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中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3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礼》记载:“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如救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这一记载反映了()A.国家治理的民主理念 B.官员选拔严谨公正C.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D.官职任命较为随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周礼》用九个等级的仪式品级,规范诸侯国的地位和待遇,表明官员等级秩序较为森严,C项正确。民主观念与材料强调的等级观念不一致,排除A项;据材料“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如救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可知,强调的是授官的仪式,未涉及官员选拔,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不同等级官员具有不同的等级仪式品级,官职任命较为随意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朝规定,地方长官每年要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垦田、赋役等情况。同时,中央会派刺史到地方监察并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据此可知,汉朝的这些做法()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增加了地方的财政负担C.降低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D.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地方长官每年要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垦田、赋役等情况。同时,中央会派刺史到地方监察并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这一做法是正常的地方监察和管理,不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排除B项;这一做法是正常的地方监察和管理,不会降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排除C项;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3.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经常讨论和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这种情况在希腊的其他城邦较为少见。可见,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较为发达 B.经济实力远超其他城邦C.政权机构最为强大 D.民众权力引领希腊世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经常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这体现了雅典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度较高。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机构,其频繁地发挥作用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系较为成熟和活跃,民主政治较为发达,A项正确;材料中仅提及雅典公民大会在政治方面的情况,没有关于经济实力的内容,无法得出雅典经济实力远超其他城邦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了公民大会在雅典的活跃,不能由此推断出雅典的政权机构在整体上是希腊所有城邦中最为强大的,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证据表明雅典民众权力在整个希腊世界处于引领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然而,国王仍在名义上保留着一定的权力,比如形式上的任免首相权和批准法案权等。这一状况()A.引发了政治的混乱 B.保证了权力的平衡C.阻碍了民主的发展 D.体现了制度的妥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国王仍在名义上保留一定权力,这体现了制度的妥协。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可能完全剥夺国王的所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国王的名义权力,是各方利益和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结果,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形成的这种政治体制,并没有引发政治的混乱。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国王虽然名义上保留一定权力,但实际权力受到极大限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有着明确的权力运行规则和机制,所以不会导致混乱,排除A项;国王名义上保留的权力非常有限,不能真正与议会的权力形成平衡。权力的平衡更多体现在议会内部不同政治力量之间,而不是国王与议会之间,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B项;这种状况并没有阻碍民主的发展。相反,正是通过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和议会权力的提升,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学者张荫麟在谈到20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时说道:“今之论者,每言社会之变迁,风俗之移易,滔滔不绝。然观其行,旧习未除,新制未立,纷扰杂陈,莫衷一是。”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当时()A.社会变革阻力巨大 B.民众观念转变困难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 D.社会转型尚未完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根据材料“然观其行,旧习未除,新制未立,纷扰杂陈,莫衷一是”和所学可知,20世纪初,在社会变迁,移风易俗方面,出现改革困难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处于转型期,对移风易俗造成阻碍,D项正确;社会变革阻力大属于表象,非本质,排除A项;材料与民众思想转变困难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虽然体现新旧习俗之间的冲突,但是本质强调的是社会转型造成的习俗变迁困难,排除C项。故选D项。6.《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写道:“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而人民则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①边区政府维护爱国人士的权益②边区实行了严格的“三三制”③边区人民拥有广泛的权利④边区政府重视公务人员权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包括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各种自由权,这充分体现了边区政府维护包括不同阶层抗日爱国人士的权益,①正确;材料明确列举了边区人民拥有的人权、政权、财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等自由权,还有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这充分说明边区人民拥有广泛的权利,③正确;①③正确,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边区实行“三三制”的内容,无法从这段规定中得出边区实行了严格的“三三制”的结论,②错误;这段规定主要强调的是对边区人民权利的保障,而不是对公务人员权益的重视,公务人员的行为受到人民的监督,重点不在保障公务人员权益上,④错误;②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7.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推行“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政策,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方便了经济交流;加强户籍管理,实行什伍连坐法;等等。这些举措()A.破坏了秦国小农经济结构 B.是对儒家治国理念的实践C.客观上瓦解了秦国分封制 D.使秦国迅速成为军事强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废除井田制”客观上瓦解了秦国分封制,C项正确;材料中“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秦国小农经济结构,排除A项;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因此材料内容也不是儒家治国理念的实践,排除B项;奖励军功使秦国迅速成为军事强国,材料没有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8.清朝末年,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却出现“今之士大夫,或谈洋务,则色变,或言西学,则鄙夷”的现象。这说明()A.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 B.洋务运动在清末未见成效C民众对改革态度冷漠 D.西学不符合清朝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末年(中国)。据题干“今之士大夫,或谈洋务,则色变,或言西学,则鄙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清朝学习西方技术,开展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因此出现士大夫“或谈洋务,则色变,或言西学,则鄙夷”的现象,说明当时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改革面临巨大阻力,A项正确;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项表述太绝对,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士大夫对洋务和西学得态度,不代表民众,C项错误;D项表述中“西学不符合清朝发展需要”太绝对,D项错误。故选A项。9.下表所示为宋代官员中通过恩荫入仕与科举入仕的占比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宋代()入仕方式恩荫入仕科举入仕身份高级官员子弟中级官员子弟低级官员子弟进士诸科占比20%10%5%50%15%A.恩荫制度逐渐被废除 B.科举制度受到推崇C.选官的方式趋于单一 D.官员素质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入仕的占比相比恩荫入仕的中低级官员子弟较高,说明宋代对科举制度较为推崇,B项正确;材料显示宋代恩荫入仕的比重还是较高,故不能得出恩荫制度逐渐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中显示宋代选官方式包括恩荫入仕和科举入仕,故不能说明选官方式趋于单一,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了宋代选官入仕的占比,不能看出官员素质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晚清时期,社会处于剧烈变革之中,学堂选官制度实施后,一些由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进入官场。这使得()A.传统士绅阶层地位提高 B.中国近代化进程加速C.新旧势力冲突趋于缓和 D.清政府财务支出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学堂选官制度实施后,一些由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进入官场”和所学可知,晚清时期,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并非是传统士绅阶层的代表,排除A项;受社会转型影响,新旧势力冲突日益明显,排除C项;材料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在1871—1918年这段时期,德国政府将“经济成就”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十几年间,德国政府中的众多高级官员,大多是因其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而获得任命的。这反映了德国()A.官员选拔制度僵化 B.经济精英掌控政治权力C.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决定政治走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德国)。1871—1918年是德意志帝国时期,通过工业化进程迅速崛起为欧洲的工业强国,经济成就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也因此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十几年间“因其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而获得任命”,说明政府仍然重视经济发展,C项正确;德国的官员选拔制度结合了本国的实际,没有“僵化”,排除A项;二战后德国也建立了中立的文官制度,材料的主旨是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无法体现经济精英掌控政治权力,排除B项;“决定”一词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以下所示是民国初期《政府公报》发表的一则公示。这反映了当时的官员考核制度()普通文官甄别中,只有交通部传考不到之停职主事郑宝艺一人取消委任资格,其余各部未见有甄别不合格者……在任官则尽赐一榜及第。--1914年11月4日《政府公报》A.相对公平 B.流于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28
·
13页
·
30.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