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高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2023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ACDACCB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DBBCA1.【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断商王朝时期地方对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还并未形成;西周初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形成,表明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增,因此B项正确;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对宗法血缘关系的增强,排除A选项;材料中仅表现天子对地方上控制的强化手段,并非扩展疆域的表现,排除C选项;商周时期并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选项。2.【答案】D【详解】1688年,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次年即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也即材料所述的“议会……起草了一份文件”,《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D项正确;《权利法案》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的议会和王权的斗争,并非教权与王权,排除A项;《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排除B项;王在法下的传统在英国大宪章时期就有所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详解】据题干“颁行了考成法,重用政绩优秀官员,裁汰冗官1300多名”可知,张居正强调官员考核的重要性,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管理,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官员考核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内阁的大权独揽,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考成法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的表现,排除B项;杜绝了官场不正之风中“杜绝”一词说法绝对,排除D项。4.【答案】C【详解】明朝科举考试中,由于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后“增录北方人入仕,并对主考官员处以流放之刑”统治者出于对统一王朝政治发展平衡的考虑,故选择C;杜绝舞弊过于绝对,A项错误;南北卷后并无材料显示官员的素质有所提升的表现,B项错误;明朝南北卷的实施,任然按照考试和儒家学术为内容,并没有发生选拔标准的变化,D项错误。5.【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美国1833年通过的法案应是《美国文官法》,其中规定公务人员不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和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这就使公务人员不必依附于政治基金会,有利于保持文官的政治中立,进而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项正确;这些规定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材料反映了文官制度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排除A项;这些规定并未体现三权分立相关的内容,仅是对文官政治的确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员选拔,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通过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公布了成文法,限制了奴隶主贵族滥用刑罚,使平民也可以依靠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A项正确;子产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铸刑鼎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排除B项;《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排除C项;子产铸刑鼎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响应奴隶阶级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传画一般包含很强的政治、文化内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不仅注重物质建设,也积极推进精神文明,通过宣传劳动光荣等观念来塑造社会价值观,这幅画体现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宣扬,C项正确;国民经济调整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与这幅50年代的宣传画所处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爱国主义教育成为重点主要集中在90年代,排除A项;仅仅从这幅画不能得出女性成为国家建设主力的结论,画面主要强调的是劳动,而非女性在建设中的主力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C【详解】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羁縻州制度管理程序则沿袭部落原有的管理方式,说明该制度具有“因俗而治”的特征,C项正确;“确保了地方安定”夸大了其作用,排除A项;羁縻府州有利于边疆安定,并不能扩展王朝疆域,排除B项;“羁縻州制度”是中央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少数民族区域,缓和民族矛盾,对中央集权有帮助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书中强调的“守家卫国”、“为国捐躯”等表述,都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说明当时法国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已经显著增强,即民族意识已经觉醒,B项正确;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材料中并未体现出这一点,更侧重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牺牲,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封建王权的问题,无法从材料中推断出封建王权是否得到加强,排除C项;虽然书名中有“贵族”二字,但材料内容主要是强调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并未明确体现出贵族政治占据主流,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A【详解】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理解,积极参与包括体育和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这些活动有助于改善新中国的国际形象,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A项正确;材料中的活动主要是体育和文化层面的交流,并未明确提及中国联合反帝势力或对抗美苏的意图,排除C项;这些活动主要表明新中国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与合作,与是否意欲重构东亚地区政治格局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B【详解】题干清晰地描述了铁钱每枚面值小,购买力小官员向上陈述其弊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铁钱在使用中的极大不便,从而能够解释在四川产生纸币的原因,B项正确;题干只是强调了铁钱使用的种种不便,但并未直接提及纸币最早在四川出现,排除D项;题干主要说的是四川地区铁钱使用的不便,没有涉及到海外贸易的情况,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铁钱的自身特点以及使用不便,而非着重说明四川货币流通量的大小,且题干所给内容也无法直接得出四川货币流通量大的结论,排除A项。故选B项。12.