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2级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细胞质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同时含有蛋白质和脂质C.核孔实现了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类参与形成的化合物2.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时,往往需要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参与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病毒需要与吞噬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才能被吞噬细胞摄取B.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转运Ca2+时,会伴随载体蛋白的磷酸化C.水分子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D.神经细胞内的K+往往与通道蛋白结合后顺浓度梯度运出细胞3.金鱼能在冬季冰封池塘、极度缺氧的环境下存活数月。研究发现金鱼有把乳酸转变成酒精排出体外的能力。下图为金鱼在低氧条件下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肌细胞与神经元均表达乳酸运输载体基因,实现乳酸的跨膜运输B.若催化④过程的酶活性升高,会延长金鱼在低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C.通过图中③⑤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了热能D.金鱼将乳酸转化为酒精并排出可以避免酸中毒,但长期酒精刺激也会导致金鱼死亡4.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经一系列生理过程转化而来的高度分化的细胞,其也会经历衰老和凋亡(如图)。结构上的特化使红细胞成为高效的氧气运输器,并适应了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特定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既有基因开始表达,也有基因停止表达B.网织红细胞内核基因转录频繁,蛋白质合成最旺盛C.④过程会导致红细胞的呼吸强度高度依赖氧浓度D.⑤过程该细胞内染色体端粒变短,运输氧气能力下降5.某伴X遗传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有a1和a2两种,患有该病的某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Ⅰ-1只含致病基因a1,Ⅱ-1含有致病基因a1、a2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其他个体染色体数目均正常。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Ⅱ-1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Ⅰ-1减数分裂时XY染色体未分离C.Ⅱ-2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1/2D.Ⅱ-4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不患该遗传病6.将正常mRNA直接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可引起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引起炎症。使用假尿苷(P)代替尿苷(U)后形成的修饰mRNA可有效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也不易被RNA酶水解,可用于制作mRNA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种RNA疫苗后,机体将以RNA作为模板直接合成相应抗体B.注射正常mRNA后,小鼠会产生直接针对该mRNA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P代替mRNA中的U后,会导致该mRNA无法翻译出蛋白质D.mRNA疫苗不能整合到人体基因组中,理论上比DNA疫苗更安全7.细胞中L酶上的两个位点(位点1和位点2)可以与ATP和亮氨酸结合(如图1),进而催化tRNA与亮氨酸结合,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科研人员针对位点1和位点2分别制备出相应突变体细胞L1和L2,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后检测L酶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2(+表示添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L酶可为tRNA与亮氨酸结合提供能量B.突变体细胞L1中L酶不能与ATP结合C.ATP与亮氨酸分别与L酶上的位点1和位点2结合D.ATP与L酶结合能够促进亮氨酸与相应的位点结合8.某哺乳动物基因型为Dd,已知D、d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若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其中1条2号染色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②),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形成染色体桥(③)。融合的染色体桥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可能在两着丝粒间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的一种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中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的不同一定是基因突变导致的B.若该细胞发生的是减数分裂,则分裂产生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有4种可能性C.若该细胞发生的是有丝分裂,则分裂产生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有8种可能性D.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端粒酶可以通过转录修复缩短的部位9.盲鳗生活在海底,以腐肉为食,终日不见阳光,眼睛出现了退化。为了躲避捕猎者的捕食,盲鳗能分泌黏液,黏液中的纤维丝能进入到捕猎者的鳃中,让用鳃呼吸的捕猎者迅速窒息。盲鳗的黏液只对用鳃呼吸的动物致命,而没有鳃的海狮和海豚等能巧妙地避开这一陷阱并捕食盲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盲鳗与捕猎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基因突变决定了盲鳗的进化方向C.黑暗诱导盲鳗出现视力减弱类型的变异D.胚胎学证据可为研究盲鳗进化提供直接证据10.成都市某老师去马尔康支教,刚去的时候出现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等“高原反应”现象,痊愈后生活了一段时间就适应了。一年后放暑假回家,又出现了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低原反应”(俗称“醉氧”)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原反应”出现轻微呼吸困难不会导致血浆的pH大幅下降B.适应高原生活可能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增加有关C.用药物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尿量增加D.“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11.大鼠胰岛B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发现,高糖能诱导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容积改变,进一步表现为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下表为部分实验结果,其中NO是细胞凋亡的一种重要介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各组培养胰岛B细胞凋亡率及Bcl-2mRNA相对表达水平组别NO(μmol/L)细胞凋亡率(%)Bcl-2mRNA(相对含量)高糖组182.314.80.63高糖+氨基胍组154.26.80.81对照组117.34.21.0A.实验结果表明,氨基胍能促进高糖诱导的胰岛B细胞凋亡B.葡萄糖既是胰岛B细胞的能量来源也可以作为信息分子C.NO可能通过抑制Bcl-2基因表达以促进高糖诱导的胰岛B细胞凋亡D.