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二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出题人:汪晨审题人:蔡志方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全世界90%以上的稻米产于亚洲,而且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三大地区。如同人类的起源有非洲起源(单一起源)和多地区起源假说一样,为全球大半数人口提供主食的水稻也有一次起源(单一起源,single-origin)假说和多次起源(multiple-origin)假说。水稻的一次起源假说源自201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BarbaraA.Schaal)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MichaelDPurugganan)发表的论文。他们认为,水稻的驯化只有一次,并非两个亚种各自独立驯化。他们采用分子生物学证据分析和估计法,认为水稻的起源约在8200—13500年前,起源地是在中国的长江流域。这个水稻的一次起源假说一方面与已知的考古数据有一致的地方,但是仅凭分子生物学证据也还不足以充分证明水稻的起源和历史。当然,水稻一次起源假说与考古发现中找到的植硅体可以相互佐证。植硅体是硅沉淀在植物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颗粒,由于性质比有机物稳定,可以在地层中被长期保存。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如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和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都发现了超过1万年的水稻植硅体,这表明水稻确实是在1万年前左右开始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首先栽培的。但是,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亚种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粳稻起源于中国的普通野生稻,而籼稻则起源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尼瓦拉野生稻(O·nivara)。但是,第一种籼稻应是由粳稻和野生稻杂交培育而成的。此后,这个杂交种传到东南亚、南亚,这些地方的农民栽培出了适应当地环境的多种品种,由此产生了独特的籼稻。因此,今天亚洲稻(又称水稻,OryzasativaL)包括粳稻(Japonica)和籼稻(Indica)两个主要亚种。现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校的联合团队在2023年8月的《自然植物》(NaturePlant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再次证明水稻是多次起源。研究人员基于1578份水稻和野生稻样本的重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驯化基因的起源,由此推断水稻的野生祖先和起源地点。首先,该项研究确认了水稻包括印度型(indica,籼稻)、澳洲型(aus)、孟加拉国型(rayada)、香稻(aromatic)、温带粳稻(temperatejaponica)和爪哇型(tropicaljaponica)6个品种群,还有两种野生稻存在4个遗传组分(Ruf1、Ruf2、Nivl和Niv2)。在此基础上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发现993个在籼稻和粳稻中同时受到选择的基因(驯化基因),其中80%来自中国的普通野生稻,其余20%起源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尼瓦拉野生稻。这些驯化基因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发生了持续的亚种间基因缓慢地相互渗透。因此,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融合到了整个水稻的基因库。同时,深入研究36个知名驯化基因并进行单倍型网络分析发现,中国南部和印度北部为水稻的两个主要驯化中心,东南亚以及印度南部可能是水稻的次级驯化地区。这也意味着,水稻首先是在中国长江流域栽培的,中国南部和印度北部成为水稻的两个主要驯化中心,东南亚和印度南部可能成为水稻再次一级驯化地区。因此,水稻是在不同地方有多次起源或驯化的。之前也有一些研究提出,水稻具有多次起源或驯化。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沉积物进行研究,现场随机取样采集了多个地层的沉积样品。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7300年到6800年之间的时期,黍与水稻已同时出现于该遗址,而且水稻在其农作物组成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黍的比重相对较低。植硅体形态分析更是显示,双墩遗址的水稻是处于驯化阶段的原始粳型栽培稻,其驯化水平明显高于邻近的江苏顺山集遗址发现的距今8500年到7500年之间的水稻驯化水平。研究人员根据这一结果认为淮河流域也是中国水稻演化的重要区域,其早期水稻可能具有独立的驯化过程。这也意味着,淮河流域可能是中国水稻的另一个起源地,从而证明水稻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多次起源或驯化的。不过,生物演化的起源和历程不只需要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的追踪,还需要化石的佐证。对于水稻,化石主要是指植硅体。在植硅体的形成过程中,会封存一些植物细胞中原有的有机碳,其含量可以达到植硅体重量的0.3%—6%。这首先可以用来进行碳十四测年,以鉴定时间。其次,稻属植物特有的植硅体有水稻扇形、双峰形和并排哑铃形三种。中国研究人员早就发现,水稻扇形体边缘鱼鳞状纹饰的数量可以被用于区分野生稻与驯化稻。野生稻中水稻扇形体鱼鳞状纹饰的数量大于等于9的比例大致在17%,而驯化稻中的比例则在63%左右。另一方面,化石方面的证据还可以看稻粒与茎秆的连接部位的小穗轴,小穗轴光滑表明是自然脱落的野生稻,如果有拉扯形成的断裂,则表明是驯化稻。但是这样的化石极少见,因此主要还是从植硅体角度来区分驯化稻和野生稻。总之,水稻是多次起源的观点已有多方面的证明,但还缺乏类似区分野生稻还是驯化稻那样的植硅体化石证据。因此,水稻的多次起源假说还需要其他研究来进一步佐证。(摘编自张田勘《水稻起源揭秘》)1.下列关于水稻植硅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植硅体不同于种子等大化石,它是沉淀在植物细胞或组织中的硅质颗粒。B.和植物种子中的有机物相比,植硅体更容易在地层中被长久保存下来。C.利用植硅体封存的植物细胞中原有的有机碳,可以帮助鉴定时间。D.水稻植硅体目前只能被用来区分驯化稻和野生稻。2.根据行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全世界90%以上的稻米产于亚洲,这为单一起源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B.芭芭拉·沙尔和迈克尔·普鲁加南的观点是建立在长江流域大量遗址中发现了水稻植硅体的基础上的。C.化石对生物演化的起源和历程的佐证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水稻的多次起源假说目前一直无法直接定论,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与缺乏足够的化石证据有关。D.