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11-28 · 10页 · 77.9 K

天津市北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虽然我们对观念的控制力有限,但并非()。因此,我们在面对错误观念的时候也并非无计可施。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_____。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它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的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观念能感知的来源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因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乃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对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清晰,对它的理解越清晰,观念就越深刻。如果我们认为观念是不依靠客观事物的无根之花,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它。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会断裂。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1)依次填入上文三个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最终 忠实 无所作为B.始终 忠诚 无能为力C.最终 忠实 无能为力D.始终 忠诚 无所作为(2)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某一观念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它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就是扭曲的。 B.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是扭曲的,我们就可以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C.因为某一观念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它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就是扭曲的。 D.因为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是扭曲的,我们就可以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3)上文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 B.对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 C.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清晰,对它的理解越清晰,观念就越深刻。 D.对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清晰,对它的理解越清晰,观念就越深刻。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书写是传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工具,其过程简单自然,不假雕饰。如东晋士族的尺牍书迹,其内容都是生活之日常,随事而发,随手而书,情感之真赋予了这些作品以动人的气息。 情感之真是书法艺术自然之真的重要基础。在情感真挚的书写中,任何多余的笔下动作都会妨碍情感的传达,都会使笔下的点画产生令人不适的奇怪变化。自然率意、真情流露的书写不但不会降低点画的质量,反而能够极大地增加其美感,使其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书法之“真”的意义,在于通过长期的学习与陶冶,汰洗掉心灵中那些可能存在的不良部分(无论是质直、刚佷、矜敛、脱易、躁勇,还是狐疑持重),而保留纯真的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的修炼与护持,最终会转化为笔下的典雅、中和、自然、烂漫,转化为清丽、含蓄、温雅而和煦的书卷气,转化为内在品格修养与外在仪表风度气质的高度统一,文质彬彬,相映生辉,从而臻于美与善的境界。 所以,书法艺术的研习,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重要。技法只是形而下的基础,短时间内就能明白并加以解决,心灵的陶冶修炼则需要长期乃至毕生的时间。 (摘编自雒三桂《书法艺术的真、善、美》)材料二: 公元755年12月,对大唐王朝来说,如同一场噩梦——手握十五万精锐之兵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叛乱,由此拉开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序幕。 此刻,颜真卿完全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他曾被皇舅、宰相杨国忠排挤出朝,打发到平原郡。然而,此际,他毅然挺身而出,高举义旗誓死抵抗叛军…… 义军与叛军在土门关战事最为惨烈……义军孤军奋战、苦苦支撑、粮尽援绝……经此一役,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双双殉国,颜氏家族三十余人罹难。 亲人离去,阴阳两隔,尸骨不全,魂归何处?颜真卿不禁椎心泣血,情不能已,便奋笔疾书,作文以祭,寄托哀思,是为《祭侄文稿》。 流传于世的《祭侄文稿》作品尺寸并不大,约两张A4纸大小,却堪称伟大的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家国恩仇、亲情至爱,笔笔传神,字字泣血……其中有书法最为宝贵的东西——笔墨线条形诸纸端的情性之美,感人至深潸然泪下的文字和恸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使其傲然于宇宙间。展卷凝神,就会与书者一起沉浸于悲痛郁愤战火纷飞的往事——开始落笔厚重工稳,书者极力控制情绪,越到后来,便越渐流畅奔放、洒脱奔泻,越写越快,情不能抑,甚而援笔蘸墨,落笔成文,直至干枯滞涩为止。文末,“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数字,行书掺进草法,笔走龙蛇,写得汪洋恣肆,荡气回肠,感情到达高潮,意绪难平。 笔底乾坤,心中道义。颜真卿以书法为念,把信仰与准则,把家国大义和道德操守刻进历史深处,留在炎黄子孙心里…… 从这个意义来说,《祭侄文稿》在,就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 (摘编自李昕《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材料二: (2022年抖音短视频点击率统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只要认识到在书法艺术的研习中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重要,那么就可以保留纯真的赤子之心。 B.《祭侄文稿》之所以流传于世,不仅仅是因为其赓续了中华书法要义,其间喷薄而出的家国情怀,更是因为人们对颜真卿的喜爱。 C.书法艺术中,自然真实相较于情感真实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情感真实能使书法作品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D.