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DACBCBD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BABAABC【答案】1.D2.A3.C【知识点】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特点的关系;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解析】1.D该工厂每年都会停工半年,开工时间是10月下旬,说明生产具有季节性,应该与季节性较强的农业生产相关:结合该工厂位于我国西南边境,属于热带地区可判断应为甘蔗榨糖厂。2.A由图可知,该地人境通婚人数远大于出境通婚人数,且女性比重远大于男性。所以德宏跨国婚姻的特点是以单向、单性别流动为主。3.C由图可知,以德宏为代表的边境地区,大部分人境通婚的为女性,既补充了劳动力,又缓解了该地区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对边境的社会秩序起到了稳定作用。故C正确。【点睛】传播中国文化应该是向外传播,不属于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影响。【答案】4.B5.C【解析】4.B据材料分析得知北大西洋涛动增强时冰岛地区气压偏低,气压偏低有利于形成气旋,A错误;当北大西洋涛动减弱时,西风减弱,极地气团影响增强,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增温增湿作用减弱,气候变化区域冷干,B正确;北大西洋涛动增强时南北气压差变大,西风增强,冬季风冷空气势力减弱,北美中部不易遭受寒潮天气,C错误;当北大西洋涛动减弱时,西风减弱,中高纬度的热量交换减弱,D错误。故选B。5.C由题干可知,皮海湖近年来湖冰减少,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湖冰融化,加上北大西洋涛动可能增强,使得皮海湖风力增强,使得湖水不易结冰,②③正确;皮海湖位于60°N以北,纬度较高,冬季光照不足,①错误;湖冰减少,盐度降低,④错误;故选C。【答案】6.B7.D8.C【解析】6.B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汽车出口总量整体在增加,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明显增加,2023年以后呈增长趋势,B正确;无法从材料中获取国内和国际汽车需求量,也无法看出日本,德国等汽车工业发展状况,排除ACD。故选B。7.D本小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要求高,与西部内陆城市比较,东部沿海城市政策支持力度无差异;劳动力数量要求不高但质量要求高;原材料西部地区更加充足;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协作能力强,吸引T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D选项正确。8.C本小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可知,近年来,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受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认可,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工业体系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齐全,产品技术(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续航达成率等)越来越成熟,受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认可,C正确;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主要是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与城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关联性小,A错误;单纯价格低廉不能受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认可,B错误;新能源汽车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力丰富关系不大,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D错误。故选C。【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政策法规等。【答案】9.D10.B11.A【解析】9.DI草甸区植被的数量较少。原因:读图可知,I草甸区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较高,处于森林带以上,有常年积雪带,位于冰川季节性消融区,热量条件较差,不利于植被生存;A错误;且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多砾石(角砾)分布,土壤发育差,土壤贫瘠,B、C错误;故选D。1/410.B山地垂直自然带从顶部积雪冰川带向下依次应该是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A、C、D错误;故选B。(见右图)11.A该山地位于天山,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在早期冰川融水增多,水分条件改善,山地森林带面积扩大,下限降低,上限升高;后来由于冰川融化,冰川萎缩退化,冰雪融水减少,水分条件不足,山地森林带面积减小,下限升高,上限降低,B错误;最后冰川消失,水分条件更差,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森林带可能消失,C、D错误;故选A。【答案】12.B13.A14.A【解析】12.B结合材料可知,白令海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高度差是因海水密度差异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白令海峡北部为北冰洋,纬度高,水温低,密度大,海平面较低,A错误;而白令海峡南部的白令海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海平面较高,因此水由白令海流向北冰洋,C、D错误;故选B。13.A由图示可得2011、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得出海冰大致减少趋势,海冰面积减少,海水结冰析盐现象减弱A正确;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吸收增多,增加海面长波辐射,B错误;极地东风没有数据说明会更干燥,且干燥风可以加剧白令海水汽蒸发,C错误;结冰析盐使得海水盐度增加,密度增加,令海水下沉增加,D错误;故选A。14.AM处为暖流流经,增强海—气潜热输送且常年受到西风控制,西风冬季更强盛,与暖流流经海水温差大,海—气作用更强,B、C、D错误;故选A。【答案】15.B16.C【考点】板块运动及其对区域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影响。【解析】15.B由材料可知,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结合所学知识,该地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非洲板块被迫隆升抬起,形成山脉。16.C积雪厚度与气温、降水、地形地势等有关。山脉隆起影响气温与降水,积雪的覆盖范围;山脉隆起使得高差变大,迎风坡降雪丰富,积雪量增大,①正确;坡度增大,山坡不利于积雪,②错误;海拔升高,气温低,积雪保存的时间较长,③正确;山脉隆起使山地地形多样,山谷或地势和缓处积雪量大,积雪不断累积,厚度增大,④正确。故正确答案选C。