【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租庸调制规定,成丁者可向国家缴纳布匹来以庸代役,地方将所收的布帛还可以折合成轻货——银制品,运送至京城国库,称此为“变造”。庸的推行可以让农民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农民,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项正确;货币地租取代了实物地租是明朝的一条鞭法之后,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在明清时期,B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征税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是唐两税法后,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B【详解】据题干“两汉之际社会动荡”,“坞壁内部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的武装组织,甚至代替了官方对基层民间的统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壁,逐渐代替了官方对民间推行统治,填补了动乱环境下的权力真空,B项正确;坞壁是官家对民间的放任,导致了民间力量的壮大,不是针对官僚集团的放纵妥协,排除A项;坞壁是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农民,不利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瓦解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坞壁经济体现的也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B【详解】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清朝以前,中国户籍统计中,隐瞒人口现象严重,而在清朝隐匿人口的情况得到较好的解决。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在于清朝通过摊丁入亩等赋役制度改革,逐渐废除了人口税,无地农民摆脱了丁役负担,进而使得隐匿人口现象大大减少,B项正确;统一局面形成、高产作物引进和民众素养提高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15.【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咖啡的传播和咖啡文化的兴起,深刻影响了人们(上至贵族,下至工匠阶层)的生活习惯,说明物种交流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C项正确;激发工人反抗意识的是对早咖啡文化的否定,而非物种交流进程,排除A项;法德文化自身文化并未在材料中体现变化,排除B项;大众咖啡文化并非对贵族奢侈品文化的复制,不能说明享乐风气的流行,排除D项。故选C项。16.【答案】A【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9世纪(世界)。材料“捏练机及机械压力机使通心粉逐渐降级为普通食物……白面包失去奢侈品的地位,进入工人的餐盘”,反映了技术革新使诸多食物从富人的餐盘进入低层民众的餐桌,说明技术革新推动餐桌革命,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促进了食物在阶层间的流动,而非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物种交流,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机器生产提高了工人的生活质量,未体现工人地位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特点:借鉴和继承原有法律传统;(或回答继承传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均可)(2分);强调法律至上(2分);形成不同的法律体系(或回答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法系)(2分);注重立法与司法的独立性(2分);注重保护个人权利(2分)。(任答3点得6分)(2)条件:德国的统一(2分);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发展(2分);罗马法与法国民法典的影响(2分);法学家的努力(2分)(任答3点即可得6分)18.【答案】(1)主要原因:面临外部威胁;政府财政困难(2分);(任答其中一方面也可给分)影响:推动新疆地区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状况(2分);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融合与认同。(2分)举措:组建生产建设兵团。(1分)有利条件: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科技进步;党和国家对边疆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社会稳定。(任答三点得6分)19.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的核心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阐述:1901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下推行新政,移植西方政治体制,预备实行君主立宪,但在君权方面并没有实质性限制,最终假立宪引发真革命。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颁布《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使中国首次出现了近代化的政权形态,但从制度形式而言,它只是对西方民主共和制的机械模仿和简单移植,缺乏自身的特色。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布遵照孙中山“革命程序”论进行国家建设。1927至1937年是国民党宣布的训政时期,训政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将孙中山的训政设计具体化,并有所发展,但总体而言没有充分体现由训政向宪政过渡的目的,国民党牢牢控制政权,在民主取向方面与孙中山的训政构想相距甚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中,先后出现了苏维埃制、三三制、人民代表会议制三种主要的制度形态。其中三三制与人民代表会议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在根据地的创造性发展。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开始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独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政治制度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详解】围绕“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的核心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这一论题予以阐述,可以列举清末新政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制度创新,说明它们失败的原因。再论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制度创新,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最后予以总结提升即可。除示例外,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如“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等,言之成理亦可给分。20.【答案】(1)种植历史悠久(2分)采用精耕细作方式(2分)产量大、产品利用率高(或回答大豆作物用途广泛)(2分)种植经验丰富,影响深远(2分)。(任答3点得6分)(2)加剧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等;(2分)给发展中国家农民带来沉重负担;(2分)对非西方国家的农业造成一定风险和威胁;(2分)引发环境污染。(2分)(任答3点得6分)(3)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产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加强国际间的粮食安全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农业全球布局(任答2两点3分,言之有理亦可的相应分数)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答案
2024-12-14
·
6页
·
25.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