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答案

2025-01-02 · 16页 · 976 K

清新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四校联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儒家礼乐文化的内容本质及传承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据此可知,儒家礼乐文化的精髓为(   )A.秩序、和谐 B.自由、民主 C.和平、发展 D.法治、富强2.下表为304—439年我国北方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史称“十六国”。这反映了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所属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賨(cong)汉政权名称前赵、北凉、夏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后赵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A.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C.鲜卑族综合实力最为强大 D.各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3.有学者研究发现,元代以后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明显,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创造,但清代全国范围内粮食亩产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发展达到顶峰。这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的突破 B.世界交往的扩大C.改土归流的实施 D.租佃关系的普及4.“补药”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下图为1909年10月1日刊登在《申报》上的牛髓粉补药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华医所用草木居多,间用象、鹿等胶,功效亦缓。不知生物中最益人体者莫如牛。本品以“泰西化学之法”炼制而成,性味甘温,中和益气,虚损壮元,阳健筋骨,种种奇效,难以尽述。注:图中文字为,牛:“你们把我的肉熬汁,骨髓磨粉,真算是第一等补药。”人:“早知有这样好东西,还煎什么膏滋呢?不如倒了罢。”A.中医理论体系得到丰富 B.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C.国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中西医出现融合趋向5.在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因此,当时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据此可知,宪章运动(   )A.肯定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提出了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6.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7.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交民权咨文指出“美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要求联邦政府承担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责任”,后来颁布行政命令,废除联邦政府和武装力量中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据此可知(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B.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仍然存在C.世界局势助推美国民权改革 D.美国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8.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将印刷术传入英格兰,推动了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成为“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据此可知,这些印刷媒介(   )A.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 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9.如图所示为1914年法国的宣传海报。上方文字是“1914年的比利时英雄”,旗帜文字为“文明□□”,图中人物头鼓当时德国陆军音遍使用的尖顶盔,人物下方是名为“洛瓦尼”和“列日”的两座比利时城市。漫画作者的创作意图应是(   )A.控诉德国人役邻国的战争暴行 B.祝贺协约国集团的征战凯旋C.表达对大萧条时期民众的同情 D.强调同盟国作战的正义性质10.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迁出欧洲的移民,移入的地区有:加拿大、美国、拉丁美洲、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俄国(亚洲部分)。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导致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B.促进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C.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新兴国家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美国和德国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凭借新发明、新创造分别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工业强国。二者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突飞猛进的最有利因素是A.国内市场的统一 B.资本输出能力提高C.国家政策的支持 D.拥有广阔的殖民地12.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D.客观上使小农经济瓦解13.“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这段话出自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14.甲午战前朝鲜向清政府借款的简要情况表(部分)——摘编自屈广燕《甲午前清政府对朝鲜贷款问题浅析》据表可知,朝鲜向清政府借款(   )A.瓦解了传统的宗藩体系 B.有利于朝鲜近代化进程C.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 D.表明洋务运动成效显著15.19世纪中叶,非洲成为殖民争夺的热点区域。1869年,由埃及、法国、英国共同投资兴建的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1875年埃及丧失了运河的股份,1882年英国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股权的变动(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摧毁了非洲各国的民族经济C.反映了工业时代生产组织变化 D.象征着非洲本土水权的旁落16.下图是苏联画家1952年创作的漫画《片面的经济》。图中人物肚子上写有“资本主义经济”,较粗的一条腿上写有“军事工业”,附录的文字有“在今年,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化特别加强的第三年”。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A.是苏联知识界的自我反省 B.抨击了冷战下世界秩序的失衡C.批评了美国军事工业过重 D.客观反映了欧洲经济比例失调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7、18题12分,19、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史料一  《大宪章》第34条:“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敕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史料二  《法国民法典》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史料三  18世纪,哲学家们开始主张主观权利理论。他们认为,人享有各种主观权利,这些权利在性质上属于自然权利。材料二   马基雅弗利(1469—1527)追求权力和财富是人最基本的欲望,人能自由地使用财产,国家的建立是为了人的需要,而不是神的意旨。孟德斯鸠(1689—1755)只有法治的政府,才会有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要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就必须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卢梭(1712—1778年)定期召开的人民大会必须有法律保证,否则,人民就有理由推翻他们,重建一个守法的政府。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15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国籍,任何人的国籍不得被任意剥夺。”后来各国又签订《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摘编自黄琳《近代西方权力观的演变及启示——从马基雅弗利到卢梭》等(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于探究西方近现代法律与民权发展历史的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近现代法律与民权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面对“天下恶乎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希腊人极为推崇城邦独立自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希腊人容忍并且享受分裂状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城邦领土的过度扩张,便意味着公民集团的扩大,意味着公民与国家间关系的疏远以及公共生活的松懈甚至完全丧失。——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1)概括材料中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古希腊人认为“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这一矛盾在近现代是如何得以解决的?请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19.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世界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对现当代世界主要的史学流派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当代史学地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这段时期内,年鉴学派从已然在法国传播开来的马克思主义之中汲取了许多观点。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方法上追寻跨学科的对话,扩展了历史学家赖以介入过去的资料来源和问题。他们反对狭隘的、政治的和传记式的历史叙事方法,追求描绘全景式的整体史。他们认为在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象之下,存在着长时段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影响。同时,他们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反对个人和英雄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重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他们还反对经验主义,试图寻求构建整体历史知识体系的独特路径。——摘编自沈坚《简论20世纪法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材料二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史学界一直居于主流地位。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战后民主改革及批判战前、战中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其社会思想  意识、历史教育均面临重塑。马克思主义史家首先恢复了战时被迫中止的学会活动,并主导  成立了一些新学会。同时,他们展开了对皇国史观等错误史观的批判,远山茂树认为战时的  日本史学缺乏客观性,是“非科学的”,今后的历史学要重视“科学性”和实证研究。1954年   前后出现了“太阁检地论争”和“寄生地主论争”,论争发展成为持续多年的研究热点。马克思主义史学还与当时的社会运动相结合,不但在内部进行活跃的理论探讨、著述活动,更着力在国民及学校教育领域推广唯物史观,迅速占据了历史研究的核心地位。——摘编自张艳茹《二战后的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1)根据材料一,说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迅速复兴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0.【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个人被战争洪流所裹挟,宛如漩涡激浪中的细小流沙,身不由己,……无数个体命运的集体合影,即是国家命运的写照。德国普通家庭威廉一家命运威廉生活在一个六口之家。父亲因一战后的战争制裁失业。全家靠母亲微薄收入维系。住的是老房子,冬天全家冻得直打哆嗦。日子过得如此凄惨,威廉一家并没有怨天尤人,和当时德国民众一样,直接把愤怒的矛头指向《凡尔赛和约》。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之后在德国大修高速公路和公共工程,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发动战争做准备,在此时期威廉父亲成为修路工人,威廉一家的生活命运有所改善。1939年,威廉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纳粹军人。威廉并不为父亲走上前线一去毫无音讯而痛恨元首,反倒为父亲倍感自豪。后来威廉的哥哥也走上了前线。如同二战时期千千万万德国家庭,他们最后的命运都是一个模子:以元首的伟大为荣,而后是“一损俱损”。——摘编自蔡成著《不能忘却的战争记忆》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