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三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许多动物都具有群居习性,鸟、昆虫、鱼、鲸鱼乃至生活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它们活动时总是集结而出,觅食时一般成群结队。动物聚居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从群居生活中得到的好处多,而为之付出的代价少。鬛狗成群猎食时能够捕捉到比它们单独活动时大得多的野兽,尽管要分食,但对每一个自私的个体来说还是划算的。两条鱼一起在水中游时,如果一条游在另一条的后面,同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那么后面的那条鱼就可以从前面的那条鱼所激起的湍流中获得流体动力方面的好处。鸟类在飞翔时组成V字形的原因可能也在于此。由于飞在最前头的那只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可能是它们在轮流担任这个不是出于自愿的领航员。这是一种延迟的相互利他行为。群居生活带来的好处可能有很多与避免被捕食者吃掉有关。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模式”讲起。模式尽管是抽象的,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客观世界。设想有一群某一物种的动物正受到一只捕食者的追捕,最靠近捕食者的那只动物往往最先受到攻击。对于捕食者来说,这种策略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精力。但对被捕食的动物而言,这种策略却使这群争相逃命的动物都力图避免处于最靠近捕食者的位置。这群动物如果老远就发现了捕食者,只要逃走就行了。即使捕食者突然出现,每只动物还是能够见机行事,尽量避免处于最接近捕食者的位置。我们可以想象,每一只被追捕的动物周围都有一个危险区,从这个危险区里的任何一点到这只动物的距离都短于从该点到其他任何一只动物的距离。如果一群被追逐的动物在移动时形成一个规则的几何雾都资料库第1页,共13页图形,彼此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那么每一只动物(除非它正好处在边缘上)的危险区大体上是个六边形。如果捕食者正好潜伏在个体A的六边形危险区内,个体A就有被吃掉的可能。处于兽群边缘上的个体特别容易受到攻击,因为它的危险区不是一个小小的六边形,而是有一个开口端,开口端外的广阔地域都是它的危险地带。一个头脑清醒的个体显然会尽量缩小自己的危险区,它会尽力避免处于兽群的边缘位置。如果发觉自己已处于边缘位置,它就会立即采取行动,向中心地区移动。不幸的是,边缘上总得有“人”,但就每一个个体而言,这个“人”最好不是它!因此,一群动物在前进时,处于边缘的个体会不停地往中心移动。如果这群动物原来是松散的,那么这种向群体中心移动的倾向很快就会使它们挤成一团。这样,集群迅速形成,而且会变得越来越稠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聚拢倾向显然受到各种阻力的限制,不然的话,这些动物免不了要乱成一团。但这个模式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它说明了即使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假说也可以得出动物倾向于聚拢的结论。“自私的兽群”这个模式本身并不容许存在合作性的相互作用,这里没有任何利他行为,有的只是每个个体为了私利而利用其他个体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个体似乎积极地为保护群体里的伙伴免遭捕食者的袭击而做出努力。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鸟类的警叫声。这种警叫声使其他个体闻声而逃,确实起到了警告的作用。乍看起来,这种行为似乎是利他性的,因为它的效果是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引到报警者身上。鸟类的这种警叫声似乎具有某种理想的物理特性:捕食者往往难以发现叫声来自何方。在自然界里,这种警叫声的形成肯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意味着很多个体因为它们的警叫声而丢掉性命。因此,发出警叫声似乎总是有危险的。自私基因的理论必须证明,发出警叫声具有一种令人信服的优点,足以抵消随之而来的危险。