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11-21 · 4页 · 193.4 K

部分中学2025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1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表1荀子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类不悖,虽久同理。《吕氏春秋》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韩非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表1为先秦时期关于古今关系的言论,其体现的共同主张是A.鉴古明今B.因时而变C.厚今薄古D.是古非今2.汉初,皇帝即位的时间为先帝葬后,受玺等仪式完成后还需要进谒宗庙;东汉时期,皇帝即位的时间提前到先帝驾崩的当日,整个即位仪式都在柩前完成。这种改变旨在A.宣传孝道理念B.加强礼仪规范C.稳定政治局势D.彰显君权神授 3.唐朝将何晏的《论语集解》作为官学教材,郑玄注《论语》逐渐失传。1967年,吐鲁番出土了唐朝一位叫卜天寿的学生被私塾老师罚抄的郑注《论语》。这说明了图1《论语郑氏注》唐卜天寿写本A.官方教材权威受到挑战B.唐朝边疆治理成效甚微C.民间教育助推文化传承D.二重证据还原历史真相4.元初胡祗遹言:“国朝取人之制,勋旧之外,莫之能进”;元中期邓文原称:“世以阀阅取才”;元末权衡也说:“元朝之法,取士用人,唯论根脚(家世)”。这表明元代A.贵族政治色彩浓厚B.民族矛盾逐渐减弱C.阶级矛盾日益严重D.选官制度承袭唐宋5.朱元璋曾不断宣称除暴安民的宗旨,并时时强调为政之宽、司法之简。但洪武二年后,他主张“刑用重典”。朱元璋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统一的实现B.角色立场的变化C.法律制度的完善D.传统文化的影响6.1900年,梁启超造访旧金山唐人街时发现,姓氏和方言成为当地华人连接“宗族”的重要纽带,甚至出现将真正的宗亲关系置之不理而搞多姓联宗的情况。这反映了华人A.宗族构建的随意性B.应对陌生环境的务实性C.文化认同的模糊性D.保存文明根脉的必要性7.1927年后,一些留美的中国学生和华侨陆续加入美国共产党,并成立了美国共产党中国局。美共中国局成立后,致力于发动华侨华人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这A.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C.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体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8.国民党中央党务秘书王子壮在1939年6月的日记中写道:“文武大员,心盼速和而不敢出诸口者,比比皆是。”这说明了A.民族统一战线急需建立B.国民党完全丧失了抗战信心C.战略防御面临严重危机D.《论持久战》理论的正确性9.表2单位:百万美元年份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亚和新加坡19521.9039.419532.13.236.119543.52.234.9195516.737.342.0195642.937.350.9195753.321.676.4195885.219.6102.0表2为1952——1958年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统计表。据此可知A.政治互信促进经济交流B.中国工业建设卓有成效C.历史交往推动贸易发展D.西方经济封锁彻底破产10.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概念。这得到中国领导人的重视,并在国内引起了广泛讨论。这说明A.科技革命助推四个现代化建设B.文化交流促进理论创新C.“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D.内外环境推动改革开放11.娜娜女神是古代两河流域最古老的神祇之一。在苏美尔神话中她站在两头狮子背上。塞琉古王国时期,她以希腊女猎手形象出现。萨珊波斯时期,她又变成了当地特有的四臂女神,身着希腊服饰,伴有狮子。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教形象的嬗变B.希腊文明的传承C.两河文明的扩张D.多元文化的交融12.2世纪初,罗马一位行省总督向劳迪凯亚城发布了一道政令,确定了水资源先入城、使用者付费的两大原则,要求提升水利设施的隐蔽性,并通过罚款和巡视举报机制,降低水资源污染和水利设施耗损。这一政令反映出罗马A.完善行政制度B.重视社会治理C.强化中央集权D.发展商品经济 13.11世纪起,法国国王着手废除王室领和封臣领内所谓“坏的法律习惯”。1312年腓力四世颁布法令规定,习惯的法律效力源于国王的容忍。这些举措旨在A.确立成文法典B.提升国王权威C.改良社会习俗D.强化封建制度14.《松迪亚塔》是一部颂扬马里王国缔造者松迪亚塔伟大功绩的史诗。其传播经历了口述、书面及艺术表演三种形式的演变,至今仍流传于西非曼德语族社会中,其中一首赞诗还被作为马里国歌。这部史诗的传播与演变A.实证了非洲的历史传说B.加强了非洲各地的联系C.培育了马里的民族意识D.折射了马里的奋斗历程15.在英属美洲,殖民者最初以宗教界限(异教徒)作为奴役黑人的认知依据。17世纪80年代,殖民者引入了“白人”概念,将“肤色”确认为自由与奴役的边界。这一转变A.适应了殖民统治的需要B.推动了种族歧视的发端C.