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查生物试题(二))

2024-12-05 · 10页 · 823.6 K

西南大学附中高2025高三上11阶段性检测(二)生物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2024年11月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洋葱根尖分生区能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是()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大液泡“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等,是健康、营养、均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B.大豆煮熟后蛋白质变性,肽键断裂,有利于消化吸收C.谷类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D.肠道吸收钙和磷的速率不受脂质的影响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观察动物的生理变化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区域C.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则甲状腺激素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人体消化道某区域存在如图所示结构与成分,其中a~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A~D表示体液,请分析如下选项中错误的是()若某人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图中B增多引起组织水肿胃酸会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经A运输至胰腺C.c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A与DD.人体运送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经过的路径一般为A→a→B→b→C 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内的相应受体B.酶联受体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酶联受体激酶区域与ATP水解脱离的磷酸基团结合后具有活性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定向分化引起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周期可分为G₁、S、G₂、M四个时期,其中S期为DNA合成期,TdR能被S期细胞摄入并掺进DNA中。高浓度TdR可抑制DNA合成,常用于诱导细胞周期同步化,过程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步骤第一步:含高浓度TdR培养基中培养第二步:普通培养基中培养第三步:含高浓度TdR培养基中培养时间至少15h至少7h?由于S期中DNA已经发生了复制,G2期中没有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第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使所有细胞都停留在S期C.第二步细胞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能超过15hD.第三步需至少持续22h才能确保所有细胞同步化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痛觉神经元Cl-内流,将电流表指针置于细胞膜某点内外两侧,可检测到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患带状疱疹后Cl-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D.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3植物细胞通过对Cl-、NO-、Na+、Ca2+的离子运输以调节细胞渗透压。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富集在液泡中,夜间这些蔗糖运到胞质溶胶。植物液泡中部分离子与蔗糖的转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液泡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维持膜内外的H+浓度梯度B.Cl-、NO3-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不需要消耗ATPNa+、Ca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使得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白天液泡富集蔗糖会使得光合产物堆积在液泡中,不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新物种的产生意味着原有物种发生了进化,但进化不一定能够产生新物种;③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方式不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表明细胞生理活动的进行不一定非要依赖细胞器的存在;⑤表观遗传未改变DNA的碱基排列顺序,表观遗传导致的表型改变不会遗传给后代;⑥某雌雄数量相当的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雄性个体中有1/10患甲病(由X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则该种群有11%的个体患该病;⑦羊水检测可作为判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手段,主要是通过取羊水的上清液进行显微观察实现;⑧同一株水毛莨,空气中的叶和水中的叶形态不同,以及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都是表观遗传的典例。A.2项 B.3项 C.4项 D.5项山金柑的代谢产物——类柠檬苦素具有抗氧化、抗癌的作用,早花柠檬富含维C。为得到结合两者优良特性的杂种植株,利用山金柑愈伤组织细胞(2N)和早花柠檬叶肉细胞(2N)进行体细胞杂交。下图是对某杂种植株核DNA和线粒体DNA的来源进行鉴定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该实验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有多种手段,包括电融合法、聚乙二醇(PEG)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细胞融合后获得的融合原生质体需放在无菌蒸馏水中以防杂菌污染C.山金柑产生类柠檬苦素应该是次生代谢物,不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D.该杂种细胞经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是四倍体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型为Aa的普通二倍体玉米(2N=20),人工诱导得到了同源四倍体玉米(植株A),该小组对植株A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植株C中基因成对存在,因此为二倍体若玉米细胞为AAa,其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占1/3C.过程③中最多观察到染色体40条D.无籽西瓜与得到植株A的育种方法都涉及多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属于可遗传变异人正常血红蛋白的β肽链是由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的,β肽链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其他氨基酸替代是人患镰状细胞贫血的直接原因。