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美学的问题之一在于,依托现代性知识型的生成而产生的具象而精致的身体审美感性如何与逐渐被挖空和风干的中国古典心性传统重新接通。当来自现代性传统的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油画等不断挤压古典式琵琶、戏曲、水墨画等的生存空间,并迫使其面向现代性而寻求转化时,由此产生的新的身体审美感性又该如何去与业已变得水土不服、气息奄奄的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相匹配呢?显然,中国古典式心性传统本身的现代性转化也同样变得重要而又急迫了。中国人的现代性身体感性文化必须和只能与中国人的现代性心性文化相匹配。蔡元培在“五四”时期倡导“美育代宗教”时的致命疏忽在于,多满足于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而后者更具重要性。今天,在追究这类问题时,不妨重温六朝宗炳《画山水序》的观点:“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宗炳在此倡导的“应目”“会心”和“畅神”三环节的整合相应之说,在清代叶燮的主张“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中获得回应。在宗炳与叶燮两人之间略作比较,“应目”与“感于目”“会心”与“会于心”之间单从字面上看是无甚差别的,只是宗炳的“畅神”显示了对一种积极的深层心灵至乐的发现和肯定。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冯友兰指出:“哲学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观。……艺术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赏或赏玩。心观只是观,所以纯是理智底;心赏或赏玩则带有情感。”这里被叠用的“心赏”与“赏玩”,实际上正是指心灵的情感游戏,与康德有关想象力的自由游戏之说相通。艺术作为心赏,在这里应是指一种在身体感觉中满足心灵提升需要的自由游戏。这里的身体感觉是说,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为满足人们的身体感觉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条件,致使人们无节制地冒险持续开发并放纵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满足。而这里的心灵鉴赏则是说,正由于此,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由此可以获得美学存在的当代理由:通过美学去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也即透过身体感觉而实现心灵归于宁静的途径。这种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张世英发现,现代西方艺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重感官美,声色之美;另一个是“为艺术而艺术”,重视声色之美,可是单纯感官娱乐没有深层内涵。这为西方后现代艺术所批判,强调艺术要深入生活里面。但后现代艺术完全丢掉感性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针对这种偏颇,他提出一种主张: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生活要超越现实。”他主张讲声色之美,但声色之美也要看它背后有没有精神支撑,有没有背后的意义,有没有它深层含义,“艺术生活化既不能离开感性美,又要讲精神境界的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就是说,一方面艺术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吸纳生气,另一方面生活要按艺术的精神境界去提升。这等于就美学中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之间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或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美学更需要探索出从身感而上升到心赏之境的途径。(摘编自王一川《通向身感心赏之学》)材料二: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践美学、客观美学等;第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等;第三,现代西方心理学、艺术中心论,如心理美学、艺术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中国传统哲学,如意象美学、伦理美学、和谐美学、和合美学等。中国当代美学只能或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以完整的人为目的,充分吸纳现当代中外美学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观念建构的新实践美学体系。新实践美学也可称为人生美学。这一美学既克服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又克服了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这一美学将使完整的人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在这一美学体系中,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又表现为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则显现为理性的形而上或超越性的境界状态。这里的“境界”既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意,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之意,更有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本真”之意。(摘编自邹其昌《对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体审美感性伴随现代性知识型的生产而产生,它必须与中国古典心性传统相接通,才能既有身体感觉的满足,又有心灵的提升。B.身感心赏之学在当代仍然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当前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C.材料一提倡艺术生活化,就是说艺术必须深入生活,要和现实相结合,要从现实生活的沃土里吸纳生气。D.材料二认为,中国当代美学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它克服了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和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元培在“五四”时期所倡导的“美育代宗教”,注重身体感性的现代性转化而较少关注心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B.冯友兰提到的“心赏”与“赏玩”与康德有关想象力的自由游戏的说法相通,实际上指的是心灵的情感游戏。C.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鼓励人们要做到身心一致,奋发有为,积极向上,防止人格分裂。D.审美活动中,如果仅仅追求声色之美,那是形而下的意象追求,只有通过声色之美而感悟到背后的精神力量,才是形而上的境界追求。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真正属于心灵鉴赏的一项是()A.鉴宝现场,专家当即为群众的每一件文物报价。B.观看桑巴舞时,中国观众仿佛能感受到来自巴西的热带风情。C.观看话剧《北京法源寺》时,为演员的演技叫绝。D.看武侠小说时,对人说:“武侠世界都是假的。”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身感心赏之学”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答案】1.B2.C3.B4.身感心赏之学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的美学。5.①首先梳理了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四个理论来源或根据;②然后对中国当代美学进行了定义;③之后又进一步阐释了该美学体系的特点和审美层次。【解析】【导语】两篇文章分别探讨了中国美学在现代背景下的挑战与建构。材料一集中在身体审美感性与心灵鉴赏的结合,探讨如何在现代性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并提出“身感心赏之学”作为解决途径;材料二则从理论构建的角度,强调中国当代美学应基于新实践美学,融合马克思主义和传统哲学,创造能体现“天人合一”与“本真”的美学层次。两者皆关注现代与传统的和谐统一,彰显对美学复合转化的深层思考。【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因为当前中国人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错误,这一表述于文无据,材料一第3段只是说“这使我想到,美学在当代要继续处理现代中国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如何完美融合”,并没有说“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脱节,人们只追求感官享受而忽视心灵提升”。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多个信息的能力。C.“……目的是……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分析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正由于此,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来看,王一川强调当代美学要探究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协调问题,目的是让审美活动由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专家的评估是理性活动,不是情感游戏,不属于心灵鉴赏。B. 在观看桑巴舞时,中国观众能随着舞蹈的节奏与动作的起伏,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和传达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这正是一种情感游戏,是从身体感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心灵鉴赏。C.看到的是演员的演技,没有进入故事,更没有领悟到故事背后的精神支撑,不属于心灵鉴赏。D.清醒的理智行为,不属于情感游戏,不是心灵鉴赏。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需要找出被定义概念的种差和属概念,并采用单句“……是……”的形式表述。本题需要下定义的概念是“身感心赏之学”。依据“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在当代可以成为一门身感心赏之学”可知,“身感心赏之学”的属概念是“美学”。再结合“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的融合”“人们诚然必须依靠身体感觉去证明自己,但更需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直到回归于心灵的宁静”可总结出这种美学的特点,也就是种差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最后整合答案为:身感心赏之学是从身体感觉层面升华到心灵鉴赏层面,实现身体感觉与心灵鉴赏相融合的美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篇首“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首先梳理了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四个理论来源或根据;②“中国当代美学只能或应当是新实践美学,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以完整的人为目的,充分吸纳现当代中外美学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观念建构的新实践美学体系”,然后对中国当代美学进行了定义;③“新实践美学也可称为人生美学。这一美学既克服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又克服了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在这一美学体系中,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又表现为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则显现为理性的形而上或超越性的境界状态”,之后又进一步阐释了该美学体系的特点和审美层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公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28
·
20页
·
44.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