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4-10-14 · 5页 · 548.9 K

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6.小明同学设计了一货物输送装置,将一个质量为M载物平台架在两根完全相同、半径为r,轴线在出题人:许华清审题人:刘宇、杨明、唐朝明同一水平面内的平行长圆柱上。已知平台与两圆柱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平台的重心与两柱等距,在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平台的重心位置放上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两圆柱以角速度绕轴线1.蹦极是现在年轻人都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从蹦极者跳出高台直至最后在空中静止下来的整个运动如图所示作相反方向的转动。现沿平行于轴线的方向施加一恒力F,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体与平台总保持相对静止,使载物平台从静止开始运动,重力加速A.蹦极者在加速下落过程中,其惯性增大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蹦极者离开高台瞬间,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A.物体受到平台的摩擦力变小C.蹦极者第一次下落到最低点时,其处于超重状态B.物体和平台最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蹦极者第一次从最低点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绳对爱好者的拉力大于爱好者对绳的拉力C.平台受到两圆柱给它的摩擦力保持不变2.都江堰虹口滑索全程约300米,几分钟内就可以跨越虹口河谷,让游客体验到高空飞翔的快感。游D.只有当F>μ(M+2m)g时平台才能开始运动客从起点利用自然落差加速向下滑行,越过绳索的最低点减速滑至终点,不考虑空气对人的作用力,选7.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最右端放置一可看成质点的小物块。在t=0时对项图能正确表示游客加速下滑或减速上滑的是()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在F的作用下物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t=1s时撤去F,整个过程木板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1kg,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加速下滑.减速上滑AB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拉力F的大小为21NC.01.5s内物块的加速度为0.2m/s2C.加速下滑D.减速上滑D.物块最终停止时的位置与木板右端的距离为3m二、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得6分,有漏选得3分)8.我国发射的探月卫星有一类为绕月极地卫星。如图所示,卫星在绕月极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3.如图甲所示,自动炒菜机的电动铲子既可推动炒菜也可翻动炒菜。自动炒菜机的炒菜原理可简化为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绕行周期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公转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开口向上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容hT2T1rR1,月球半径为R2,忽略地球、太阳引力对绕月卫星的影响,万有引力常量G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器的底部,竖直光滑挡板与其接触,挡板的上端刚好与圆心O重合,有()两种方式使小球到达容器口的P点:方式一是将挡板缓慢水平向右推,3在推动过程中挡板始终保持竖直,使小球到达P点;方式二是让挡板绕A.月球的平均密度22O点缓慢转动,使小球到达P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GT2A.方式一中,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增大42r3B.方式一中,内壁对小球的弹力增大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R2T2C.方式二中,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增大11.绕月卫星的发射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D.方式二中,内壁对小球的弹力增大C.月地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4.某同学在某砖墙前的O处水平抛出一个石子,石子在空中运动的轨迹照片如右D“”.甲乙两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处。甲车中安装了速度传感器,图所示。从照片可看出石子恰好垂直打在一倾角为37°的斜坡上的A点。已知每块9t=03m乙车中安装了位移传感器,两车传感器同步采集的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砖的平均厚度为9cm,取g=10m/s2,sin37°=0.6,cos37°=0.8,则石子落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约为()A.2m/sB.2.25m/sC.3m/sD.3.75m/s5.2024年6月24日中国滑板街头巡回赛(杭州站)圆满落幕。一运动员在side(使用滑板在障碍上横向滑动)落地后,在地面上做匀减速滑行,地面上等间距的画有标记a、b、c、d、e等,如图所示,已知相邻标记间距为2m,现测出他从a标记运动到b标记用时0.4s,从b标记运动到c标记用时0.6s,运动员及滑板可视为质点,则该运动员()A.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前内甲乙两车位移相同A.经过b标记的瞬时速度为4.0m/s4sC.第内甲乙两车逐渐靠近B.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2s14D.第3s末甲乙两车相遇C.经过2s后与a标记的距离为m3D.不能经过d标记高三物理阶考2024-10第1页共3页10.某游戏转盘装置如图所示,游戏转盘水平放置且可绕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转盘上放置两个12.某同学就地取材设计了如下实验,用于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步骤如下:物块A、B,物块A、B通过轻绳相连。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其角速度ω缓慢增大。整个过程中,物块A、B都相对于盘面静止,物块A、B到转轴的距离分别为2r、3r,A物块的质量为2m,B物块的质量为m,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A.当时,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4rggB.当时,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3rrg2gC.当时,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rr3g(i)如图甲所示,选择合适高度的垫块,使木板的倾角为53°,在其上表面固定一与小物块下滑路径平D.为了确保物块A、B都相对于转盘静止,转盘的角速度不能超过r行的刻度尺(图中未画出)。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ii)调整手机使其摄像头正对木板表面,开启视频录像功能。将小物块从木板顶端释放,用手机记录11.