17题(18分)(1)(6分)丁(2分)两个突出特征:①具有层理构造;②常(或可能)含有化石(4分)(2)(8分)形成过程:外力沉积→地壳(运动)抬升→风化、侵蚀(2分)发育完整的原因:①该坡面垂直节理发育完整,(2分)坡面几乎无植被覆盖,(2分)且坡面向西,白天太阳当西晒,岩石升温快,夜晚降温也快,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更强,易形成龟裂纹;(2分)②西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岩石中泥质含量较高,容易被侵蚀,出现更多的龟裂纹(2分)(原因答到3点给6分)(3)夏半年(2分)理由:从图中的指向标可知,山坡的最高处为正东方,“千龟朝阳”奇观出现时,此时太阳位于山顶,而非地平线,说明太阳早已经从地平线升起来了,即该地此日出东北(昼长夜短),所以应该是当地的夏半年。(2分)【解析】(1)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岩石特征。“丹霞地貌区”“赭红色的砂岩”表明主要岩石是沉积岩,再根据岩石圈三大岩石及岩浆转换流程图中的箭头指向及数量,可推导出甲为岩浆(三进一出),乙为岩浆岩(三出一进),丙为变质岩(二进二出+内力作用),丁为沉积岩(二进二出+外力作用)。沉积岩的突出特征: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常(或可能)含有化石。(2)考查地理事物的过程性分析及地理整体性原理。首先沉积岩的形成是位于地势低洼处“外力沉积”,形成水平岩层,其次再经历“地壳运动抬升”,此过程中受力产生垂直节理发育,到了高处经历物理冻胀2/4风化、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裂隙。从整体性角度分析西坡山体“乌龟形态”发育最为完整的原因,要明确整体性包含“气地水土生”多方面要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来自西南季风,西坡刚好处于迎风坡,降水多(水),且有坡度(地形),岩石泥质含量较高(土),侵蚀明显;该坡面几乎无植被(生物)覆盖,岩石裸露,太阳当西晒(光照),升降温快,昼夜温差大(气),风化明显。(3)考查太阳视运动规律。关注一般规律:太阳在地平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时,太阳直射点一定位于北半球,属于北半球的夏半年。从图中的指向标可知,山坡的最高处为正东方,“千龟朝阳”奇观出现时,此时太阳位于山顶,而非地平线,说明太阳早已经从地平线升起来了,即该地此日出东北(昼长夜短),所以应该是当地的夏半年。18题(18分)(1)(4分)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或远离海洋),(2分)加之众多山岭阻挡,(2分)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难以输送到此(输送到此的水汽量较少)。(2)(6分)差异:西沟土壤含水量较高,东沟土壤含水量较低(西沟土壤含水量大于东沟)。(2分)原因:5~9月土壤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东沟乔木的林冠截留作用使部分降水被截留,雨水补给土壤水较少;乔木林生长季节对土壤水分消耗较大,土壤含水量较低。(答对2点给4分)(3)(6分)西沟阴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少,蒸发强度较小;(2分)植被生长茂盛,枯草层较厚,拦截径流,降水下渗多,导致阴坡含水量较高。(2分)植被茂密的根系使得土壤疏松多孔,对蒸发敏感性较强,其蒸发深度较大。(2分)(4)(2分)以自然恢复荒草地为主的恢复方式可以较好的增加土壤水库蓄水量,有利于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解析】(1)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处深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被高山层层阻挡,难以到达此处,因此降水少。(2)考查图表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分析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含水量。差异:西沟土壤含水量较高,东沟土壤含水量较低(西沟土壤含水量大于东沟)。原因:5~9月土壤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东沟乔木的林冠截留作用使部分降水被截留,雨水补给土壤水较少;乔木林生长季节对土壤水分消耗较大,土壤含水量较低。(3)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地形对局地气候、植被的影响,从而影响土壤水分。西沟阴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少,蒸发强度较小;植被生长茂盛,枯草层较厚,拦截径流,降水下渗多,导致阴坡含水量较高;植被茂密的根系使得土壤疏松多孔,对蒸发敏感性较强,其蒸发深度较大。(4)考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观念。本题考查研究通过科学实践,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表明极端强降雨过后,植被成为影响土壤水分的决定因子。通过长时间实践得到,以自然恢复荒草地为主的恢复方式可以较好的增加土壤水库蓄水量,有利于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9题(16分)(1)(6分)①竹子生长快,原料供应充足;用途广,竹产品多元,能够满足多种替代塑料制品的需求;②一次种植,可永续利用,生长过程中持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③通过加工成竹产品可储存碳,有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④竹子可全材利用,竹废料亦可用作碳原料;⑤竹制品使用后可以完全自然无害降解,对环境影响小。(答对3点给6分)(2)(6分)①竹林经过合理的经营和采伐,能够有效保证碳储量的持续增长;②竹材进入到仓储阶段,达到固碳的效果;③制成的竹制品,长期对二氧化碳起到汇聚作用;④竹制品达到使用年限后,一部分材料被回收再加工利用,能够起到持续的汇碳效果;⑤竹制品废弃填埋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答对3点给6分)(3)(4分)①实现规模化经营(扩大竹产品产量和种类),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提高碳在竹产品中的储量;②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竹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延长碳在产品中保存的时间;③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竹料浪费,提高竹材资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④废弃竹产品部分回收再加工利用,起到增加3/4碳汇的效果。(答对2点给4分)【解析】本题以以竹代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安全、碳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详解】(1)根据材料“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4~6年即为品质较好的成熟材,砍伐后可促进出笋长新竹,一次种植可永续利用。”可知竹子生长快,原料供应充足,一次种植,可永续利用,生长过程中持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柱子用途广,竹产品多元,能够满足多种替代塑料制品的需求;根据材料二中的“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循环过程图”可知竹产品加工利用过程中可以进行碳封存,有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竹产品加工包括单元加工、产品加工、副产品利用等,故竹子可全材利用,竹废料亦可用作碳原料;据图可知竹产品废弃填埋后可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影响小。(2)根据材料
成都石室中学 2025 年高考适应性测试演练模拟考试 地理答案
2025-01-02
·
4页
·
453.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