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高中期中质量检测高一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注意:1一12题所有同学都做。13a-16a十中、师范、巴吉垒、伏龙泉、龙翔高中做。13b一16b合隆、三盛玉、万顺,哈拉海、职教、博雅、瀚文高中做)1.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绛新元一一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者“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①人们过着群居生活,使用石器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人类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通过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是原始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生活,使用石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人类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奴隶社会的特点,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设计,也是一种实践设计。马克思、恩格斯搭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则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不断探索。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巴黎公社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①正确。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②正确。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错误。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错误。故本题选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杂志社拟刊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历程”为主题的系列板块,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板块,准备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程。下列大事件中最合适的出现顺序是()①中国共产党诞生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五四运动爆发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②排第一位。③: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③排第二位。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①排第三位。④: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④排第四位。故路径顺序为②→③→①→④。故本题选C。4.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我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④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由此可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①③说法正确。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说法错误。④: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社会主义革命不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为了克服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一化三改”。1956年“一化三改”完成以后,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政权得到巩固。“一化三改”()①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使我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中共中央积极引导“一化三改”,1956年“一化三改”完成以后,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政权得到巩固。这说明社会主义改造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故①符合题意。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故②不符合题意。③: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③不符合题意。④:1956年“一化三改”完成以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共中央召开了为期36天的工作会议,本来是一次主要讨论经济工作的会议,但突破原定议题,围绕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讨论了若干重大问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实现历史转折,作了充分的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说法正确的有()①把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推进企业改革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冲破了长期的“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④符合题意。①:把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推进企业改革是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①与题意无关。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A.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D.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A不符合题意。B: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还没有实现强起来,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B错误。C:改革开放45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C正确。D:材料不涉及改革开放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党和政府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和统筹协调能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独有的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凭借这一优势,我们党能够及时回应人民的强烈期盼,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①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②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是能够持续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科学制度④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凭借这一优势,我们党能够及时回应人民的强烈期盼,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①符合题意。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②排除。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党和政府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和统筹协调能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独有的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是能够持续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科学制度,③符合题意。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准确认识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把握国情,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对新时代我国国情认识正确的是()①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③主要矛盾转变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④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但我国国际地位和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都没有变,①②符合题意。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而不是主要矛盾,③错误。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④错误。故本题选A。1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将“四个伟大”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大亮点,也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下列对“四个伟大”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四个伟大”之间是平行并列关系②“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斗争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④“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错误,③④正确。①:“四个伟大”之间不是平行并列关系,①错误。故本题选C。1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进一步概括。《决议》中的“十个明确”()①主要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②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④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十四个坚持”主要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①错误。②:《决议》中的“十个明确”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②正确。③:《决议》中的“十个明确”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③符合题意。④:“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④错误。故本题选C。12.2024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历时16日的第33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从九十多年前刘长春只身一人出征,到近年来的硕果满满。征战奥运赛场的历程,是我国人民百年践行体育强国梦想的历程,也是不断追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12
·
19页
·
71.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