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28 · 19页 · 730.7 K

2024-2025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高二生物试卷(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池塘中的鲤鱼不属于一个种群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人口的年龄结构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3.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详解】A、种群是同一区域的同种个体,两个池塘是两个区域,A正确;B、出生率增大,但是若死亡率也增大,且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则种群密度减小,B错误;C、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D、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D正确。故选B。2.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A【解析】【分析】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一般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解】A、由于该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所以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使样本数量足够多,以保证所测得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A正确;B、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可直接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计数,B错误;C、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不能减少样方数量,要确保一定的样方数量并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C错误;D、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由于该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所以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D错误。故选A。3.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B.春节期间,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死亡率,④表示年龄组成,⑤表示性别比例。【详解】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②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死亡率,春节期间,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是流动人口的变化,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C、④表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D、⑤表示性别比例,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D正确。故选B。4.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如图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及落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答案】A【解析】【分析】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由于其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详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热带雨林的物种数最多,说明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A正确;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由于其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B错误;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但也不是样方面积越大越好,应该是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C错误;D、最小面积内,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超过最小面积,样方内物种数不再增多,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群落丰富度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样方法的注意事项,识记群落的特征,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形曲线D.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答案】C【解析】【分析】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当种群长久处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下降。种群的延续需要以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详解】A、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B、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B正确;C、在自然界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形曲线,C错误;D、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如食物条件等因素的变动,D正确;故选C。6.图中曲线乙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乙显示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B.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丙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一般情况下,气候是影响曲线乙中ab段波动的外界因素之一D.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甲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来源变少【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波动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随时间发展其种群数量围绕某一饱和量上下波动的现象。环境条件变化可引起种群数量波动,如干旱、酷暑、严冬、流行疾病等因素可使种群减少数量;而温和、湿润、风调雨顺等年景会使种群数量增加等。此外种群自身特性也可引起种群大小波动。【详解】A、由曲线乙可知,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然后在一定程度保持相对稳定,符合“S”形曲线,A正确;B、如果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丙所示的变化,即环境容纳量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外界条件更适宜,如有了充足的食物和空间,B错误;C、一般情况下,气候是影响其波动的最大影响因素,C正确;D、若食物来源变少,该种群的数量会下降,D正确。故选B。7.如图为某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害虫应在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可能会下降;而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可能会上升。【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A错误;B、种群增长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环境阻力,即a点后开始,并且随着种群数量增加而增加,B错误;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应该在c点之前进行,C错误;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D。8.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λ值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1,种群数量上升;λ=1,种群稳定;0<λ<1种群数量下降。【详解】A、图中显示第1年到第3年期间λ值约为1,“J”型曲线其λ值应大于1且恒定,故不属“J”型增长,A错误;BC、第3年末到第5年中期λ始终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从第5年中期到第5年末λ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B正确,C错误;D、该野兔种群在第5年中期达到数量最大,D错误。故选B。9.假设某草原上散养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该种群为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增长率先上升然后下降。【详解】该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图示为种群增长率曲线。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在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进行收获,此时种群数量较大,且捕获后可使种群增长率处于较高水平。甲、乙、丙三点均未达到种群最大增长率,种群数量相对较少。故选D。10.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网捕捉,统计大山雀的种群数量,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A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结构都为衰退型B.大山雀种群数量的调查可用标记重捕法C.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D.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λ与1的大小关系判断种群数量变化:λ大于1时,表示种群数量增长;λ小于1时,表示种群数量减少;λ等于1时,表示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详解】A、分析题图: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λ大于1时,表示种群数量增长,λ小于1时,表示种群数量减少,2~4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B、大山雀活动能力较强,种群数量的调查可以用标记重捕法,B正确;C、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C正确;D、从4-8年,λ小于1,每年的种群数量都比前一年少,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A。11.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b~c段可表示东亚飞蝗数量的波动【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型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4.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详解】A、a点时蝗虫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A正确;B、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B错误;C、通过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降低蝗虫的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防止c点出现,C正确;D、b~c段可表示东亚飞蝗数量的波动,D正确。故选B。12.下述古代诗句中,部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其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是()A.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年龄组成能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