材料二高度赞扬颜氏忠义节烈的光辉形象,并中肯评价《祭侄文稿》的历史、社会等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书法中蕴涵的情感,不过二者的写作目的并不完全相同。 B.研习书法艺术重在提高心灵陶冶与学养,赏鉴《祭侄文稿》应侧重其中的情性美。 C.材料二以文学性语言描述《祭侄文稿》产生的历史背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D.从材料三可知,对于王羲之与颜真卿,当下人们更喜欢前者,因为前者擅长行书,而行书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而后逐笔求工……直至全篇皆工。” B.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C.唐代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D.东汉崔瑗《草书势》:“狡兔暴骇,将奔未驰。”3.(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也。守珪仪形瑰壮,善骑射,性慷慨,有节义。时卢齐卿为幽州刺史,深礼遇之,常共榻而坐,谓曰:“足下数年外必节度幽、凉,为国之良将,方以子孙相托,岂得以僚属常礼相期耶?”先是,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遣使诈降。守珪察知其伪,遣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悔至屈剌帐,贼徒初无降意,乃移其营帐渐向西北,密遣使引突厥,将杀悔以叛。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斩屈剌、可突干,尽诛其党,率余众以降。守珪因出师次于紫蒙川,大阅军实,宴赏将士,传屈剌、可突干等首于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三》)材料二:(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传首。时可突干连年为边患,赵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讨。守珪到官,屡击破之。可突干迫困,遣使诈降,守珪使管记王悔就抚之。悔至其牙帐,察契丹上下初无降意,但稍徙营帐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谋杀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过折夜勒兵斩屈剌及可突干,尽诛其党,帅余众来降。守珪出师紫蒙川,大阅以镇抚之。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二子官,赏赉甚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礼遇之 遇:碰到,见到B.悔潜诱之 潜:暗中C.察契丹上下初无降意 初:原本,本来D.过折夜勒兵斩屈剌及可突干 勒:指挥(2)下列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为国之良将如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B.方以子孙相托 木欣欣以向荣C.守珪使管记王悔就抚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B.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C.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D.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4)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古代下称上或称同辈的敬词。《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的“足下”与此不同。 B.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具体城市不一。隋唐时期指洛阳,当时京都在长安。 C.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二十二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D.乙亥,中国传统纪年历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它的前一个是甲酉,后一个是丙丑。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记载历史力求客观公允。如用“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这样不乏褒扬的语言评论犯边的契丹将领可突干。 B.材料二的对话描写能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可圈可点。如张九龄劝阻皇帝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张九龄敢于直谏的性格特点。 C.在契丹王屈剌、可突干被李过折斩除后,张守珪举行大规模阅兵活动,以镇抚突厥:将屈剌、可突干的头颅传送到东都。 D.皇帝赞赏张守珪的战绩,并要拜他为宰相,遭到大臣张九龄的极力反对;后来皇帝对他加官并赏赐,赐其子以官职。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珪察知其伪,遣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 ②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 (7)司马迁认为“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请依据两则材料分别概括说明这种观点。4.(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初发夷陵①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②。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注】①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峡生活之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是他从夷陵出发时所作。②指顾中:一指手,一回头,喻时间短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以一“雄”字描绘出船行三峡时,舟人击鼓而行、鼓声响彻两岸的雄壮气势。 B.首联中湍急的江流和无数的险滩,现在回想仍然让诗人心有余悸,表明他已身处绝境。 C.第四句写仿佛一指手一回头天地就被开辟了出来,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惊叹之情。 D.尾联以问答的形式抒发内心的喜悦,既增强了感染力,又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2)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5.(6分)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代诗人经常把动物、昆虫等写进诗文之中,或写景状物,或表情达意。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动物,用“,”比喻对贤才的渴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