最新的研究借助稻样本的基因组分析,发现了驯化基因的源头占比,从而判断出水稻的主要驯化中心与次级驯化地区,水稻的单一起源假说也因此被推翻。3.下列选项中,最能作为论据支持水稻多次起源假说的一项是()A.20世纪初的苏联学者瓦维洛夫认为“栽培作物的起源地应该在现存的栽培品种和近缘野生种基因多样性最高的区域”。B.中国学者丁颖先生1926年在广州郊外发现野生稻,随后我国长江流域的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陆续发现了水稻遗存。C.对36个知名驯化基因进行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中国南部和印度北部为水稻的两个主要驯化中心,东南亚以及印度南部可能是水稻的次级驯化地区。D.吕厚远研究团队研究表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水稻开始驯化的时间对应了1万年前后东亚季风开始增强,气候逐渐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背景。4.下列有关文章倒数第二段内容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倒数第二段论述了“这样的化石极少见,因此主要还是从植硅体角度来区分驯化稻和野生稻”的观点。B.先提出化石佐证对生物演化的起源和历程的重要意义,然后从植硅体和整体化石两个方面论证了化石的作用。C.论证植硅体的作用,用了“首先”“其次”等词语;从植硅体的作用到整体化石的作用,用“另一方面”切入。D.用直观的数字和“还”“主要”“左右”等词语,体现语言的精确性和论述的严谨性。5.选文是如何来证明水稻可能具有多次起源或驯化的?请简要说明。【答案】1.D2.C3.C4.A5.①先提出水稻不同亚种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的研究认识;②再用2023年中美联合团队基于1578份水稻和野生稻样本的重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驯化基因的起源的结论证明;③再补充2019年中国科学团队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得出的结论证明;④最后期待更多的植硅体化石或其他研究进一步佐证。【解析】【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介绍水稻起源的两种假说——单一起源和多次起源,详细阐述了各自的研究依据和证据。文章引用了多项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分子生物学分析、植硅体化石证据和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来支持多次起源假说。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证数据,展示了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比较,文章强调了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解。【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只能被用来区分驯化稻和野生稻”分析有误,“区分驯化稻和野生稻”的主要途径靠植硅体,是因为“稻粒与茎秆的连接部位的小穗轴”的化石证据不足,不是说植硅体只能用在这一方面;植硅体还可以用来进行碳十四测年,以帮助鉴定植物时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为单一起源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错,产地与单一起源假说没有必然联系。B.“是建立在长江流域大量遗址中发现了水稻植硅体的基础上的”错,单一起源假说的研究者用的是分子生物学证据分析法。D.“水稻的单一起源假说也因此被推翻”于文无据,从末段“水稻的多次起源假说还需要其他研究来进一步佐证”可看出。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水稻多次起源假说强调是水稻在长江流域起源之后不同亚种的起源。A.可以论证一次起源假说。B.可以用来证明水稻起源的时间较早。D.强调了水稻驯化时间与驯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C项,来自材料第七段,可以作为论据支持水稻多次起源假说。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论述观点错误。倒数第二段应是论述了“生物演化的起源和历程不只需要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的追踪,还需要化石的佐证”的观点。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水稻可能具有多次起源或驯化,从第四段开始论证。①第四段“但是,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亚种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粳稻起源于中国的普通野生稻,而籼稻则起源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尼瓦拉野生稻(O。nivara)”,先提出水稻不同亚种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的研究认识;②第五至八段“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校的联合团队在2023年8月的《自然植物》(NaturePlant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再次证明水稻是多次起源”“研究人员基于1578份水稻和野生稻样本的重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驯化基因的起源,由此推断水稻的野生祖先和起源地点”“因此,水稻是在不同地方有多次起源或驯化的”再用2023年中美联合团队基于1578份水稻和野生稻样本的重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驯化基因的起源的结论证明;③第九段“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沉积物进行研究……”再补充2019年中国科学团队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得出的结论证明;④第十、十一段“不过,生物演化的起源和历程不只需要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的追踪,还需要化石的佐证”“因此,水稻的多次起源假说还需要其他研究来进一步佐证”最后期待更多的植硅体化石或其他研究进一步佐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迄今为止,他还不敢想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当农民就当农民,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无数像他这样的青年,不都是用双手劳动来生活吗?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他不能排除自己的苦恼。这些苦恼首先发自一个青年自立意识的巨大觉醒。是的,他很快就满二十二岁-这个年龄,对于农村青年来说,已经完全可以独当门户了。可是,他现在仍像一个不成事的孩子一样生活在一大家人之中。父母亲和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
2024-10-25
·
20页
·
91.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