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协同体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2024-12-05 · 10页 · 1 M

南京市协同体七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三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30分)1.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C.几丁质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具有还原性D.组成植物细胞膜的脂质中不包括胆固醇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丙酮酸的分解C.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利于代谢的进行D.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与蛋白质加工、脂质合成有关3.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外的相应受体B.酶联受体是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与靶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D.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4.ATP荧光检测法利用“荧光素酶—荧光素体系”可快速检测环境物体表面的含量,根据检测仪器上的荧光强度值可判断环境中的微生物数量,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荧光素+ATP+氧化荧光素+①+2Pi++光A.可能作为荧光素酶的辅助激活因子B.荧光检测仪不能检测酸奶中厌氧微生物的残留量C.荧光检测过程中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D.荧光强度可反映微生物残留量的原因是细胞内ATP含量相对稳定5.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增殖过程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但都有DNA分子的复制B.细胞凋亡过程是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并可能与细胞自噬有关C.细胞分化后,一般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直到细胞死亡D.细胞衰老时,细胞和细胞核体积均变小,有些酶的活性可能会升高6.生物学实验常用颜色反应来鉴定细胞中的一些化合物或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性溶液龙胆紫能使染色体染成深色,纺锤丝不被染色B.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颗粒时,若染色时间过长可能观察不到脂肪颗粒C.向2mL马铃薯匀浆中加入两滴碘液,震荡摇匀后组织样液呈蓝色D.鉴定还原性糖实验,所用的苹果、梨等匀浆必须现制现用7.下列对于真核生物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C.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倍增不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D.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对材料进行染色之后进行漂洗,目的是为了防止染色过度8.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A.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矮秆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C.F2矮秆个体中,纯合子占1/6,极矮秆个体都为纯合子D.让野生型高秆玉米与极矮秆玉米杂交,F1和F2均可能获得上述相同结果9.细胞在含有3H-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3H-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经特殊方法显色,可观察到双链都掺入3H-脱氧核苷的DNA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现将某男子的精原干细胞进行掺入培养,DNA复制时局部示意图如图。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复制时,图示①②③一定是无色、浅色、浅色B.第二次复制时,图示①②③一定是浅色、深色、深色C.第三次复制时,每个细胞内有一半的DNA与第二次复制时显色情况相同D.可观察到在一个正在复制的细胞内有23个核DNA分子,且它们的显色情况相同10.同一mRNA链上存在RNA聚合酶及多个核糖体,与RNA聚合酶最接近的核糖体为前导核糖体,RNA聚合酶合成产物的速度与前导核糖体的翻译速度始终保持一致,以保障转录和翻译的完整进行。这种同步完成转录和翻译的现象称为转录翻译偶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转录时,RNA聚合酶在模板DNA上的移动方向是5′→3′B.核糖体会首先结合在mRNA链的3′端,随后启动翻译过程C.移动的前导核糖体通过偶联作用可推动暂停的转录重新启动D.转录翻译偶联现象普遍发生在人体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过程中11.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受到一系列遗传因子和环境因素的调控。科研人员对光和脱落酸(ABA)影响水稻种子萌发的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ABA与赤霉素作用效果相反B.ABA浓度为2~8μmol/L时,野生型水稻种子在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高于黑暗条件,光为种子萌发提供了能量C.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表达水平可能高于野生型D.该实验的自变量除ABA浓度外,还有不同类型水稻种子、有无光照条件,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12.人体内血液中的铁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后,获得的Fe2+通过巨噬细胞膜上的铁输出蛋白(FPN1)进入血液,用于生成新的红细胞。肝脏分泌的铁调素(Hepc)可与FPN1结合,促进FPN1内化和降解,进而降低血液中Fe2+的含量。在炎症病人的尿中Hepc含量明显升高,HepcmRNA的水平也明显上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机体铁过载时,肝脏分泌的Hepc减少B.炎症可能会减少红细胞生成,进而导致贫血C.敲除Hepc编码基因,巨噬细胞不会出现铁积累D.Hepc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13.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啮齿动物,主要以双子叶植物为食,其挖洞推土活动将地下土壤上翻到草地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土丘,导致草地裸露,严重破坏了植被空间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高原鼢鼠啃食优质的牧草,降低草原生产力和草地牧草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统计一定面积草地上土丘的数量可以推测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B.双子叶植物的数量直接影响高原鼢鼠的数量,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捕杀成年高原鼢鼠可通过提高死亡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D.高原鼢鼠数量的变化间接改变草原群落的结构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类群14.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的操作中需要使用限制酶和DNA聚合酶参与B.一般情况下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C.