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凯维理论。凯维的意思是“当心”。这个理论适用于采取伪装策略的鸟类,这种鸟在面临危险时会一动不动地伏在矮树丛里。假设有一群这样的鸟在田野里觅食,这时一只老鹰从远处飞来。老鹰因为还没有瞥见鸟群,所以没有径直飞过来,但以它锐利的目光可能随时会发现鸟群。如果鸟群中的一只小鸟首先发现了老鹰,而其他的鸟都还没有发现,那么这只小鸟可以马上躲在草丛中,但这样做对它雾都资料库第2页,共13页并无好处,因为它的伙伴还在周围活动,既醒目,又喧闹。它们当中的任何一只都可能会引起老鹰的注意,那时整个鸟群都要陷入危险的境地。从自私的动机出发,这只发现老鹰的小鸟会立即对它的伙伴发出警叫声,让它们马上安静下来,以减少它们无意中把老鹰引到它自己附近的可能。对这只小鸟而言,这是最好的策略。我的另一个想法是“绝对不要脱离队伍”理论。这个理论适用于某些鸟类,它们看见捕食者靠近时会马上飞走,也许飞到树上。假设一群正在觅食的鸟中有一只鸟首先发现了捕食者,它可以自己飞走,并不警告它的伙伴。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它这种脱离队伍的行为可能就是一种自杀性的策略。第一个飞离地面的个体免不了暂时地扩大了自己的危险区。生活在鸟群这一集体中总会有一些重要的有利条件,不论这些有利条件是什么,第一个飞出鸟群的小鸟至少要部分地丧失这些有利条件。这只小鸟如果不擅离队伍,或许可以若无其事地继续进行活动。但这样做的风险毕竟太大,因为无遮无拦,它很容易遭受袭击。在树上到底安全得多。飞到树上确实是上策,但务必要使伙伴们采取一致的行动。只有这样,它才不致成为一只脱离鸟群的孤单的小鸟,从而丧失集体为它提供的有利条件。(摘编自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动物群居是因为从群居生活中获得的好处大于付出的代价,如鬣狗成群猎食可捕捉大野.兽且不必分食。B.位于兽群边缘的动物才有危险区,且其因危险区有开口端而更易受攻击,所以会向中心移动,形成集群。C.危险区是指每只被追捕的动物周围,从该区域内任何一点到这只动物的距离都短于到其他动物的距离的区域。D.当面临危险时,所有鸟类通过发出警叫声保护群体,这就是鸟类警叫声的凯维理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列举了鬣狗、鱼、鸟等动物,分属于地上、水中、天上等不同领域,这说明动物群居现象具有普遍性。B.文章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了动物群居习性、群居与捕食者关系以及看似利他雾都资料库第3页,共13页行为的本质。C.作者运用自私基因理论对动物群居生活中出现的利他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其本质上仍是自私的。D.捕食者追捕动物时选择最靠近的个体攻击,是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食物。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动物可以从群居生活中得到更多好处的一项是(3分)A.海鸥常常成群结队活动,觅食时,通过群体的行为来惊扰鱼群,使鱼群更容易被捕捉。B.寄居蟹没有坚硬的外壳,通常会寻找合适的空贝壳作为“房子”居住其中,以躲避天敌和恶劣的环境。C.狮群中的雌狮不只照顾自己的后代,也会照顾其他雌狮的后代,因为幼崽的存活和成长对狮群的未来至关重要,而自己的后代在未来也可能得到其他狮子照顾。D.当遇到危险时,角马群会集体奔跑,形成强大的冲击力,让捕食者难以得手。4.鸟类的警叫声被认为是利他行为,也可能有自私的考量,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4分)5.有评论家认为,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不仅为生物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启发了我们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请结合文本主要观点,谈谈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纸条余显斌她说:“将军,谢谢您。”将军躺在病床上,微笑着轻轻摇头。百余岁的将军,已不再是当年金戈铁马的将雾都资料库第4页,共13页军了,已不再是老家六安人传奇里的将军了。十五岁参加红军,十七岁担任连长的将军,已到了垂暮之年,静静地躺在病房中,面色和缓,如大别山傍晚山尖的晚霞一样,安详、宁静。她告诉将军,她是带着六安市委市政府和六安人民的嘱托,特意来看望将军的,这么多年来,将军为故乡的养老院捐款,为学校捐款,为扶贫工作捐款,大家都记在心里呢。