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答案

2024-12-28 · 4页 · 333 K

厦门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2月月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BDCCADABADBCACB1.【答案】A【解析】据材料“抵御外敌维护统治”“称为敌对方国‘辔方’”可知商朝将辔地视为守卫国土的前沿阵地,一旦辔地出现反叛则视其为帝国,说明商朝在当时已经存在了国界观念,故选A项;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不存在中央集权,排除B项;“当王朝统治力减弱时”说明只有在自身国力衰退时,边地才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商朝是可以控制边地的,排除C项;辔地是商朝的边地,不是相对独立的方国,不能代表方国与商朝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东汉末年,时人对君臣关系……‘衷’”可知,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政治腐朽黑暗,这种政治环境的变化促使时人重新思考君臣关系,强调君主之“明”的重要性,这种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封建纲常思想,反映了君主权力的削弱,故选B项;题干材料中提到对传统君臣思想的反思,西汉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了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在汉末动摇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汉末士人们强调臣之“忠”的条件性和对君主行为德性要求,汉末士大夫的理想政治追求多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将“修身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追求,积极为统治者治理天下出谋划策,士大夫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学、佛教和道教三者并行于世,题干没有涉及三教并行的相关史实,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分析可知学者李谔认为文人不应“喜好雕虫小义”和“竞聘文华”即沉迷于辞赋文藻,而是提供“君人之大道”即提供治国之道,据所学可知584年是隋朝建立之初,但是尚未统一中国,此时巩固隋朝和南下统一都是重要的政治目标,所以李谔才认为文学应该要服务于时局,故选D项;据材料可知李谔本是学者,他并非为了武将而打压文臣,不符其立场,排除A项;据题干分析可知抨击文人追求浮华文风是李谔的行为,这并非李谔此举的意图,不符题意,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炀帝时期,不符时间,排除C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唐前中期以前,奴仆……身份卑贱,律比畜产”“宋代奴仆则为契约雇佣,……他们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可知,奴仆通过契约成为雇佣劳动者,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活跃为奴仆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故选C项;宋代财政危机主要是由于军事开支和官僚支出造成的,财政危机会使政府不得不增加赋税,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加强对于其他经济税收和经济结构的依赖与变化,继而加大商业和手工业从业者的需求,故财政危机是奴仆身份发生变化的间接因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封建生产关系的逐渐调整是指在封建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土地所有制、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奴仆身份平等是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项;据材料“奴仆不再是对主人言听计从的附属品,他们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可知,奴仆与主人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但依附关系减弱是宋代奴仆身份趋于平等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白银在总通货中的占比在宣德至弘治年间经历了显著增长,反映了白银在民间作为货币使用的广泛性和信任度,故选C项;虽然白银占比的变化可能反映了一定的货币需求变化,但仅凭白银占比的增减不能直接断定市场上货币需求量剧增。货币需求第1页{#{QQABBQaEggioABBAARgCEwFACkEQkhCACYgOwEAEoAABSQFABAA=}#}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图中数据并未直接体现货币需求量的整体变化,排除A项;图中数据仅展示了白银占总通货的百分比,并未提及徽商在货币流通中的具体作用或地位,因此无法从图中得出徽商垄断货币流通的结论,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开始解体,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出现国家间的相互交流”可知,该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推动了清政府政治外交的发展,而没有提及在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侵略性,故选A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政治参与扩大了”可知,材料只是描述了鸦片战争后的一些现象,并没有明确指明中国的发展方向,排除B项;材料观点只是英国学者对晚清社会的看法,不可能引发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动,排除C项;《晚清百态》是现代出版的书籍,不可能促进晚清的思想启蒙,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1927年五大前,工人党员比例为50.8%”“1928年6月,农民党员比例为76.6%”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城市中中共党员遭到血腥屠杀,数量大大减少,1927年10月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之后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民党员人数大幅度增长,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重大调整,故选D项;1927年至1928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仍是以阶级矛盾为主,排除A项;革命任务还是反帝反封建,没有改变,排除B项;革命性质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排除C项。8.【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共发表文章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么神奇,这一报道意在表明战争的胜负不是由一两件新式武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在抗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战后中国国内政治斗争争取主动权,避免国民党和美国以美国的军事优势(如原子弹)来压制共产党方面的合理诉求,故选A项;这篇报道侧重于对原子弹的评价,强调原子弹对国内和平作用的有限,而不是针对世界和平,排除B项;1945年8月解放战争尚未全面爆发,排除C项;此时中美还是盟友关系,抗战结束后才有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排除D项。9.