③→④过程利用了膜的结构特性,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D.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有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15.组织培养可快速繁殖植物,得到的试管苗常先移至草炭土或蛭石中炼苗,苗健壮后可移栽定植。关于菊花的组织培养及幼苗的移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S培养基的碳源一般用蔗糖而不用葡萄糖,以减少微生物污染B.接种时用镊子夹取菊花茎段,注意茎段的形态学上下端,避免倒插C.定植前可先将试管苗移栽到装有消毒过的蛭石的无菌箱中恒温培养D.菊花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核基因数目可能不同二、多选题(12分)16.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通过基团移位的方式运输葡萄糖,过程如图所示。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通过酶Ⅰ的作用将HPr激活;而膜外环境中的葡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中的底物特异蛋白——酶Ⅱc结合,接着被图中所示过程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形成磷酸糖(可被细胞迅速利用),最后释放到细胞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运输方式中,葡萄糖需要经过磷酸化修饰才可以进入细胞质B.酶Ⅱc是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转运过程中其结构不发生变化C.图示转运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图示葡萄糖跨膜运输速率受葡萄糖浓度和酶Ⅱc的数量影响17.泛素蛋白会与细胞中需降解蛋白质结合,当降解蛋白质上连接4个以上泛素蛋白后会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如图1)。蛋清溶菌酶与细胞提取液混合后会逐渐通过泛素降解途径降解。为探究蛋清溶菌酶的降解过程,进行以下实验。实验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蛋清溶菌酶与细胞提取液混合。对照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蛋清溶菌酶与不含细胞提取物的缓冲液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进行蛋白质电泳,放射性自显影显示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蛋白质条带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泛素蛋白含量降低不利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水解B.蛋清溶菌酶的降解需要蛋白酶体、泛素连接酶等多种酶参与C.泛素蛋白、泛素连接酶在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中可以重复发挥作用D.据图2可知,实验组中蛋清溶菌酶的种类多于对照组18.碳汇是指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或活动,碳储量指的是某个时间点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储备量。研究者以某流动沙丘上的樟子松(针叶)人工林和某天然榆树(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态系统碳储量,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包括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不同成熟林的碳储量分配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碳储量林型植被碳储量(t·hm-2)土壤碳储量(t·hm-2)樟子松成熟林148.5349.65天然榆树林25.8638.36A.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樟子松人工林,遵循协调原理B.在流动沙丘上种植人工林能防风固沙、增加碳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阔叶凋落物更易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碳和微小植物残片,并传输到土壤中稳定储存D.樟子人工林的碳汇等于植被碳储量与土壤碳储量之和19.我国古诗词和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杜牧的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中萤火虫发光需要ATP直接供能B.《齐民要术》中记载“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酒曲中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酿酒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和二氧化碳会影响酒曲活性C.王维《鹿柴》中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体现了群落复杂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光能的有效利用D.宋朝《格物粗谈》中记载了柑橘的窖藏方法:“地中掘一窖,或稻草或松茅铺厚寸许。将柑橘逐个排窖内……四围湿泥封固,留至明年不坏。”体现了低温、低氧、一定湿度有利于水果保鲜三、非选择题20.(11分)图1表示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某雄性动物(2n=8)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用“●”和“○”表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的移动路径如箭头所示;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图;图3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变化图;图4为减数分裂过程(甲~丁)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图。图5表示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某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不考虑染色体互换,①②③代表相关过程,Ⅰ~Ⅳ表示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②过程发生在分裂时期:细胞中③→④过程每条染色体含DNA含量相当于图2中段的变化。(2)图2中A1B1段上升的原因是细胞内发生,若图2和图3表示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则图2中发生C1D1段变化的原因与图3中段的变化原因相同。(3)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4的时期(填甲、乙、丙、丁);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5中的(填序号)过程中。(4)图5中细胞Ⅱ的名称为。细胞Ⅲ的基因型是aaBB,则细胞Ⅳ的基因型是。(5)若细胞Ⅳ的基因型为ABb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Ⅳ与基因型为ab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个体,且该雄性个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另一条随机移动,则其产生基因型为abb的配子的概率是。21.(12分)(一)以下是人工养殖鱼塘各部分能量记录表。养殖的草鱼除饲料外还以轮叶黑藻和苦草为食。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字母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轮叶黑藻和苦草同化的能量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草鱼粪便中的能量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殖的能量abcde?(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