下表为某女性患者及其父母β肽链首端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染色体I与II上相关基因转录时的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表中每个基因未显示序列均正常,所显示的β肽链除第6位上氨基酸不同外,其他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据表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β肽链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6—谷氨酸—赖氨酸—父亲I…GTT—CAT—CTT—ACT—CCT—GAA—GAG—AAG…Ⅱ…GTC—CAC—CTC—ACC—CCA—AAA—GAA—AAA…母亲I…GTG—CAT—CTT—ACA—CCT—GTA—GAG—AAG…Ⅱ…GTA—CAC—TTG—ACA—CCG—GAG—GAA—AAA…女性患者I…GTC—CAC—CTC—ACC—CCA—AAA—GAA—AAA…Ⅱ…GTG—CAT—CTT—ACA—CCT—GTA—GAG—AAG… mRNA上的GUU、GUC、GUG、GUA均为缬氨酸的密码子细胞自己能够合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可以由血糖转化而来患者会产生两种β肽链,一种β肽链的第6位上是赖氨酸,另一种是缬氨酸若这对夫妇生育二胎,则生个不患病儿子的概率为75%现有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某纯合动物(2N=12)。将其一个正常精原细胞(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P元素都为32P)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再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①和②代表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若此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图像,细胞①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基因A和a,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若此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图像,该图细胞中含有4套遗传信息和6条含32P标记的染色体若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该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一个精细胞中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最大为6条使用32P标记该动物口腔上皮细胞溶酶体中的脱氧核苷酸,最终可能在该细胞染色体中检测到放射性下图为某家族ABO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些家庭的成员血型已经清楚(见标注)。已知控制血型与该病的基因是独立分配的,且该地区人群中IA基因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人群中患病的频率为1/10000,此外,7号个体含有IA基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家系中随机抽样B.9号为AB型的几率为11/38C.3号为O型血的概率为4/5D.3号与4号再生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的几率是33/10000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I组与IV组曲线增长趋势近似,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B.比较I组与III组曲线变化的差异,说明活化的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增长C.综合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细胞外,且T细胞不能直接杀伤细菌XD.可初步推测活化的T细胞可能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进而杀伤细菌X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图甲图乙(10分)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有高表达的银蛋白PSMA,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CD28接收激活信号,二是实现癌细胞与T细胞的聚集。图甲为科研人员尝试构建以PSMA×CD28为抗原的双特异性抗体;图乙为该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及作用机理图,请据图分析:图甲分析可知,制备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的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主要有 (答出2点)。在体外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 等天然成分。同时为了维持培养液的pH,应该将细胞置于含有 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筛选得到杂交瘤A/B的过程实际是两次筛选。图丙 ①第一次筛选目的是得到杂交瘤细胞。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如图丙所示。其中,骨髓瘤细胞只能利用全合成途径进行无限增殖;B淋巴细胞两种途径都能进行。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未融合细胞,或两两融合后的细胞时,其中 (选填细胞的简写名称“瘤细胞”“B细胞”“瘤瘤细胞”“BB细胞”“B瘤细胞”)会因无法进行图中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杂交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可以通过 途径合成核酸。②将第一次筛选获得的细胞进行多倍稀释,借助多孔细胞培养板,利用 原理进行第二次筛选,选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双特异性抗体协助杀伤癌细胞的机理是 。(12分)强光条件下,绿色植物细胞内光合色素吸收过多光能会造成光系统损伤,植物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减少这种伤害。科研人员对某绿色植物光暗转换中的适应机制开展相关研究,测定了绿色植物在强光条件下CO₂吸收速率的变化,以及光反应相对速率和热能散失比例(叶绿体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光反应捕获光能的比例),结果如图。科研人员测定绿色植物由暗到亮过程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1。①绿色植物细胞内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分布于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利用 提取了色素。②结果显示,未开始光照时,检测到CO2吸收速率低于0,这是由于植物细胞进行 释放CO2的结果。0.5min后,CO2吸收速率才迅速升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 反应过程的反应才被激活。③光照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的能量变化为 。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了上述时间段中光反应相对速率和热能散失比例(叶绿体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光反应捕获光能的比例),结果如图2。 结合图1及光合作用过程推测,0~0.5min之间,图2光反应相对速率逐渐下降原因是 。请从物质与能量、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