【答案】B【解析】由材料“保障制的责任重心开始由国家转向单位”可知,单位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保障责任,这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这一状况成为以后国企改革的重要动因,故选B项;“成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提及的是退休养老的制度性安排,并未提及医疗保险体系,不能偷换概念,排除C项;结合所学,制度性安排的出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等,且材料中并未提及这些制度性安排是以国民经济恢复和调整为基础的,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小麦生产长期上不去,红薯生产却越来越多的情况”受到群众观念的影响,群众认为小麦要上交国家,红薯是留下自己使用的,体现民众对小麦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放宽农村粮食征收指标强调减少对农民的粮食征购量,农民可以保留更多的粮食,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小麦生产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民众对小麦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而非小麦耕作技术导致其产量不高,故提高小麦耕作技术对提高农民积极性影响不大,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可知群众认为“小麦是姑娘,红薯是儿子”这一观念不是真的在谈论家庭关系,而是比喻要上交国家的粮食与自己可以留下的粮食,故与农民转变家庭观念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强调“1978年3月”,两者时间不符,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在这次《北京宣言》的签署过程中,中国积极斡旋,推动了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和解。这正是求同存异、寻求共识的体现,也是中国外交智慧的展现,故选D项;巴勒斯坦并不是中国的邻国,从而无法得出“契合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的结论,排除A项;全球治理体系是指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通过平等协商、合作对话、确立共识等方式,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以解决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与挑战,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的体系框架,这次《北京宣言》的签署,更多的是关于巴勒斯坦内部的和平问题,而不是全球治理体第2页{#{QQABBQaEggioABBAARgCEwFACkEQkhCACYgOwEAEoAABSQFABAA=}#}系的完善,排除B项;C项的表述有点过于强调中国的地位了。虽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我们一直秉持着和平、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不会刻意去追求所谓的“主导地位”,排除C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法老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要维持国家秩序,这要求法老有一支专业的官僚队伍辅佐其进行统治,故选B项;神权在埃及拥有极高的地位,“埃及人就一直被灌输法老具有神性的理念”说明法老并没有削弱神权的影响力,排除A项;修建金字塔是服务于法老对死后继续统治的念想,并不是为了凝聚国民对其统治的认同,排除C项;道德要求对于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在古埃及这样的专制社会中,它并不总是足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法老的统治地位更多是基于其神性、权力和财富,而不是仅仅基于其道德行为,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印加帝国不仅修筑大道贯穿全境、还在大道沿途配有驿站、驿卒、高档招待所、专门养路队,由此可见印加帝国充分调动帝国资源开展道路建设,从而推出印加帝国组织能力较强,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地方行政体系强调对地方设立行政机构进行治理,而材料强调道路建设,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仅有两条大道,无法推出各级道路网的形成,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该帝国在官方送信方面用的是人力“飞毛腿”,没有展示其他交通工具,可见交通方式较为落后,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英国议会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这使得英国国内市场对棉布的需求不能通过进口来满足。而棉布在英国又是很受欢迎的服饰材料,这就刺激了英国本土棉花种植以及相关棉花进口贸易的发展,为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基础,故选A项;英国棉纺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并没有因为这一法令就使毛纺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排除B项;17世纪,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海外贸易等诸多事务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法令并没有加速其解体,排除C项;17世纪初,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机器大工业没有得到推广,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求,非洲的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欧洲国家对非洲的原材料和矿产的需求增加,促使非洲的采矿业和一些初级加工业得到了发展,同时对军需品的需求也带动了非洲工业的增长。这种工业发展是为了满足战争期间的特殊需求,而非基于非洲自身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往往以牺牲农业等其他领域的发展为前提,大量非洲青壮年劳动力被征召人伍或从事战争相关的劳动,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使得非洲经济畸形发展。同时,这也反映出非洲在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战略地位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故选C项;虽然在1944年非洲出现了工业部门扩大和熟练工人增加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洲振兴民族经济的条件已经成熟,非洲仍然面临着农业衰退、战争破坏、外部依赖等诸多挑战,排除A项;非洲在二战期间的工业发展并没有改变其在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地位,非洲仍扮演着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者的角色。这种分工模式限制了非洲工业化的深度和广度,使得非洲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受到限制,排除B项;非洲经济的畸形发展恰恰反映出西方国家为满足战争需要,加强了对非洲的殖民控制,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这是东南亚国家在吸取曾经被殖民的教训与面对美苏霸权主义的现实背景下做出的政治抉择,即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谋求保护自己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故选B项;非殖民化指的是通过反抗摆脱殖民统治,以取得国家独立,题干所述是东南亚国家已经取得民族独立的情况下所面临的新形势,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东南亚国家并未寻求两大阵营的保护,而是在不与其结盟的原则之下“抱团取暖”,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来应对上述问题,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东南亚国家走上新兴国家道路之后发生的事情,所以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第3页{#{QQABBQaEggioABBAARgCEwFACkEQkhCACYgOwEAEo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