畸人”形象。C.材料二先分析了双雪涛构建的东北意象,再阐述其对现实人物的特殊呈现方式。D.材料二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工人形象的底层性和世俗性。4.材料一使用“标准人”“畸人”等词语,请简析其含义和作用。(4分)答:______5.“新东北作家群”是如何塑造笔下的人物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答: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四世同堂(节选)①老舍祁瑞宣听到了戏园中的“暴动”和小文夫妇与桐芳的死亡。他觉得对不起桐芳。钱先生曾经嘱咐过他,照应着她。可是他丝毫没有尽力。除了这点惭愧,他对这件事并没感到什么兴奋。不错,他知道小文夫妇死得冤枉;但是,他自己的父亲难道死得不冤枉么?假若他不能去为父报仇,他就用不着再替别人的冤枉表示愤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以为小文夫妇都可以算作艺术家,都死得可惜。但是,假若艺术家只是听天由命地苟安于乱世,不会反抗,不会自卫,那么惨死便是他们必然的归宿。有这些念头在他心中,他几乎打不起精神去注意那件值得兴奋的事。假若小文夫妇与桐芳的惨死只在他心中飘过,对于冠家那些狗男女的遭遇,他根本就没有理会。一天到晚,自从办过了丧事之后,他总是那么安安静静地,不言不语地,做着他的事。从表面上看他好像是抱定逆来顺受的道理,不声不响地度着苦难的日子。在他心里,他却没有一刻的宁静。他忘不了父亲的惨死,于是也就把自己看成是最没出息的人。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已完全没有作用,除非他能替父亲报了仇。这个,他知道,可绝不是专为尽孝。他是新时代的中国人,绝不甘心把自己只看成是父母的一部分,而去为父母丧掉了自己的生命。他知道父子的关系是生命的延续关系,最合理的孝道恐怕是继承父辈的成就,把它发扬光大,好教下一辈得到更好的物质的与精神的遗产。生命是延续,是进步,是活在今天而关切着明天的人类福利。新的生命不能拦阻,也不能代替老的生命的死亡。假若他的父亲是老死的,或病死的,他一定一方面很悲痛,一方面也要打起精神,勇敢地面向明天的责任走下去。但是,父亲是被日本人杀害了的。假若他不敢去用自己的血去雪耻报仇,他自己的子孙也将永远沉沦在地狱中。日本人会杀他的父亲,也会杀他的子孙。今天他若想偷生,他便只给儿孙留下耻辱。耻辱的延续还不如一齐死亡。可是,有一件事使他稍微地高了兴。当邻居们都正注意冠家与文家的事的时候,一号院的两个日本男人都被征调走了。瑞宣觉得这比晓荷与招弟的被捕更有意义。冠家父女的下狱,在他看,不过是动乱时代的一种必然发生的丑剧。而一号院的男人被调去当炮灰却说明了侵略者也须大量地、不断地投资——把百姓的血泼在战场上。随着士兵的伤亡,便带来了家庭的毁灭,生产的人力缺乏,与抚恤经费的增加。侵略只便宜了将官与资本家,而民众须去卖命。在平日,他本讨厌那两个男人。今天,他反倒有点可怜他们了。他们把家眷与财产都带到中国来,而他们自己却要死在异域,教女人们抱一小罐儿骨灰回去。可是,这点惋惜并没压倒他的高兴。不,不,不,他不能还按照着平时的,爱好和平的想法去惋惜他们,不能!他们,不管他们是受了有毒的教育与宣传,还是受了军阀与资本家的欺骗,既然肯扛起枪去作战,他们便会杀戮中国人,也就是中国人的仇敌。枪弹,不管是怎样打出去的,总不会有善心!是的,他们必须死在战场上;他们不死,便会多杀中国人。是的,他必须狠心地诅咒他们,教他们死,教他们家破人亡,教他们和他们的弟兄子侄朋友亲戚全变成了骨灰。他们是臭虫,老鼠,与毒蛇,必须死灭,而后中国与世界才得到太平与安全!他看见了那两个像瓷娃娃的女人,带着那两个淘气的孩子,去送那两个出征的人。她们的眼是干的,她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们全身上下都表示出服从与由服从中产生的骄傲。是的,这些女人也该死。她们服从,为的是由服从而得到光荣。她们不言不语地向那毒恶的战神深深地鞠躬,鼓励她们的男人去横杀乱砍。瑞宣知道,这也许是错怪了那两个女人:她们不过是日本的教育与文化制成的瓷娃娃,不能不服从、不忍受。她们自幼吃了教育的哑药,不会出声,而只会微笑。虽然如此,瑞宣还是不肯原谅她们。正因为她们吃了那种哑药,所以她们才正好与日本的全盘机构相配备。她们的沉默与服从恰好完成了她们男人的狂吼与乱杀。从这个事实——这的确是事实——来看,她们是她们男人的帮凶。假若他不能原谅日本男人,他也不便轻易地饶恕她们。即使这都不对,他也不能改变念头,因为孟石,仲石,钱太太,小崔,小文夫妇,桐芳,和他的父亲都千真万确地死在日本人手里。绕着弯子过分地去原谅仇敌便是无耻!立在槐树下,他注视着那出征人,瓷娃娃,与两个淘气鬼。他的心中不由地想起些残破不全的、中国的外国的诗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无定河边骨;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兄弟……”可是,他挺着脖子,看着他们与她们,把那些人道的、崇高的句子,硬放在了一边,换上些“仇恨,死亡,杀戮,报复”等字样。“这是战争,不敢杀人的便被杀!”他对自己说。(有删改)【注】①《四世同堂》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10-08
·
12页
·
40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