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卷政治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瞿秋白在《饿乡纪程》十四中写道:“只有这一带新俄罗斯居民,因经济组织的落后,虽政权入了共产党之手,何尝就能有全无私有观念的人呢。”下列对私有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私有观念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将会永远存在③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④私有观念是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制度下形成的思想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只有这一带新俄罗斯居民,因经济组织的落后,虽政权入了共产党之手,何尝就能有全无私有观念的人呢,而且由课本知识所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开始盛行,私有制逐渐形成和发展,所以私有观念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私有观念是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制度下形成的思想意识,①④正确。②:私有观念和私有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不会永远存在,②错误。③: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新的阶段的产物,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③错误。故本题选B。2.下列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①金属工具广泛地使用,人们发明并应用文字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奴隶的强烈反抗④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人类迈入文明时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④:金属工具广泛地使用,人们发明并应用文字,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人类迈入文明时代,属于奴隶社会生产力特点,不是生产关系,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奴隶的强烈反抗,属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描述,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3.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下列描述符合这段历史生活的是()①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②铁制农具尚未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③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④农民的劳动成果都归地主占有和支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②: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②错误。④:封建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劳动成果,④错误。①③: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这些均属于封建社会,①③正确。故本题选A。4.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一个美国煤矿工人的儿子和他妈妈有这样一段对话:儿子:天气这样冷为什么不生火炉?母亲:你爸爸失业,我们买不起煤。儿子:爸爸为什么失业?母亲: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从中可以看出()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②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④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母子的对话说明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①②正确。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③错误。④: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A。5.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和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是因为()①西方国家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②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③中国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④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③:西方国家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国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是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和斗争,最终失败,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6.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新中国的成立()①实现了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战略转移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战略转移,①不符合题意。②③:75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②③正确。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1954年9月15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根据下图信息,可以推断当时的中国()①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②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③已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1949年到1956年我国的过渡时期(也即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①正确。②:材料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看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说明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②正确。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材料体现的是1954年,③不符合题意。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而材料体现的是1954年,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8.下列对“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第二次结合”的认识正确的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第二次结合: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①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②第二次结合指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实际相结合③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④第二次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①正确。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②错误。③④: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结合是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正确,④错误。故本题选B。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之所以称之为伟大转折,是因为这次全会()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②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③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④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之所以称之为伟大转折,是因为这次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①正确。②: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②不符合题意。③: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③不符合题意。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④正确。故本题选B。10.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党的这三次三中全会可以推测出()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中国始终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④改革开放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改革的作用,而不是改革的性质,①排除。②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说明中国始终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②④正确。③:材料强调的是改革的作用,而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③排除。故本题选D。11.“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二字昭示着清晰的改革方向和坚定的前行决心。之所以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它()①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③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具体方案④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错误。③: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借鉴,但是不提供具体方案,③错误。②④:之所以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12.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综合国力持续跃升;从连铁钉和火柴都需要进口到“神舟”飞天、“北斗”组网、“祝融”探火,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从温饱不足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大地实现全面小康,人民生活愈发幸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①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②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③实现了马克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13
·
15页
·
1.2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