体外培养胰岛B细胞应将其置于95%空气和5%CO₂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12.古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过程是:“打开天花患者的小脓包,用棉花吸沾一点脓液,并使之干燥,然后放入健康人的鼻子里。”随后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不久痊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第一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会把脓液干燥物当作抗原B.在接受脓液干燥物刺激后,被接种者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释放细胞因子C.在轻度感染时,被接种者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接种过程中脓液干燥物相当于疫苗,可激发被接种者的记忆细胞产生二次免疫13.反义基因可阻断相应正常基因的表达。将反义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合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获得转基因番茄。该转基因番茄体内乙烯的产量被抑制99.5%,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下列叙述错误的()A.ACC合酶可能参与乙烯的合成B.高浓度的IAA可能会抑制ACC合酶基因的表达C.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还可促进植物开花D.对转基因番茄喷洒适量的乙烯利可缓解反义基因的作用14.青梅果实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常制作成具有保健功能的青梅饮品,其中青梅酒和青梅醋深受人们喜爱,其制作流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解时常选用胰蛋白酶和果胶酶处理,进而提高果汁出汁率B.青梅浆装入发酵瓶后需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C.生物A和生物C在发酵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CO2D.由反应①到反应②需要适当提高温度并改善通气状况15.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把猴子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到猪的胚胎中,产下2只“猪一猴嵌合体”幼崽,过程如下图。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在动物体内培养人体器官用于器官移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注:GFP基因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A.将GFP基因导入食蟹猴细胞的目的是便于追踪猴细胞在猪一猴嵌合体中的位置B.可通过电融合法使转GFP基因的食蟹猴细胞与去核的食蟹猴卵母细胞融合C.处于MII期的猪卵母细胞与获得能量的精子共同培养在培养液中完成受精作用D.该技术有望将人的ES细胞注入猪早期胚胎内,培育出完全由人体细胞组成的器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板栗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作物之一。为提高板栗产量,某科研单位就红色板栗与绿色板栗两个品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图1和图2分别为该研究中枝条顶端生长健康、长势一致的成熟叶片每天7:00~19:00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图1图2(1)综合两图分析,图2中7:00~9:00胞间CO2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7:00~9:00时间段内,__________导致光反应增强,该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增多,导致在__________中进行的暗反应加快。(2)高等植物叶片中色素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类黄酮类,以水溶性的花色素苷类为主,花色素苷存在于液泡中,可带来除绿色之外的所有颜色,同时可通过对光能的吸收和耗散保护叶绿体中的光合结构:二是类胡萝卜素类:三是叶绿素类。下表为研究中检测的两种板栗冠层枝条顶端生长健康、长势一致的成熟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品种总叶绿素含量/(mg·g-1)类胡萝卜素含量/(mg·g-1)花色素苷含量/(mg·g-1)红色板栗3.1260.37519.211绿色板栗4.2580.4110.433综合表中数据分析,图1中11:00~15:00绿色板栗净光合速率低于红色板栗的可能原因是:绿色板栗虽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光能吸收多,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欲以适量已在黑暗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红色板栗叶片、碘液等为材料,通过实验验证板栗的红色叶片在适宜光照下也能制造淀粉,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0分)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的形成与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以及细胞外液总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且细胞外液总量的增加会导致血压升高。下图1为血管平滑肌收缩原理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血压调节机制的部分示意图。图1图2(1)图1中NO通过__________方式进入神经元,其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从作用效果上分析,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2)常用的普利类降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据图2分析,其降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在运动、激动或受到惊吓时,血压突然升高,之后机体通过减压反射使血压快速恢复正常。为验证减压神经是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是传出神经,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图3①手术暴露出实验兔颈部一侧的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测定血压正常。分别电刺激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后,血压均__________。②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3所示),分别电刺激中枢端和外周端后测定并记录血压,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操作。若刺激__________(填字母)组血压下降,其他组血压无明显变化,则可证明减压神经是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是传出神经。a.减压神经的中枢端 b.减压神经的外周端c.迷走神经的中枢端 d.迷走神经的外周端18.(11分)机体长时间接触病毒或肿瘤抗原时,会导致CD8T(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丧失免疫活性的耗竭状态。(1)正常状态下,CD8T能够识别靶细胞,在细胞因子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新的__________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发挥免疫效应。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__________,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2)肿瘤细胞表面通过高表达PD-L1,与CD8T表面的PD-1结合(见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答案
2024-12-24
·
9页
·
578.7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