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历史答案

2025-01-02 · 2页 · 37.6 K

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一次预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CABBBBCCCDCDABD1.C【解析】在此后历史的发展中,长期占据正统的观点是用低财政支出规模履行消极的国家职能,实行量入为出;财政上以农业收入为主,努力实现“履亩而税”,并在政治上抑制商业活动、贬低商人地位;将盐铁等暴利性商品掌握在国家手中,以增加财政收入。所以既不是桑弘羊模式,也不是文学贤良模式,而以文学贤良模式为主结合桑弘羊模式运行经济,A、B、D均排除。2.C【解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为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体现的是分封制的实行,排除A项;“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为才学为品德的资本,而品德又是指引才学的方向,体现了德才兼备才能功成名就,与敬天保民无关,排除B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商鞅,与敬天保民思想无关,排除D。3.A【解析】先秦思想奠定了中国人治社会底蕴,排除B项;汉代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法家为辅的正统法律思想,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排除C;中华法系的优越性主要是人本主义的国家治理重心,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以法治国的国家管理方案,以德化民、明刑弼教的互补关系,罪刑法定的刑法原则等等,这些都不能从材料体现出,排除D。4.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朱熹所说的求理方法“格物致知指通过对外物的探究来获取真理,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特点,排除A项;理学是儒学的发展,并没有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的方法论是格物致知,心学认为理即心,内在求理,二者不同,排除D项。5.B【解析】宋代的救济对象除了老还有幼,且材料中未提及“用孝道治理国家”,排除A项;中国古代医疗条件一般,“人口老龄化”现象并未出现,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宋代属于封建社会,“普通百姓利益至上”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B【解析】该大臣强调加强对伊犁地区的管理,划定疆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塞防派”的要求,排除A项;“明画疆界”表明其强调领土主权,并非将新疆主权弃之不顾,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财政情况无关,且收复新疆并非仅靠财政,排除D项。故选B项。7.B【解析】据材料“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可知,李大钊认为取得这次战争胜利的不是协约国的武力,而是人类世界的新精神,排除A项;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且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建立工农联盟等问题的探究,排除C、D。8.C【解析】仅凭动员民众看不出“抛弃了片面抗战政策”,排除A;1938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但动员民众抗战主要是为了协助作战,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中共提出,材料中蒋介石并未表达这方面意思,排除B;材料信息不涉及中国共产党,且主要为了对日作战并非争夺群众,排除D。9.C【解析】工农武装割据强调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毛泽东强调工农兵士等底层群众,不能涵盖“各阶级”,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农民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10.C【解析】中国并未引领和主导全球治理体系,该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仅涉及亚太地区,而非周边国家,排除B;亚太经合组织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排除D。11.D【解析】苏格拉底意在引导雅典社会重视知识和美德,排除A项;苏格拉底选择服从法律、遵从判决,排除B项;苏格拉底是在针砭时弊,不是在揭露雅典民主的虚伪,排除C。12.C【解析】胡椒回归调料本位是归功于新航路开辟,排除A;17—18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胡椒价值的变化缘于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的开展,与物种交流无关,排除D。13.D【解析】材料强调《权利法案》颁布前的情况,并未说明其影响,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且议会掌握立法和财证权,材料未体现权力的削弱,排除B项;国王掌握行政权,材料并未体现这一权力的扩大,排除C。14.A【解析】据图表信息可知,在1860—1900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甲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下降,但依然占有一定比例。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比最高,第二次革命中被美国超过,因此甲国为英国,A正确;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比最高,丙是美国,排除B项;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比上升,但并未超过英国,乙是德国,排除C;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比下降,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比少于英国,丁是法国,排除D。15.B【解析】城市职工和集体农庄庄员的工资虽都在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一致,并不能体现“同步上升”,且当时苏联城乡差距较大,并未同步,排除A;二战后,苏联直到解体都未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排除C;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也获得了增长,并不能说明以农业为调整中点,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16.D【解析】1945—1949年德国被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反映了当时冷战已经开始,德国分裂,D正确;两德实现统一在1990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柏林当时被分区占领,但局部热战并未在德国爆发,且材料信息看不出局部热战的爆发,排除B;华约建立于1955年,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原因:夏商周三族的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雏形;西周的有效统治奠定了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或分封制扩展了文化认同);非华夏各族内迁促进了华夏认同;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兼容并包;诸侯纷争和兼并战争促进局部统一。(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如有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2)社会变量:宋代推行以文立国政策,形成新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科举制完善,社会阶层流动加速等。文化变量:宋代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宋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社会变量和文化变量套叠:宋代实现了社会精英与文化精英的合一;文人士大夫阶层深受理学影响,构成了宋朝统治的稳定基础。(每一方面各答1点,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解析】(1)据材料一“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可得出,夏商周三族的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雏形;据材料一“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可得出,西周的有效统治奠定了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或分封制扩展了文化认同);据材料一“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可得出,非华夏各族内迁促进了华夏认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兼容并包;诸侯纷争和兼并战争促进局部统一。(2)结合所学宋朝的历史,可列举社会变量表现为宋代推行以文立国政策;扩大科举取士范围,形成新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社会阶层流动加速等。文化变量表现为宋代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宋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社会变量和文化变量套叠可列举宋代实现了社会精英与文化精英的合一;文人士大夫阶层深受理学影响构成宋朝统治的稳定基础。18.参考观点:半殖民地的中国,多重因素阻碍使得统治者无力推进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支持留学教育事业,积极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分层次给分。其中拟题观点2分,举例2个并分别分析论述每个3分,最后的总结结论2分.剩余2分评卷教师自行斟酌)【解析】如据材料一“外洋风俗,流弊多端……裁撤”、材料二“公费留学生非经特许……不给外汇”结合所学得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多重因素阻碍使得统治者无力推进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据材料三“花多少钱,值得”“党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总方针”结合所学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支持留学教育事业,积极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9.(1)涉及国家广泛;援助涵盖众多类型国家;以欧洲为主,兼顾第三世界国家;持续时间长;具有阶段性;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2)看法:美国的对外援助是战后美国控制欧洲,对抗苏联的需要,更是其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2分)美国对外援助的变化也是美国适应亚非拉民族独立成为重要国际力量的形势下的一种反应,服务于美国抢占市场、资源和发展经济的需要(2分)。其实质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实现美国国家战略和寻求本国利益的手段。美国的对外援助为美国赢得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对受援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分);同时也便利了美国进行冷战、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造成地区矛盾斗争升级,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2分)。(答案不唯一,但需要从利弊两面、对美国和对世界两面正确分析美国对外援助的实际好处于隐藏目的。仅从好处或者坏处分析最高给4分。语言逻辑组织不合要求者酌情扣分)20.论题:苏联解体的自身因素体现了布罗代尔的“时段论”。(2分)阐述:沙俄具有专制主义传统,沙俄靠侵略扩张建立庞大帝国(2分)。20世纪30年代确立的斯大林体制随着时代变化,弊端越发明显,政策上的许多错误长期无法纠正,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为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2分)。二战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都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的问题积重难返(2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导致了苏联解体(2分)。综上所述,从长时段来看,沙俄的历史传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从中时段来看,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性因素,二战后的改革结果影响了苏联解体;从短时段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2分)(说明:示例仅供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评卷请参考2024年江西卷得分量表)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