阻碍了宗教信仰的传播D.违背了天赋人权的理念16.165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份印刷品中写道:“东印度公司商船上的水手证实了天才的中国的种种灾难”。之后一段时间,荷兰各个城市有大量的出版物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明朝的灭亡。这反映出A.欧洲出版行业发达B.通讯技术取得突破C.荷兰确立海上霸权D.世界联系逐渐加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古人对自然山川的认知,往往和国家边界、地理脉络、人文景观等政治及文化观念纠缠在一起。自《禹贡》至明代,中国逐渐形成一套关于宏观山脉的理论,认为天下山脉起自昆仑,分三条大干进入中原,开枝散叶,形成北至燕山、南至南岭的山脉系统。进入清代,新的统治者来自山海关外,满人发祥地长白山并不是中原士人熟知的名山,而且西域、西藏、蒙古等地面积广阔、地形多样,分布着许多大山大水,它们与中原地区真实的地理关系有待梳理。在此背景下,清朝前中期提出“泰山源于长白山脉”、西藏佛教圣山冈底斯山脉“是天下山脉的中心”,构建起了天下山川新脉络理论。——摘编自段志强《王朝疆域背景下的清代山脉学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前中期重构山川脉络的原因及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毛泽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奠定了实践基础、物质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做出了开创性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摘编自李捷、陈美芳《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贡献》根据材料,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贡献。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距今5100年前后,中国境内出现了多个拥有区域王权的早期国家。早期中华文明在空间上涵盖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大部分地区,范围远大于古埃及文明,地貌单元更加复杂多样,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中国的“南稻北粟”农业体系具有互补性,能够保证极端时期食物供给的基本稳定,不至于因局部自然灾害而导致文明的全面衰落。早期文明阶段的中国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长期并存,大量人口分散在农村,都邑中心需要依靠次级中心聚落间接控制管理,依靠“敬天法祖”信仰下的等级礼仪维持,形成远近不等的圈层统治结构。材料二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古埃及文明由于地理上相对独立、文化上颇为单纯,形成了“一体”、“一统”程度较高的文明模式,但少了许多变通而长存的可能性。尼罗河流域虽然种植小麦、大麦等多种作物,但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农业体系单一。尼罗河流域在文明形成之初,就诞生了拥有王权的中央集权国家,国王具有集神权、王权于一身的强大权力。——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建业《早期中华与西亚、埃及文明化进程比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与中华文明在起源上的相同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华文明起源,概括古埃及文明起源的特点及对其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文明的起源应当遵循的原则。(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3抗日战争时期各方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出处认识国民政府1929年起,每年6月3日(虎门销烟开始的时间)为禁烟纪念日。全国抗战爆发后,有意回避鸦片战争侵略性质。1939年沦陷区日伪的传单鸦片战争是白种人的英国企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而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应该亲善合作。1940年汉口《国民公论》杂志鸦片战争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事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迟早也会侵略中国。1939年中共党员杨松强调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但也主张联合英国,孤立日本。——摘编自余露、贾望平《历史上的战争与战争中的历史:全面抗战时期的鸦片战争诠释》提取材料信息,从整体或任意角度,得出一个结论,并进行阐释。(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