(1)某同学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其中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实验中,下小物块沿木板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录像的回放,选择小物块运动路径上合适的一点第一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第二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作为测量参考点,得到小物块相对于该点的运动距离L与运动时间t的数据。①根据某次实验记录数据作图,、两幅图中(选填或2LAB“A”(iii)该同学选取部分实验数据,画出了—t图像,利用图像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5.6“B”)是该同学实验后的正确作图结果;t②下列操作合理的是。m/s2A.应保证橡皮条与两绳套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iv)再次调节垫块,改变木板的倾角,重复实验。回答以下问题:B.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必须垂直C.应尽量减少弹簧测力计外壳与桌面间的摩擦(1)当木板的倾角为37°时,所绘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物块过测量参考点时速度的大小为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m/s;选取图线上位于坐标纸网格交叉点上的A、B两点,利用A、B两点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加远些速度的大小为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E.两次拉动橡皮条时O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2)根据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2(2)学习力学知识后,该同学又设计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操作如下:为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sin37°=0.60,cos37°=0.80)ⅰ.用天平测得物块A的质量为m,四、解答题ⅱ.如图甲两根竖直杆相距为D,用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光滑的轻质动滑轮,动滑轮下端连接13.(10分)南平建瓯的挑幡技艺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有“华夏绝艺”的美称。如图所示,挑幡表演物体A,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杆上P、Q两点,在轻绳的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力传感器的重力忽略不计。者顶着一根外表涂有朱红油漆、顶部顺杆悬挂绵幡的毛竹,从半蹲状态到直立状态,此过程中毛竹经历ⅲ.改变物块A的质量m,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F,测量多组数据,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由静止开始加速和减速到速度为零的两个阶段,两阶段均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减速阶段加速度大小为加速阶段加速度大小的两倍。已知毛竹上升过程总时间为t,上升高度为h,毛竹和绵幡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毛竹上升过程中:(1)最大速度vm的大小;(2)匀加速阶段加速度a的大小;(3)匀减速阶段对表演者的压力FN的大小。①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传感器的示数F与物块A的质量m满足关系式F=(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②某同学改变物块A的质量,作Fm的图像,如图乙,图像的斜率为k,但是他忘记了记录间距D的大小,利用图乙和已知物理量求D=(L,k,g已知)。高三物理阶考2024-10第2页共3页14.(12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由倾角60的光滑斜面轨道AB、半径均为R的半圆形光滑轨道BCDE和光滑圆管轨道EFG构成一游戏装置固定于地面,在B、E两处轨道平滑连接。E、O和B三点连成的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F点为圆管轨道EFG的最高点。现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度为h处的某点由静止释放。不计小球大小,重力加速度为g。(1)若释放处高度h=3R,求小球第一次运动到圆轨道最低点C时的加速度大小和对轨道的作用力;(2)推导出小球运动到半圆轨道内与圆心O点等高的D点时所受弹力FD与h的关系式;(3)若小球释放后能从原路返回到出发点,求释放高度h应该满足的条件。15.(16分)如图所示,某工厂需要利用质量为3kg的物体B通过轻质绳及光滑定滑轮协助传送带将质量为2kg的物体A从传送带底端(与地面等高)由静止开始传送到距离地面H高处,已知传送带倾角为330°,与货物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为,传送带以5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物体B最初距离地面6.5m6且落地后不反弹.某时刻将A释放,最终A刚好到达顶端,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求:(1)释放后瞬间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a1;(2)传送带最上端距离地面的高度H;(3)A由静止释放到滑到传送带顶端,整个过程物块A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l。高三物理阶考2024-10第3页共3页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6hFFNmg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8分)t212345672mg(hR)14.(12分)【答案】(1)6g,7mg,方向竖直向下……(4分);(2)FCBDDDABDR二、多选题(每小题分,共分。全部选对得分,有漏选得分)6186378910(hR)……(3分);(3)hR或Rh2R……(5分)4BCBDCD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详解】(1)从A点到C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L221()L4kg211.1ADE(2)22mghmvC2LD2k212.(1)0.32/0.333.1(2)0.349.4所以小球第一次运动到圆轨道最低点C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四、解答题v2aC2h3h6hR13.(10分)【答案】(1)……(3分);(2)……(3分);(3)mg……(4分)联立可得tt2t2a6g【详解】(1)由题意可知,毛竹先匀加速上升再匀减速上升,加速阶段加速度为a,由运动总时间大小:方向由C点指向圆心O点;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v0vmmtv2NmgmCa2aR22v00v联立解得由运动总位移大小:mmh2a22aN7mg2h由牛顿第三定律,在C点小球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联立解得vmtNN7mg,方向竖直向下本题还可以采用图像法,作出整个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2)小球运动到半圆轨道内与圆心O点等高的D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1mg(hR)mv202D在D点由牛顿第二定律v2FmDDR联立可得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物理意义表示位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