将军听到六安,昏花的眼睛亮了,轻声道:“我也是六安子弟。”她忙点着头道:“是的,您老是六安的骄傲。”老人摇着头,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思说着,他说,六安多好啊,六安的山多绿啊,水多清啊,六安的映山红一开,满山就如霞一般。将军的眼睛望着远处,仿佛透过窗玻璃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大别山,看到了映山红,也看到了当年漫卷的红旗和听到了冲锋的号声。他说,六安养育了自己,自己捐点款,那是儿子孝顺娘啊,那不是应该的吗?世间哪有儿子孝顺娘,反而要让娘回头感谢的啊?她听了,眼圈有些发红道:“所以,您老谢绝了所有的感谢。”老人点点头。病房中一时静悄悄的,没有了一点声音。她问将军:“将军,您认识一个叫吴先的人吗?”是的,她来看望将军,同时还想向将军打听一下另一个人,一个名叫吴先的人。因为,每次捐款,吴先总是和将军一起,好像比赛一样,捐的数字相同,捐款时间前后一致,捐款总数也相同。市委一直在寻找这个好心人却一直查不出来。市委领导告诉她,将军可能认识这个人。市委领导说,得了对方的捐助,虽然人家不希望感谢,我们却不能没有感谢之心啊,那样,我们还算老区人吗?将军听到她的问话,轻声重复道:“吴先?”她点点头道:“对啊,我们得找到吴先先生,道声感谢。”将军不说话,望着窗外,许久道:“不用找了,他已经牺牲了。”“他已经牺牲了?”她听了,险些失声叫出来。雾都资料库第5页,共13页“他已经牺牲八十多年了。”将军肯定地说。她感到浑身有点发冷,怎么可能?一个牺牲了八十多年的人,怎么可能一直给六安捐款,而且不是一次,是几十年,是无数次。她想,这话如果说出去,谁也不会相信啊。她望着将军,确定将军很清醒,没有迷糊。将军可能也看出她的疑惑,对儿子指指自己背后,示意将自己扶起来,坐靠着枕头道:“他牺牲了,我亲眼见到的。”“怎么牺牲的?”她问。“冻死的。”将军缓缓地说。将军说,那是一九三六年,是他参加红军的当年,红四方面军就开始了长征,翻越夹金山。将军说,夹金山多高啊,雪花就如棉团一样向下砸,砸得天地一片白,一片寒战战的,滴水成冰啊。将军说,他掉队了,拄着一根棍子,在后面跌跌撞撞地走。沿路有很多战士冻死了。或坐着,或靠着,或斜倚着枪,都成了雪雕。在一处山垭口,他看到一尊雪雕,坐在那儿,靠着石头,被冰雪焊在石头上,烈士的一只手攥着拳头高高举着,直立在寒风暴雪中。将军说,他当时想,烈士这样,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呼喊口号,还是在指着什么方向。他走过去,轻轻掰开烈士的手。说到这儿,将军叹口气道:“从此,我就再也忘不了他手心里的东西。”她忙问:“什么东西?”将军说:“一块银圆,还有一张纸条。”将军给儿子示意了一下,儿子拿来一个包,将军接过,抖抖索索将包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已经泛黄,显然有很多年了。他将纸条递给她,上面有一行字,虽然已经褪色,但还能隐隐约约看清,写道:我是六安人,名叫吴先,请代我交上党费。将军流下了老泪:“从此啊,我每次交党费都是双份,因为我不再是一个人活着了,是两个人,一个是我周隆盛,另一个是吴先。”她明白了:“从此,捐款什么的,您老也都是双份。”将军缓缓点头:“这样,我心里才安啊!”将军说的时间长了,大概也太激动了,激烈地咳嗽起来。儿子见了忙劝道:“爸,你歇歇吧。”她也忙劝将军歇歇。她说,过两天会再来看将军。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雾都资料库第6页,共13页第三天一早,她就接到将军儿子的电话,将军离世了,离世前给她留了一封信,让她带回六安。她去了,打开信,里面是一张银行卡,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显然是将军在病中写的:这是我最后一点积蓄,现交给故乡。信的结尾署名:吴先、周隆盛。(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纸条就是字条,以这生活里比较常见的事物串起全篇情节,属于结构线索;寄托老一辈军人的情感,暗示平凡而伟大的主题。B.开头在将军和“她”的对话描写中,对比今昔,褪去将军光环的百余岁老者,卧病在床饱受病痛折磨,让人不免心生怜爱。C.文中运用比喻手法,把将军静卧比作“山尖的晚霞”,一面是人生巅峰绚烂过往的彰显,一面是生命末端仍然发挥余热的暗示。D.将军剧烈咳嗽,正面写他身体状况不佳,
重庆好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金太阳联考(25-222C)语文
2024-12-24
·
13页
·
708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